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缓解谢晏母子的紧张关系后,李悦在教育路上的脚步愈发坚定,但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感也随之而来。她靠着韩老师的笔记和自己的摸索,解开了林晓雪、王磊、谢晏等学生的成长心结,也慢慢搭建起家校信任的雏形,可每当遇到需要创新的难题时,身边却连个能深入商量的人都没有。尤其是筹备下周末的家长会时,各种革新想法在脑海里翻涌,却始终拧不成一股绳——她急需一个能懂她教育理念的同行者。
第一节:孤独的探索者
周四下午的办公时间,李悦对着电脑里的家长会流程草稿愁得直皱眉。屏幕上“通报班级成绩排名”“点名批评违纪学生”“强调家校配合要求”等传统环节,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让她喘不过气。她想打破这种“成绩至上”的单一评价模式,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分数之外的闪光点,可具体怎么设计展示环节、怎么把握表扬与建议的尺度,她心里毫无头绪。更让她顾虑的是,上次刘欣家长投诉事件后,办公室的老教师们对她的“创新”多少带着些观望,每次她试图请教,得到的都是“按惯例来最稳妥”的敷衍回应。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办公室里只有键盘敲击声和翻书声,沉闷得让人压抑。李悦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正准备起身倒杯热水放松一下,一个清亮的声音突然在旁边响起:“李老师,看你愁得眉头都拧成疙瘩了,是遇到难题了?”
李悦抬头,撞进一双弯成月牙的眼睛——是牟蕊欣,和她同批入职的隔壁班语文老师。牟蕊欣性格外向爽朗,入职第一天就主动给办公室每个人带了奶茶,不像她这般拘谨。她们虽然同期进校,偶尔在走廊碰到会寒暄几句,但因为教不同科目、带不同班级,始终没有深入交流过。此刻牟蕊欣手里拿着两本绘本,显然是刚从图书室回来。
第二节:雪中送炭
或许是压抑太久,或许是牟蕊欣眼里的真诚太过动人,李悦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把自己的困惑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我在准备家长会流程,可我实在不想再开成‘成绩批判大会’了。你想啊,成绩好的家长沾沾自喜,成绩差的家长抬不起头,回去再把压力转嫁给孩子,这根本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我想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另一面——王磊修桌椅时的专注、林晓雪画画的灵气、谢晏照顾绿植的细心……可我怎么把这些做成具体的环节,又怕太出格引来非议。”
牟蕊欣听完,立刻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手里的绘本随手放在桌角,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李悦,你这个想法简直说到我心坎里了!我上周还跟我们班班主任吐槽,传统家长会除了制造焦虑毫无意义!”她凑近电脑屏幕,手指点着草稿上的“成绩通报”环节,“这个必须改!我们不用罗列冰冷的排名,改成‘成长亮点展示’,每个孩子至少提炼一个独家优点,哪怕是‘每次值日都把黑板擦得最干净’‘主动帮同学捡掉落的文具’这种小事,都要结合具体事例夸到点子上!”
“还有还有!”牟蕊欣越说越兴奋,从口袋里掏出个卡通笔记本,翻到画着小太阳的一页,“我之前构思过一个‘星光展示区’,把学生的优秀作业、手工作品、活动照片都摆出来,再给每个作品配个小卡片,写清楚孩子创作时的小故事。比如林晓雪的画,就写‘这幅画是她课间帮同学解围后画的,色彩里藏着温柔’。另外,我们还可以加个‘家长悄悄话’环节,准备彩色便利贴,让家长给孩子写句匿名鼓励的话,贴在‘成长树’展板上,孩子看到肯定会很感动!”
第三节:坚实的后盾
牟蕊欣的话像一束光,瞬间照亮了李悦混沌的思路。更让她感动的是,这份支持从来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第二天一早,李悦刚到办公室,就看到桌上摆着三本厚厚的书:《创新家长会策划指南》《学生多元评价实践手册》《家校沟通的艺术》。每本书的扉页都写着“李悦共勉”,里面重点章节用荧光笔画了线,空白处还贴着粉色便签,写着牟蕊欣的阅读心得——“这个‘优点放大镜’环节可以直接借鉴,附了具体话术模板”“这里提到的家长心理分析很关键,能避开沟通雷区”。
“这些是我之前培训时买的,里面有好几个成功的创新家长会案例,特别是多元评价的部分,我标出来的内容对你肯定有用。”牟蕊欣抱着一摞彩色卡纸走进来,额头上还带着点细密的汗珠,“我跟美术老师借了材料,咱们一起做‘成长树’展板吧!我画画比你好,负责画树的轮廓和枝叶,你剪便利贴做‘果实’,再把学生名字写上去,分工合作效率高!”
