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稿费

原来被别人尊重和喜欢根本不需要算计和讨好的,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周海燕后知后觉的发现。

“对了,海燕……我刚从传达处那边过来,黑板上好像有你的名字。”

有人给自己写信?

除了首都外语大学那位林老师,周海燕想不到其他人。

说起来也是意外之喜,前段时间周海燕收到了林老师的回信让她把银行账号传真过去,因为之前练笔的稿件在国外的刊物上刊登了出来,林老师告诉她如果她有兴趣还可以用英文写一些小故事,能体现中华文化的最好。

周海燕看到回信候激动的几乎要尖叫出来,她没想到她只是想汇报的学习进度锻炼笔力的文章。居然能够被刊登,而且还是在外国杂志上!

说到稿费,不知道国外的稿费标准具体如何,但在华夏国第一次明确稿费标准是1958年,每千字4元到15元不等,随后在1980年1984年1990年进行了提升,稿费达到了千字30元到100元,以物价水平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难怪当下文学青年吃香,因为有钱赚啊!!

周海燕倒是没想过要靠稿费发家致富,本来她就是练练英语水平,但在看到传达室的国际电汇还是吃了一惊。

两笔稿费120元,还是美刀!以眼下接近1:5的汇率,就是600块人民币。

简直就是意外之财嘛!

周海燕午饭也顾不上吃,问同学借了自行车,跑去换了电汇票,把钱取了存银行,又随便找了家小面馆点了一碗酸汤面,一边吃面条一边思索着给国外杂志投稿的可能性。

首先,她对国外杂志社是不了解的,现在除了市面上除了教材几乎没有什么英文资料,要买英文类阅读材料要去省城,还不一定有,译文版比起原版又缺了点意境。到底是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去年又是非常敏感的一年,如今部分高校和外国交流的许多信件都要经过审查。

但是周海燕真的很想知道此时此刻大洋彼岸的青年们阅读什么样的文字,他们都喜欢看什么书,还有……林老师说的体现中华文化是什么意思?林老师应该不会特意这样说,一定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指定的项目,周海燕思索半天放下筷子又折回邮局,飞快的在信纸上写了几排字,贴上邮票寄往了首都外语大学。

回学校的路上,周海燕都在思考如果自己真的要写故事那么到底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前世周海燕也是个资深老网虫,从碧海银沙转战到某浪某涯,是在文学版块处理过5000页回帖的大版主,可以说她那个年代的人见证了传统文学衰落以及网文的崛起。

周海燕喜欢的书比较杂,史铁生施蛰存的散文她喜欢,阿加莎和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她也喜欢看,还喜欢看史蒂芬金和弗兰克赫伯特太多太多。

周海燕想着要不要写一个类似黄种人拯救世界的故事,毕竟国外盛行个人英雄主义以及超能力,或者类似暮光那种披着种族壁垒的超甜玛丽苏文?

这个时候自行车骑到了学校门口,门卫处的黑白小电视传来了阵阵歌声:“花开花落……悠悠岁月长长的河……一个神话就是浪花一朵。”

摔,这不是90版封神榜吗?

现在已经开播了吗?

神话?中国?中国特色??

一瞬间的电光石火。

周海燕忽然想到,她其实可以写一个中国式的神话故事。

上一世她看了很多很多的穿越文仙侠文,再想想……英国有哈利波特,美国有龙妈,有蜘蛛侠超人,还有精灵王霍比特人,同样是不起眼的小人物,成为天选之子……这样的设定华夏还少吗?华夏可是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有多少故事传说?光是一本《山海经》她就能编几十个小故事。

脑子里过了一遍,周海燕有了思路,回教室就开始迅速把自己想到的用笔和本子记录下来。

一整节美术课,同桌发现周海燕都在本子上用英文刷刷刷写着什么。

周海燕前世也披着马甲在网站上写小说,被某位可爱的编辑慧眼识珠抓去当了驻站,后来因为张芳芳欠下巨款心力交瘁不得不告别写作,编辑知道她的情况以后很是失落。说她其实是很有天赋,倘若坚持几年没准能够爆火……但对比彼时的她来说没有什么比工作还钱更重要。

所以对于周海燕来说讲好一个故事并不难,但难就难在她无法判定当下的阅读风格是否能接受她这个明显的‘后现代’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审美以及道德审判。比如前世感动无数人的星月格格以及白银霜在后世可都是震碎三观的绿茶鼻祖。

