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Chapter 012

不过汉家制度之影响显然并不仅仅是如此。

唐朝太宗皇帝所在的时空之内,另一时间线上的李世民抚掌称善。复又对着左右群臣道,“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

“文武之道,各随其时。”

虽然我李二凤靠的就是武功拳脚打天下,一把破西瓜刀从城东砍刀城西眼都不眨,但最终还是要凭借文治和德行治理天下,使四海升平。所以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学会灵活变通,切不可拘泥固执。

另一时空内,朱元璋同样表示老铁没毛病。

为天下者,文武相资,庶无偏颇。

兄弟,偏科是要不得的。

文治要,武功要,相辅相成互相并重。小孩子才做的选择,咱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

自汉以降,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在不同程度的借鉴汉家制度之经验教训,以便强化其统治。而唐太宗口中的文武之道、朱元璋口中的文武相资等,讲的都是王霸之道。

可见,自刘邦开始,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已经成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治国之主要方式,影响深远。

汉未央宫中,宣帝所在时空之内,刘洵长叹一声,揉了揉额角,对着左右开口道:

“乱我家者,太子也!”

怎么这小子脑筋就这么死板而不知道变通呢?

做为家族企业的继承人,我们做事情要灵活,灵活的处理事情。断不可叫公司股东又或者部门一家独大,懂?

【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

章是历数的章法,程是度量衡的规定,军法讲用兵之道,《新语》讲历代兴衰之故。

礼仪,则不仅限于朝仪之内容。

自萧何次律令以下,基本上都属于立法工作,为后世立制垂范。

可谓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涉及诸多方面。

同时,将重要的档案记录以金为匮,以石为室,重缄封之,妥善的保管起来,形成定制。

圆镜中画面与盘点至此,已经接近尾声。而在诸天万界的不同时空当中,有人若有所思,有人颔首表示认同,更有人嗤笑表示不屑。恰之如同清朝皇帝所在的时空当中,乾隆砸了砸嘴,对着一旁的和珅表示道:

“汉祖为人治国尚且不论,朕倒是觉得这《大风歌》......”

和珅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从善如流道:

“万岁爷可是有甚新灵感。”

乾隆皇帝故作矜持点点头,又一指窗外道:

“和爱卿且看,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

有风吹起,圆镜之内,树叶自枝头晃晃悠悠落下。伴随着那于晨曦中被照亮了的长安城以及初生的帝国,有气势雄浑之音乐与字迹最后显现。

【威加海内,年开四百】

从刘邦登基到汉献帝被废,四百年,汉家邦。这是神州历史上第一个,同时是唯一一个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名字的王朝。

但,西汉末年所在的时空当中,太后王政君却是哈哈大笑,一指一旁圆镜。

“年开四百,大汉国祚之不绝,尔等,终遭天谴!”

言毕,以手中传国玉玺掷于地面,愤愤然道:

“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

反正我老婆子已经快要老死了,但是就因为摊上你们这帮子倒霉催的兄弟,我们老王家看来是要被族灭了!

价值连城,经由和氏璧之所打造,更是具有非凡之意义与象征的传国玉玺于地面磕碎一角。原本逼迫王政君交出玉玺的王舜不敢多想,赶紧走出内殿,对着王莽呈上。

王莽目光沉沉,忽然对着左右开口。

“找出所有叫刘秀者,杀无赦!”

另一方时空,东汉末年,有道人起身,口中喃喃。

“年开四百,四百年,实耶?虚耶?”

复以指尖掐算,眉头紧锁。终是在望向窗外流民疲敝,民生之多艰情形时化作坦然。开口:

“不管是虚是实,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贫道张角,愿请大汉赴死。”

继而打开门,对着屋外守候的弟子门人道:

“通传下去,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三国时空当中,曹老板摊手,一脸无辜。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孤王真的没想过做皇帝。

另一时间线上,刘备、诸葛亮等面面相觑。

良久,刘备开口,发出心中疑问:

“我汉室之天下,当真无力回天?”

圆镜之中并没有给予更多提示,只是在下一刻,有新的盘点排名生出。

【排名第四:朱元璋】

“姓朱?莫不是同此前那朱棣有何关系?”

明朝往前的时空当中,随着这排名出现,无数人发出疑问。

大明洪武皇帝所在时空之内,朱元璋嘴角有笑意生出,却又在下一刻转变为惘然。

“咱的标儿......”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也深远。

做为一个苦心孤诣用心良苦的老父亲,朱元璋自然希望他之所看重的太子能够顺利接手家业缔造更加辉煌的可能,甚至于并不在乎朱标权势的增长。如果朱标能够创下更加辉煌的盛世把老子排名压在身后,那么他只有高兴的份。

但现在——

早在老四的名字出现时便已经生出的猜测似乎在不断转变抑或者指向那某个可能,朱元璋闭了眼,又在片刻之后睁开,目光沉沉的看着那镜面。内心之中却并没有多少欢喜。

而在那圆镜当中之所见,这一次同过往又有所不同。

有惊涛拍岸,沉郁音乐随之而起。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然,崖山之战,神州陆沉,十万军民蹈海殉国】

【中原大地,再不闻礼乐诗词之声,再不见锦绣华服之美】

那是神州历史上最悲惨壮烈的一幕。

十万军民,年仅七岁的小皇帝,一个王朝最后的体面,一个时代最后的悲歌。

陛下,不能再退了。

为了保全百姓,谢太后带着瀛国公付出了尊严。

为了保全气节,您不能再受辱了。

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

先生,此去何处?