那天下午的自习课,两人偷偷溜到美术教室。牟蕊欣趴在地上,用马克笔勾勒出粗壮的树干和舒展的枝叶,李悦坐在旁边,把彩色便利贴剪成心形,挨个写上学生名字。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把两人的影子叠在画板上,剪刀开合的“咔嚓”声和画笔划过卡纸的“沙沙”声,成了办公室外最温暖的旋律。李悦看着牟蕊欣鼻尖沾着的蓝色颜料,突然鼻子一酸——在这个曾让她感到孤立无援的环境里,牟蕊欣的出现,就像寒冬里的一束暖阳,驱散了所有阴霾。
“别担心,”牟蕊欣像是看穿了她的忐忑,放下画笔拍了拍她的肩膀,“我们做的是真正为学生好的事,就算有家长不理解,我们一起耐心解释;就算出点小差错,我们一起承担。年轻老师不就是要互相搭把手,才能把教育的理想落地吗?”
第四节:思路的成型
在牟蕊欣的陪伴和启发下,李悦的家长会方案很快就有了清晰的框架。她们利用两个下班时间反复打磨细节:牟蕊欣凭借出色的审美,设计了“星光展示区”的布局,把王磊修桌椅的照片、林晓雪的英文书写作品、谢晏的绿植观察日记分区域摆放,还特意用彩色丝带做了装饰;李悦则结合之前与家长沟通的经验,撰写了“成长亮点”发言稿,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结合具体事例,避免空泛的表扬。
“你看这张照片,王磊蹲在地上修松动的桌腿,额头上全是汗还不肯休息,配的文案就写‘班级里的小工匠,用双手守护大家的学习环境’。”牟蕊欣指着电脑里的照片,眼里满是赞许,“还有林晓雪的配音音频,我们可以做成二维码贴在她的书写作品旁边,让家长扫码就能听,这样更有感染力。”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她们还模拟了家长提问场景。牟蕊欣扮演“挑剔家长”,抛出“只夸优点不指问题,孩子怎么进步”的尖锐问题,李悦则练习着回应:“今天我们先建立信心,每个孩子的具体改进建议,会后我会单独和您沟通,这样更有针对性,也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在一次次的模拟和调整中,李悦不仅完善了方案,更感受到了久违的归属感——她再也不是一个独自战斗的孤勇者了。
第五节:前行的勇气
家长会的前一晚,李悦和牟蕊欣在教室忙到晚上八点。“星光展示区”的作品已经摆好,彩色丝带缠绕的“成长树”立在讲台旁,每张心形便利贴都整齐地叠放在托盘里,连每个座位上都放了一杯温水和打印好的“孩子成长亮点清单”。牟蕊欣检查完最后一遍音响设备,转身对李悦比了个大大的加油手势:“万事俱备,就等明天了!我敢保证,这绝对是家长们参加过最特别的家长会!”
走在回家的路上,深秋的晚风带着凉意,李悦心里却暖融融的。她掏出手机给牟蕊欣发了条微信:“蕊欣,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早就放弃这个想法了。”没过两秒,手机就震动起来,是牟蕊欣的回复:“我们是教育路上的战友啊!明天一起加油,让大家看看年轻老师的教育初心!”
回到家,李悦翻开自己的《教育日记》,在崭新的一页写下:“从林晓雪到谢晏,我以为教育是独自唤醒的过程,直到遇到牟蕊欣才明白,同行者的力量有多珍贵。一份及时的援手,一句真诚的鼓励,一场并肩的忙碌,足以驱散所有迷茫。原来正确的教育理念,从来都不缺同道者,只是需要一点勇气去相遇。”
她合上笔记本,看向窗外。夜色深沉,却有星星在云层后闪烁。李悦深吸一口气,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勇气——明天的家长会,不仅是展示学生成长的舞台,更是她和牟蕊欣这对意外同盟,向传统教育模式发起的一次温柔而坚定的挑战。破冰之旅,因为有了同行者,愈发充满希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