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西洋钟表的指针恰恰到达整点,照霜郡主来得正是时候。
苏清宴跨槛入殿,宋承帝恰好看见太子眼光蓦地一亮,稍稍坐直了身子,一时间内心五味杂陈。
人的眼神是不会作假的,他了解自己的儿子,更甚少见宋徊彻这般在意一个女子。
太后今儿跟他说,碰见太子与照霜郡主在湖边赏荷,还看到二人相谈甚欢,很是投契。因宋承帝没有亲眼所见,故而心下总有疑虑。
太子宋徊彻自幼醉心读书,博览古今,乃是他钦定的储君之选,身负期望。他成年后少近女色,二十二岁仍未成家,宋承帝焉能不急。
而照霜郡主出身临照王府,异姓诸侯王之女,她与太子无血缘关系倒是相衬,何况王府手握边境重兵铁骑,乃泉城守备防线,孰轻孰重。
若能将照霜郡主赐予太子为妃,必定助长太子朝中威望与势力,那是君王最忌讳的事情之一。
可,这万般利弊之下,宋徊彻首先是他宋承帝的儿子。
而且是已故发妻所生,中宫正嫡,命格贵重。
皇家嫁娶讲究门当户对,照霜郡主亦是人中龙凤,若二人有意,宋承帝破例作主一次又何妨?
“繁芸,快,扶郡主起身。”萧太后是第一次近距离认真打量她,吩咐道:“赐座。”
郡主因常年练武,生得身姿高挑,体态匀称有度,更难得的是容貌姣好,气质上佳,配得上太子。
繁芸不敢怠慢,忙扶人起身:“郡主,请。”
“照霜谢过太后娘娘。”
苏清宴没想到会在建章宫碰到纪寒时。
他斜负医箱从自己身旁擦肩而过,男子身上清苦的药味夹杂浅淡的松香,萦绕在她鼻尖一瞬便已消散,如他人一般,总是匆匆而过。
苏清宴散了宴席之后便醉了酒,过来请安的路上明婉与她说,是纪寒时帮自己解的酒意。
彼时她未清醒,还未来得及当面道谢。
“今日中秋家宴,不知菜式是否合乎照霜的口味?”建章宫请安,不比在大殿宴饮那般隆重与高高在上,宋承帝和颜悦色,关心地问道。
虽然宴上只顾饮酒,菜没吃几口,但苏清宴仍是合乎礼节,恭谨回道:“谢陛下关怀。御膳房手艺极佳,照霜觉得一切都好。”
宋承帝脸上含了几分温和笑意,遂将目光移到太子身上,说:“太子今日烹了白毫银针,清淡爽口,茶香醇厚。”他指了指苏清宴的方向示意:“徊彻,你也给照霜斟一盏尝尝。”
宋徊彻这才稍稍回神,颔首应下:“是,儿臣明白。”
两人不过在宴上分别一两个时辰,见太子如此客气,她轻轻颔首谢过,眉目柔和,唇边带笑,“太子殿下客气。”
宋徊彻看见苏清宴额间贴了那副花钿,衬着一身淡雅的袄裙云髻更显清丽,比之宫妃更不逊色,“这花钿与郡主很是相衬。”
“锦媛以为皇兄一向寡欲清心,不懂欣赏佳人绝色,如今看来,皇兄也是懂的,只是从前没有显露,藏得好深。”宋锦媛刚抿了一口茶,她玉手纤纤,十指秀气白净,端着茶盏正捻盖子轻压茶叶,于一片白雾袅袅之间掀动一双盈盈秋水眸,“一弯皎月尽洒清辉,锦媛亦觉皇兄所言有理。”
苏清宴将目光落于这位妙龄少女身上,有些微讶,但语气仍是谦逊得体:“太子殿下与四公主夸赞,是照霜的荣幸。”
茶已斟好,宋徊彻并没有与皇妹辩论,而是顺道提醒了一下苏清宴,“茶刚烹好不久,郡主当心烫。”
苏清宴轻轻颔首,执盏浅抿,温热的雾气拂面,伴着淡淡茶香,入口甘甜略带苦涩之意,是她素来喜欢的味道。
宋承帝静观二人对话,心下了然,问了句:“这白毫银针,照霜以为如何?”
苏清宴答道:“太子殿下的烹茶技艺十分娴熟,此茶甚好,比照霜自己烹的要好许多。若有机会,照霜定要跟殿下讨教一二。”
“讨教不敢当,若能与郡主烹茶赏景,实乃美事一桩。徊彻荣幸之至,随时恭候。”
萧太后看两位后辈如是,关心起家长里短:“照霜郡主才貌出挑,哀家看着也是赏心悦目,不知如今郡主芳龄几何了?”
