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槐县

但真再动手,自己一没神功二没空间,手下普通人三四个,唯一的疑似外挂用得太狠,还在冷却期。

留,是坐视风险慢慢发酵;走,所有风险便与己无关。

娄旦有护卫队,又能与那伙信教的站在一起,尚且连夜跑路,这已是明晃晃的示警信号。

“义军”这支票的涨势已到顶,再往后,赚头容易被风险吞掉。

第一口肉已咽下,足够支撑奔赴下一程——

正该获利了结!

“去槐县。” 楚琛声音斩落,不容半分迟疑,“现在就走。谁走不了远路?”

没谁反对。也没谁提出其他意见。

“能拿的,拿上。走!”

……

稍晚。

距清风镇数里。槐县城外。

一辆马车缓缓停在护城河边,车帘掀开,一只属于中年男人的手探了出来。

男人约莫三十出头,一身淡色圆领布袍,一顶嵌革边的黑纱小帽,一把恰到喉结的山羊胡,数缕细辫自耳后垂落,搭至前襟。踩着仆役放好的马凳,他刚落地,一名披散半边头发的少女便几乎同时跳下车,紧跟着的是一位头缠珠串的妇人。

两个女人迅速拦在他前方。

“爹,头发!”少女伸手去够他的辫梢,“还没编完呢。”

“领子,”妇人伸手去理他的领口,“官人,领子歪了。”

中年人瞪了她们一眼:“都回车上去!怀瑾,扶好你娘。”

话音未落,一名男装跨弓的少女已策马趋近,闻言,好奇问道:“阿爹,我也要进去吗?”

中年人没好气地瞥她:“怎的,我让你进去,你真进去?”

少女撇撇嘴,拨转马头,自行往马车后方去了。中年人不再言语,兀自从车底抽出把带鞘长刀,又从仆役手里接过火把,大步向护城河走去。

河上有桥,桥边也横三竖四地躺了不少人,多数面带菜色,少数形如骷髅。中年人视线扫过,拔刀在手,步伐不乱。直至城门之下,他还刀入鞘,一声大吼:

“开门!”

命令撞上城门。城楼垛口处火炬兀自明亮,除此之外一片死寂。

中年人闭目凝听片刻,再睁眼时,已改作契丹语:

【开城门!】

这一次,城楼上终于冒出几个脑袋。原来这些守门的隶卒并非不在,只是窝在墙后刻意不理。几个门卒交头接耳一阵,其中一个探出头,也用契丹语应声:

【这位贵人,县尊的,绕道,呃,嗯……命令,勿科进。】

他的契丹语说得颠三倒四,双脚却牢牢钉在原地,明显拒绝挪出一步。中年人轻叹一声,【该说‘不可入’。】他小声嘀咕了一句正确发音,旋即换回汉语厉喝:

“速报县令张渥!来者郑弦余!三更前若不见城门洞开,某只好顺路南下,往御前告状去了!”

披辫佩刀的,通常和契丹人有点关系。而槐县县令确实姓张名渥,眼前这个自称郑弦余的,虽是一副汉人面孔,却一身胡装,一口流利契丹语,身后还跟着浩荡车马,更是直言朝廷……门卒叉过手,急急忙忙跑下城楼。郑弦余这才转身,朝护城河外车马示意。

不多时,城楼上现出个束发戴冠的文士。他举着火,伸长脖子,往门下一探,顿时嗤笑:

【我道是谁,这不是跑去东边当野人的郑郎么?披发左衽地回来,是要换个祖宗?】

郑弦余浑不在意:【昌寿年殿试,御前答策的可都是这副打扮。】

张渥一噎,恼羞成怒道:【信不信本官即刻锁了你这南院林牙!?】

“哈。”郑弦余笑起来,以眼神示意张渥周围:【下令之后,你说他们听得懂,还是听不懂?】

张渥左右看看,见门卒果然茫然看回,不禁恨恨一拂袖,换回汉话:

“开门,放这厮进城。”

他边下令,边往城下去,亲自站到了城门边。很快,郑家的仆役驱赶着马车鱼贯而入。首先是家眷的车马,然后是一车书,第二车书,第三车书……

整整六车书辘辘驶过之后,压阵的郑弦余才松开扶在刀柄上的手,悠然踱入城中,对着张渥含笑一揖:

“叨扰张兄了。”

张渥冷哼一声:“不参我个怠慢之罪了?”

“误会误会。”郑弦余依然满面笑容。“有诗云,雪尽马蹄轻,正是踏青好时节。奈何拙荆有孕,经不起车马颠簸。不得已,只好叨扰张兄几日,再做打算。”

张渥上下打量他,嗤笑:“古人云学富五车,贤弟这行囊……可远不止五车了。当真是为观风光而来?”

