建武二十三年,正月,元日。
青州北海郡壮武县,一户李姓人家,正聚在一起过节。
李家丁壮很多,像今天这样齐聚一堂的日子,自从分家后,便很少见了。
只可惜,这户人家的气氛现在并不好。
李家户主有七个子女,其中三子早逝,留下的孙子,便是今天影响气氛的主人公。
大汉并不禁止寡妇再嫁,倒不如说,为了人口的增长,是鼓励妇女再婚的。
名为李寿的少年,在母亲改嫁之后,得到了祖父的照顾,才勉强长大,很快便分家出去了。
因为他的父亲早逝,祖父家的田产,之前早已分给了几个儿子,于是留给李寿的田地,就只有叔伯们的一半。
李寿的母亲虽然对他有所接济,但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所以眼看着李寿大了,却连个结亲的对象也没有。
再加上李寿生活困顿,若是要成家立业,怕是要好些年。
家宴上,李家的其他人也不是没有为李寿说亲的想法,只是提出来的人选,别说李寿了,就是李家老头都要摇头。
于是乎,沉默了许久的李寿,突然提出了一个听起来惊世骇俗的建议。
“大父,大母,我想去扶桑闯一闯。”
“去什么扶桑!扶桑那么远,背井离乡的,能过得好吗?你在乡里,还有田地可以耕种,日后取了亲,也是知根知底,还有我们帮衬。”
“可是东海王发的招人令,又不是只有东海国的人能去。咱们北海郡不也有人去了吗?他们家留在本地的人,去了扶桑以后都说东海王对咱们汉人是真的好。给的田又多,还发宅子,免租税。要是去那里当兵,还送奴隶帮忙打理家事。就是不当兵,咱们汉人去那里,日子也过得很美啊!”
“可是那扶桑那么远,你去了,连个亲近的人都没有。要说田宅,我们现在不就有耕种吗?”
李寿还想据理力争,但被李老头依靠着家长的权威压制了。
只可惜,他们的反对无法压制李寿的野望,甚至于,他还专门搜集了东海王发布的一系列命令,以及去扶桑探亲、曾从征扶桑而后归来的那些人传出的消息。
专门劝东海国、沛国等藩国百姓以及扶桑汉人生育的嘉生令,以及为了拥有更多汉人来拓荒发布的赐田宅令。
还有扶桑发现了一处金矿,资源丰富的传说。
更有扶桑土人嫁汉人为妾,生育子女视同汉人,以至于只要去了扶桑的汉人,无论如何都不用担心子嗣绵延的现状。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对李寿来说,去往扶桑岛打拼,都是条不错的出路。
很显然,郡内也有许多人看好这一条路。
李老头自己也知道,在北海郡中,有专门的行商,做送人去往东海国登岸口的生意。
只要有汉人愿往扶桑拓荒,东海王出钱可是大方得很,就是介绍人去的这些商人,也有费用可拿。
这就导致在诸多郡、国之中,说动那些家境困难或者心怀野望之人,独身或全家赴往扶桑,都已经成了一门生意。
李寿能收集到这么多的消息,可见郡内的商人怕是早就跟他搭上关系了。
李老头再怎么阻止,随着两个女儿听说了家中的消息来找他闹田产的事,也只好答应。
他家的田产,是早就分完了的,除了分给几个儿子以外,最初还将自己留下耕种的几亩田产,分了一半给两个女儿,毕竟两个女儿的日子过得也不算好。
后来李寿长大了,他那一房没有分到祖产,李老头便将原本分给女儿的田产收了回来,转而分给了孙子。
如今李寿自己想要去扶桑,反正都已经分家了,家中固执要留他在乡中的,也就只有李老头夫妇而已。
争了小半年,最后他也只能无奈地放手。
建武二十三年的五月,李寿如愿以偿地跟着商人离开了家乡,带上行李去往东海国。
在东海国专设的港口,他要登上一段时间,由专门的楼船,将一大批拥有同样意愿的百姓,送往扶桑。
从建武二十三年送别孙儿后,李老头以为要隔上好些年才有孙儿的消息,谁知道,三年后,孙儿就送了封信回来。
专门为乡人念家书的读书人,将这封长长的家书念了两遍,李老头夫妻听得满是笑意,就连他们家的其他人,也听得合不拢嘴。
李寿在家书里介绍了自己来到扶桑之后的经历,因为他还在生长期,去扶桑的路上,有充足的伙食供应,去应征扶桑汉军时,竟被录取了。
如此一来,他连买奴隶的钱都不用出,下赐的田宅与奴隶,都在汉军家眷所居的新京的西城准备好了。
因为和李寿同一批的同僚里,没有适龄的女眷,他便听从前辈的建议,纳了两个土人女奴。
如今他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光是诞育子嗣嘉奖的粮食,就足够他吃上一整年了。
在家书里,他极力邀请家人前往扶桑,便是不长住,去探探亲也是好的。
而且大王对去扶桑探亲的汉人,收取的船资极少。去了扶桑,李寿还能送一些补贴给他们。
因着李寿在家书里描写的生活颇为优渥,李家人蠢蠢欲动,最终李老头拍板,只他夫妻二人,带着幼子和两个年长的孙子过去。
去了扶桑之后,李寿的日子过得比他家书里写得还惬意,光是他拿出来孝敬祖父母的补贴,那一块块圆润的仿半两钱样式、只是中间无缺口的金币、银币,以及不知多少贯连在一起的铜钱,就都看得人眼热。
等到李老头要带上回去的时候,幼子和两个孙子都快不愿意走了。
便是李老太,见着孙儿在扶桑享福的日子,对其他儿孙要留在扶桑的想法,都不那么反对了。
而且据李寿所言,像他这样的例子,在扶桑简直太普遍了。
他们汉人,在扶桑过的日子,就像从前乡里的豪强,而且未必不能成为世家大族,让血脉永远地传承下去。
结合扶桑岛上汉人与土人之间的生活差距,以及土人女子争相与汉人男子结亲、不惜为妾,只为了成为广义汉人阶层的一员,这样的生活,很难让人不动心。
*
“新乡李氏,李将军寿之后。寿,北海壮武人,父早卒,家贫。汉建武二十三年,来扶桑,应征从军。目有精光,长头高颧,有人杰表。校尉奇其貌,以妻妹许之。……寿敢战,屡受封,子女四十人,广结姻亲。李氏自此兴焉。……今以新乡为郡望。”——《氏族志·新乡李氏》
再次强调一下,汉人和扶桑土人不平等,就是这么封建orz。
文里那个父母的田产分给女儿又收回的,是我之前见过一篇科普资料,好像就是汉代的,引用的。
例子是母亲给孩子分配田产,分完以后,见两个女儿日子穷困,就分给了她们各一亩,但是她家小儿子不争气,以前犯事了还是咋样,回来以后根本没有产业,于是这位母亲又从女儿那里将田亩收回,转给小儿子。
好像是汉代的法律事件啊啥的,反正有官府介入,才有记载留下来。
感谢 莫格街的黑猫 小天使浇灌的营养液,我会继续努力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四章 纷从(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