“回禀太后娘娘,照霜今年已是二十二岁之龄。”
太后了悟地应了声,似是想到什么,捻着手上的佛珠转了转,“倒是凑巧。郡主二十二岁,太子也是二十二岁,那便是两人年纪相仿了。”
太后又问:“几月的生辰。”
苏清宴继续恭敬道:“回太后,照霜是十二月生的。”
“哀家记得,太子是七月初九的生辰,你比他还小几个月。”
闻言,苏清宴眸底略略诧异,原以为只是长辈关心的话语,没想到会与太子有所联系,心底隐隐感到不好,还未来得及开口,便听萧太后含笑地将话语一转,“哀家见郡主与太子甚是投契,彻儿也十分关照,细致用心,你们年龄相仿,门当户对,倒是般配。”
“母后说得不错。”宋承帝见太后她老人家已然开口,他一向敬奉孝道,便也是顺着话语往下接:“照霜郡主出身王府,彻儿又是东宫太子,你们二人皆未婚配,若能亲上加亲,朕也乐见其成。”
宋徊彻一向自持,但听太后与父皇如是道,心中一念微动,他下意识地看向苏清宴的方向——
郡主有些微怔,亦同他在无言之中碰上目光,宋徊彻于她眸中瞧见了震惊、不解、还有一些让人顿觉心伤的抗拒。
为何抗拒?
虽是不明,但宋徊彻作为一位饱读诗书,知礼明德的君子,他只能极快地将黯然的思绪潜藏,不让苏清宴瞧出半分端倪。
太子殿下眼眸倏然化作了不见底的深潭,却在匆匆对视之间,给郡主传去了不必担忧的安心示意。
苏清宴瞧见了,心底有些动容,一如今日太子殿下为她挡酒之时,也是这般的从容坦然。
且见太子殿下起身,朝两位长辈行礼道:“皇祖母,父皇,徊彻与郡主乃君子之交,因年龄相仿,所以言语投契,并无半分儿女之情。”
宋承帝闻言,眉心微拧,“太后与朕皆是好意,你与郡主又出身皇室,身份尊贵,佳偶天成,也算良缘一桩,有何不可?”
宋承帝本也作了很长时间的考虑与纠结,一个是他最看重的太子,一个是手握重兵的郡主,怎么看也是桩良配,私以为自己了解儿子的心意,怎料临了了,太子却拒绝了自己与太后的好意。
宋徊彻神色坚定,一如往昔,“儿臣不敢违背圣意,但嫁娶之事并非儿戏,也需两情相悦,往后方能举案齐眉,执子之手。”
“这是朕与太后的好意,何来儿戏之说?”宋承帝抬手捏了捏鼻骨,不悦地皱了皱眉。
太子的语气缓了缓,内心虽有一丝丝难以言喻的苦涩意味,但只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并未显山露水。
“......儿臣只是觉得,应先问问郡主的意见。”
强扭的瓜不甜,虽内心有过短暂却绵长的悸动,但宋徊彻也看得明白。
襄王有意,神女无心。
萧太后浸淫深宫多年,见惯风雨,阅历实深,最不愿看到父子不和之事,遂将佛珠收起,朝苏清宴招了招手:“好孩子,你过来。”
听言,苏清宴即刻起身前往,提起裙裾跪于太后面前。
见苏清宴纤长漆黑的睫羽一派和顺谨慎,她便明白这是个靠谱且守礼的孩子,心生好感的同时,于是言语间也更加和颜悦色,面容慈祥:“你不必害怕,哀家与皇帝本是好意。今日哀家在园林当中,遇见你与太子一同于湖边赏景,相谈甚欢,远远瞧见,如若一双璧人,琴瑟和鸣,便说与了皇帝知晓,想做主为你们赐婚。”
“倘若你心悦彻儿,哀家与皇帝便许你太子妃之位,可好?”
纪寒时已在偏殿拟好秋日进补的药方,因殿内主子们还在里头叙话,他便在殿门外候着通传,却刚好听见里面传来的话语,以及入目所见,跪在地上的那道身影。
太子的目光亦停在她身,灼灼而落,不曾转移。
真正身份有别的人,从不是苏清宴与宋徊彻,而是纪寒时与郡主......
他们之间,有一道与生俱来的鸿沟,难以跨越的天堑。
——“身为主将,我不能抛却自己的同袍手足。”
——“而身为郡主,享皇家俸禄,嫁娶亦需凭君王旨意。”
原来郡主当日所语,就是他此生的不必求,不可求。
顿悟事实不过一刹,纪寒时的心间便已蔓延开难以言喻的疼痛,如像是有千百万只虫子在一点点地啃噬他的心防,不是忽然坍塌,而是逐渐将痛感延伸到四肢百骸,铭心刻骨。
可偏偏,他比太子还要不动声色。
半晌的静默,众人终听到郡主清晰的话语——
“回禀太后娘娘,照霜是武将出身,平日只懂舞刀弄枪,不识歌舞丹青,红袖添香,故而万分惶恐。”
“照霜此生只愿戍守家国,实无意太子妃之尊,当愧受于太后与陛下抬举美意。且照霜与太子殿下不过数面之缘,实是君子之交,并无儿女私情。”
言尽于此,苏清宴只得盈盈拜倒,磕头请求,只望君王高抬贵手,扭转圣意。
她已被“困”锦城,再不能困于皇宫。
她想做一只飞鸟,而不是断了羽翅的笼中雀。
“恳请太后与陛下再三思虑,收回皇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