但……她是不是也可以试试呢?读者之所以会审美狭隘,那是由于市面读物类型决定的,并不代表读者不能接受别的风格。

周海燕记得这个时候国内杂志属于百花齐放的时代,很多后世的编剧,小说名家都是从某本杂志开始,一点点耕耘最后成为闪耀的人物。

毫无疑问成名作者在任何时候都赚钱的,八十年代两岸的琼阿姨一个人就能撑起一家出版公司,以及后世某作文比赛展露头角的几名作者,写小说上综艺拍电影进军时尚圈,名气来了后面的东西源源不断就跟了过来。

周海燕最早在绿站上喜欢的一个小透明作者,从甜爽玛丽苏文开始,写到女尊文种田文星际文,因为收藏太少暗淡准备退圈时,忽然一本仙侠文大爆卖出了版权,从此一飞冲天。市面上大火的仙侠剧,十之四五出自于她手。

这么想想,似乎国内的机会也是很多的!

但是现在根本就没有类似绿站的平台,她又要从哪儿开始呢?

周海燕放下笔认真思考。

九十年代初严肃文学打主流战,剩下的通俗文学地摊读物也是一个赛一个猛,读者群体接受程度高的杂志以《江门文艺》《青年文摘》《故事会》为例,家庭两性方面有《爱人》《南风》,青年儿童类则是《少男少女》《青春》《天下歌坛》《少年文艺》《故事大王》等等。

上一世周海燕放松时喜欢看玄幻类读物,《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时她看过电影震撼良久,一边惊叹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一边感慨好的读物不分国界文化。

如果落实到具体的故事中,四大学院可以对标四大修仙门派,邓布利多对标一心大道守护天下的天尊,伏地魔对标天资出众的宗门逆徒……这样的设定桥段太多太多,以华夏文化完全可以构造起一个不输哈利宇宙的玄幻世界。

周海燕越写越激动,下课的铃声响起,到了周五的特长班教学,周海燕把厚厚的草稿纸夹入语文课本中,拿着教材走入会议室。

留下来听课的同学似乎比开会那天少了一些,竞赛班教学内容是完全超越眼前教学大纲的,不仅要讲词汇还有类似GRE的类比课和逻辑课,每堂课雷打不动的发卷子,做模拟试题往往时间不够还要留堂。

小部分同学在几次考试后自觉放弃,剩下的同学有了危机感开始根据座位组团进行学习。周海燕和张安宁一组,组队的还有一个高二一班的男生,秀秀气气戴副眼镜,后来周海燕才知道那是年级总分排名的第一的徐磊同学。

“今天的课你们听懂了吗?”张安宁私底下问两个小伙伴。

“还可以,不过逻辑那里有一点难度。”徐磊坦言。

培训班组建的比较临时,讲课也是按照高中课堂的节奏,逻辑课两个小时一堂课,要讲12个大重点,但速度非常之快,中间的语法结构单词造句一不留神就会错过要点。

“我感觉我现在一天都快要累死了,之前努努力十点半就能把学校的作业做完,现在加上特长班的试卷每天不到十二点我都关不了灯。”张安宁抬起乌青的眼睑,学习压力已经这么重了,还要接受起亲爹的抽检,每天练字二十分钟,真真生无可恋。

周海燕还在想自己的小说,没注意同伴们说什么,只知道一个劲点头答非所问:“嗯嗯,我觉得挺好的。”

张安宁心塞:“海燕小朋友……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理解呢?”学习还是要学的,但是私下一起吐槽吐槽学校吐槽一下老师,仿佛压力就可以就此减轻。

“我今天还有事,我先回家了啊!”周海燕背起书包和小伙伴门告别,她还得抓紧时间回家做作业,做完了还要抽空写小说!

两个小伙伴望着周海燕的背影面面相觑,徐磊噗得一声首先打破了寂静:“走吧,我们也回家吧。”他也是本校教职员工的子女,原有希望上A市最好的学校,是校长给徐爸徐妈挨个做工作,才让徐磊留在了本校。

但是对于徐磊这种品学兼优的学生来说,特长班也并不是全无压力,英语学习算是语文学科的衍生类目,要背足够多的单词才可以向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稿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窃玉

桌边

败刺

隔壁孟先生

我用人物面板伪装神棍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九零年代选美冠军
连载中绿芍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