大宋。

大宋在哪?

是啊,大宋在哪?

【山河奄有中华在,日月重开大宋天】

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自唐末到元末的几百年中,神州从未真正于汉人手中统一。

直到朱元璋的大明建立。

正是这一年,蒙古在中原的统治被结束,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被收回。

同时,在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制定《大明集礼》,力图恢复汉族礼仪文化。

复衣冠如唐制。

在登基之后的第二个月,便面向全国颁布诏书,革除胡衣胡服,使百年胡俗复中国之旧。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在神州传统的衣裳与礼仪文化当中,上衣代表天,下衣代表地。

古人之穿衣裳,就是把天地穿在身上,把礼穿在身上。

虽然崖山之后无中国,不过是某些人的别有用心之词,包藏祸心之语。

但蒙元时期胡汉风俗混融程度之深,波及人群之广,同样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穿胡服,易其姓字为胡名、习胡语,甚至是学习其弟收兄妻、子承父妾的习俗,同样不在少数。

因此,除了制定具有明朝特色与严格等级的冠服制度以外,朱元璋同样在礼仪、婚姻、姓名等方面做出诸多种种规范。

更是钦定《洪武正韵》,从语言方面杜绝胡语。

可谓是——

【正礼仪于炎黄,存衣冠于汉唐】

但,大明衣冠之所影响的并不仅仅是神州大地。

洪武二年四月,明遣使高丽,道是朱元璋已经北逐胡君,肃清华夏,复我中国之旧疆。又因高丽素来慕中国之风,故特地来此相告。

现在已经改朝换代了,天下是我大明之天下。

懂?

高丽王当即上表表示庆贺,承认明朝华夏正统之地位,双方确立宗藩关系。

一个月后,高丽王遣使赴金陵,除了祝贺朱元璋生辰以外,同样提出请祭服制度等要求。

大哥,您看,小哥没别的要求,就想和您保持一致。

您看您这衣服怪好看的,能给小弟两身不?

好叫小弟穿出去显摆显摆。

朱元璋欣然应允。

不仅赐下服饰,还额外赠送明朝重新校正的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以及六经四书、《通鉴》等经史典籍。

后来的李氏朝鲜便有文人徐居正有诗云:

明皇若问三韩事,衣冠文物上国同。

甚至在满清占据神州之后的两百多年间,同南疆山水相连的越南仍然完好地保存着明式衣冠。

大明衣冠之影响,可想而知。

至于若干年后神器更易,三十五岁的朝鲜使者洪大容照例盛装朝拜,以表达对□□皇帝之祝贺。在仪式完毕之后走出午门,却感受到很多人好奇的目光,那便是另一个故事。

一代,两代,三代......等到洪大容出使北京的乾隆中期之时,已经是第四第五代。

改正朔,易服色,时间总会磨灭历史的记忆。

但——

血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

到那时,叫一声,中华万岁。

才是我,大国民,吐气眉扬。

1、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通典 · 卷一百四十六》

2、为天下者,文武相资,庶无偏颇。——朱元璋

3、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

4、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汉书》

5、自萧何次律令以下,基本上都属于立法工作,为后世立制垂范。章是历数的章法,程是度量衡的规定,军法是讲用兵之道,《新语》是讲历代兴衰之故。礼仪,不仅限于朝仪的内容。这样多方面的开国规模,是前代所没有的。——《中国通史》

6、《汉书·高帝纪》记有“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并注明“以金为匮,以石为室,重缄封之:保慎之义”。

7、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乾隆·《飞雪》

9、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汉书》

10、贫道张角,愿请大汉赴死——《镇妖博物馆》

11、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春秋左传正义》

12、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

13、中国衣冠之变,已百余年矣。今天下惟吾东方略存旧制,而其入中国也,无识之辈莫不笑之。呜呼,其忘本也。见帽带则谓之类场戏,见头发则谓之类妇人,见大袖衣则谓之类和尚。——朝鲜使者洪大容

14、血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到那时,叫一声,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吐气眉扬。——陈天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Chapter 012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洪荒之最强学院

从低配版洪荒到至高洪荒

武侠;我在六扇门当差

大秦之谋圣张良

大明之气运至尊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开局十大帝王盘点[历史直播]
连载中故国有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