“张兄这话有趣,弟不过一寻常书生,除了走走看看,还能作甚?”郑弦余笑着笑着,容色忽然一正:

“只是,辽东凶荒,民削榆皮充腹,一只老鼠竟值数百钱……槐县毗邻辽东,兄长为槐县尊长,倒是坐得住这官椅?”

张渥摊手:“愚兄倒也想做些事,奈何初来乍到,钱粮有限,兵马巡捕又握于他人之手……一动不如一静。少动,少错。”

“好一个少动少错。”郑弦余叹道。“张兄可曾留意,县外聚集的饥民……是越来越少了?”

张渥眉头倏地紧锁:“贤弟是说……有人聚众?”

郑弦余缓缓点头。

“不瞒张兄,愚弟原以为,城外饥民当有如今百倍之数。可如今,愚弟进城,既无人拦阻,亦无人意图混入。”

他向前一步,双眼微眯,语声轻缓:

“依愚弟所见,数日之内,必有大乱。此乱必起于无墙可恃之地……槐县相邻数镇,兄宜早作准备。”

郑弦余面上一派轻描淡写,心底却远非如此平静。

他与张渥乃是多年好友,更是同年赶考。只是命运弄人,他金榜题名,得以北上金銮;张渥落第,只得捐纳银两,谋了个中县的县令,任上政声颇佳,又得家族襄助,去岁初春被调任槐县。

大朔县制承袭前朝,依户口多寡分出七等,数字越小,地位越重。张渥此番调任,是由六等的中县升至槐县——一个濒临四等紧县的五等上县。若在太平年月,这算得上不小的擢升。奈何槐县位置有些靠边,近年大朔边事颓靡,前线在肃慎兵锋下一退再退,兴许再过些日子,就要退到槐县了。

但那毕竟还有些日子!

郑弦余凝视张渥,看着友人染上些许风霜的脸。正值凉夜,风吹过街道,携来极淡的灶火气。在这人间烟火之中,县令张渥半脸浸在城头火把的暖光里,竟渐渐笑起来。

“恒之,你糊涂了。”张渥重新笼起手。“愚兄不过一介汉官。汉官能打算的,唯有钱谷水利,不涉北面事。”

恒之是郑弦余的表字。张渥这时唤他的字,显然不是想叙更多旧情。郑弦余面不改色,一把攥住张渥的手臂,也笑道:

“巧了,饥民成军,不过乌合之众,所求所图,也不过几日口粮、几亩薄田,正是钱谷水利……张兄究竟是不能管,还是不愿管?”

张渥冷笑着掰开他的指头。

“不想如何,不愿又如何?大朔败了。”

郑弦余一顿。

张渥犹嫌不足,淡淡续道:“先前那些边角之地,丢了也就丢了。虎步冈呢?八十万大军被区区两万素慎追亡逐北……这天下,谁人不在为自家寻条生路?不然,贤弟何以至此?”

郑弦余默然片刻,咕哝道:“哪来的八十万。民夫乡丁奴隶统统算上,勉强十五六万。”

张渥被他一噎,瞪眼看了他半晌,终是长叹一声,面色晦暗不明:“若当时……若当时能上书,截下一批军粮……”

“上不上书……其实没所谓。”郑弦余移开目光,“久旱不雨,又做不得假。圣意原是……以战养民,待肃慎财货尽入囊中,再取道南朝购粮。”

张渥满面惊诧:“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郑弦余叹气,“愚弟……有些消息。”

“荒唐!”张渥连声冷笑,“单说这粮道——从大朔往南朝,快马去,海舶回,半月一月之期,灾民还能剩下几成?那些熬过来的活口,可还愿奉大朔为主?”

郑弦余苦笑:“不然,张兄以为,我缘何来此踏青。”

夜色更深,城门边杳无人迹。两人无言对视,均有些萧瑟之感,残存谈兴,也随夜风消散殆尽。郑弦余辞别张渥,独自缓步登上城墙。

槐县之名,源于一株前朝古槐。相传乃前代女主代雍之年所植。四百载光阴荏苒,昔日那株风催可折的纤细树苗,已是一株虬根盘错、苍然横卧的老树。

而昔日那个威震四夷的王朝,也早已分崩离析:南面几经更迭,终成赵氏南朝,北疆则在胡尘中辗转浮沉。至今日,又一轮铁蹄烽烟,已然迫近眉睫——

郑弦余忽然用力眨眼,死死盯向城外那片吞噬一切的浓稠黑暗。

不对。

他分明该是今夜最后入城之人……为何此刻,远方又有人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槐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从美洲开始做皇帝

回到古代搞发明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我有十万狼兵

大神引入怀:101个深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开国
连载中盐常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