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
天还没亮,钟巧儿就被冻醒了。
屋里炭盆早已熄灭,寒气从土墙的缝隙里钻进来,呵出的气都凝成了白雾。她裹紧身上的薄被,想着该去镇上买些厚实的棉花做新被了。
灶房里,暮生已经生起了火。这些日子他伤势大好,便主动包揽了早起生火的活计。
橘红的火光映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见钟巧儿进来,他往旁边让了让,给她腾出个暖和位置。
"今日小年,该祭灶了。"
钟巧儿从橱柜里取出珍藏的麦芽糖和芝麻糖,"得给灶王爷备些甜食,让他上天言好事。"
暮生看着她认真地摆盘,忽然道:"往年...也是这般过小年么?"
钟巧儿手上动作一顿。
她穿越而来,哪里知道原主往年如何过节?只得含糊道:"差不多吧。今年有你在,倒是热闹些。"
她将祭灶的糖瓜摆好,又开始和面准备包饺子。冬日里蔬菜难得,她早就备好了白菜、酸菜,又切了些腊肉丁。
面团在她手中渐渐变得光滑,她熟练地擀皮,一个个圆溜溜的饺子皮在她指间飞旋。
暮生坐在灶前添柴,目光却总是不自觉地追随着她忙碌的身影。这些日子,他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清晨,习惯了看她灵巧的双手变出一道道美味,习惯了这间简陋却温暖的农舍。
"来,帮我包饺子。"钟巧儿递给他一个饺子皮,"今日要多包些,给赵婶子她们也送点。"
暮生学着她的样子,笨拙地捏着饺子。他手指修长,本该是执笔握剑的手,此刻却显得有些无措。
钟巧儿看得好笑,上前手把手地教他:"这样,对折,捏紧..."
她温热的手指触到他的掌心,两人都是一怔。灶火噼啪作响,映得她脸颊绯红。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马蹄声。沈钰披着一身寒气进来,手里还提着个食盒。
"听说今日小年,特意带了城南老字号的点心来。"
他目光在两人交叠的手上停留一瞬,随即若无其事地笑道,"暮兄弟也在学包饺子?"
暮生不动声色地收回手,语气平淡:"沈公子来得正好,尝尝巧儿的手艺。"
钟巧儿假装没察觉两人之间的暗流,接过食盒打开,里面是精致的八宝饭和年糕。
"正好,我炖了羊肉汤,一起用些?"
她在院中的石桌上摆开碗筷,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几碟刚出锅的饺子,还有沈钰带来的点心。
三人围坐,倒真有几分过年的热闹。
羊肉汤炖得奶白,里面加了当归、枸杞,驱寒暖身。钟巧儿给每人都盛了一碗,沈钰尝了一口,赞道:"这汤鲜美,药材的味道也恰到好处。"
暮生默默吃着饺子,忽然道:"这馅料...很特别。"
"加了点茱萸粉,开胃。"钟巧儿笑道,"冬日里吃些辛辣的,驱寒。"
正说着,赵寡妇带着铁蛋来了,手里还提着条腌鱼:"巧儿,这是自家腌的,给你添个菜。"
紧接着,周里正和其他几户村民也陆续来了,这个提块腊肉,那个带把干菇,小小的院子顿时热闹起来。钟巧儿心里明白,这是村民们感谢她带着大家开药膳作坊的心意。
她索性又下了几锅饺子,把沈钰带来的点心也分给大家。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嬉戏,大人们围坐在炭盆旁说笑,倒是其乐融融。
沈钰看着这一幕,若有所思:"钟姑娘很得人心。"
暮生淡淡道:"她待人以诚,自然得人敬重。"
午后,村民们陆续散去。钟巧儿开始准备祭灶的仪式,在灶台前摆上糖瓜、清水、料豆。暮生站在她身后,看着她虔诚地叩拜,忽然觉得这一幕格外熟悉。
"怎么了?"钟巧儿回头见他神色有异。
暮生揉着额角:"好像...曾经也见过这样的仪式。"
沈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却只是摇扇不语。
祭完灶,钟巧儿开始打扫屋子。
这间土坯房还是原主父母留下的,年久失修,冬日里四处漏风。她盘算着开春后要好好修缮一番,最好再加盖一间厢房。
"等年后再挣些钱,把屋顶翻修一下。"她一边擦拭窗棂一边说,"再买些厚实的窗纸,免得总透风。"
暮生抬头看了看茅草铺就的屋顶:"我会修。"
"你连这个都会?"钟巧儿惊讶。
暮生顿了顿:"不知道,但觉得应该会。"
沈钰在一旁听着,忽然道:"钟姑娘若是需要,我可以找些工匠来。"
"不必了。"暮生抢先道,"这些活计,我能做。"
钟巧儿看着两人之间微妙的气氛,忍不住笑了:"好了,等开春再说。现在最要紧的是准备年货。"
她取来纸笔,开始列单子:要买红纸写春联,要扯布做新衣,还要备足过年期间的食材...
暮生看着她认真的侧脸,忽然从怀里取出个荷包:"这些你拿去用。"
钟巧儿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几块碎银:"你哪来的钱?"
"前些日子帮人写了些春联。"暮生语气平淡,"快过年了,家家都要贴。"
钟巧儿这才想起,暮生写得一手好字。这些日子他偶尔帮村里人写写信、记记账,竟也攒下些银钱。
沈钰见状,也取出个锦囊:"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不必了。"钟巧儿将荷包推还给暮生,对沈钰笑道,"你的点心我们已经收下了。"
暮生唇角微不可察地扬起。
腊月二十八,镇上大集。钟巧儿带着暮生和几个村民一起去采买年货。集市上人头攒动,到处都是卖年画、春联、鞭炮的摊子。
钟巧儿在一个卖布的摊子前停下,挑了匹喜庆的红色棉布:"这个给你做件新衣。"
暮生怔了怔:"我不用..."
"要过年了,总要穿件新的。"钟巧儿又选了匹青色的布,"这个给你,正好配你那个荷包。"
她转头看见沈钰站在不远处,正含笑看着他们。今日他穿了件宝蓝色锦袍,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沈公子也来采买年货?"
"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沈钰目光扫过她手中的布匹,"姑娘若是缺什么,尽管开口。"
这时,一个卖首饰的摊子前传来争执声。钟巧儿循声望去,竟是知县夫人的丫鬟春桃在与摊主理论。
"怎么回事?"她上前问道。
春桃见到她,像是见到救星:"钟姑娘,你来得正好!这摊主卖假货!"
原来春桃奉夫人之命来采买年货,看中了一支玉簪,付钱后发现是劣石所制。
摊主耍赖道:"银货两讫,概不退换!"
钟巧儿拿起玉簪仔细看了看,忽然笑道:"老板,你这就不厚道了。这分明是岫岩玉染的色,连大理石都算不上。"
她转头对围观的众人道:"大家买东西可要擦亮眼睛,这摊上的东西,十有**都是假的。"
众人闻言,纷纷放下手中的货物。摊主急了:"你胡说什么!"
"我是不是胡说,请玉石铺的师傅来验验便知。"钟巧儿从容道,"或者,咱们去县衙说道说道?"
摊主顿时怂了,连忙退还了春桃的银钱。
春桃感激道:"多谢姑娘解围。夫人正让我去找姑娘呢,说是年宴想请姑娘掌勺。"
这倒是意外之喜。知县府的年宴,来的都是达官显贵,正是推广药膳的好机会。
回村的路上,暮生一直沉默。直到快到村口,他才低声道:"那个春桃...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钟巧儿心中一动:"在哪儿?"
"记不清了。"暮生摇头,"只是觉得眼熟。"
钟巧儿沉默,又是这句话,每次都觉得似曾相识却想不起来。
当晚,钟巧儿在灯下缝制新衣。红色的棉布在她手中渐渐成型,她想着暮生穿上这衣裳的模样,忍不住抿嘴笑了。
窗外又飘起雪花,将小院装点得银装素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