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次日,季池就开始筹备这场特别的宴席。他把家中唯一的八仙桌搬到院中,亲自打磨桌面直至光滑如镜。穆琪领着女儿们擦洗碗筷,陶瓷碰撞声清脆悦耳,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小平安踮着脚帮忙摆凳子,认真的神态像个小管家。
“这次要多做些荤菜。”季池查看地窖储存的食材,火腿、腊肉、风鸡挂满梁柱,都是从去年年底开始腌制的精品。穆琪取出珍藏的香菇干,用温水泡发后香气瞬间充满厨房。她指挥着妯娌们处理食材:“豆腐切三角块,粉丝剪短些,记得留点绿叶点缀。”
清晨天未亮透,灶房已灯火通明。穆琪揉面的手法娴熟利落,面团在她掌心里翻飞旋转,很快变成光滑圆润的模样。季池负责炖煮主菜——整只农家土鸡塞入人参枸杞,砂锅盖上刻着福寿纹样。蒸汽升腾模糊了窗户,带着药材的清香漫溢整个院落。
巳时初刻,宾客陆续到来。村长拄着拐杖走在最前头,身后跟着拎着贺礼的乡邻。王婶端着自家做的米糕,张叔扛着半扇新鲜猪肉,连平时极少出门的老秀才都破例前来。季池一一拱手迎接,穆琪忙着给孩子们分发糖果,平安举着竹竿悬挂灯笼,红色光影在他脸上跳动。
开席前举行了简单的祭祖仪式。季池斟满三杯酒敬天地祖先,穆琪将第一碗饺子放进祖先牌位前。平安模仿着父亲的动作鞠躬,额头几乎碰到供桌边缘。随后众人按辈分入座,八仙桌坐满了两代人,孩童们挤在条凳上晃着腿。
凉菜率先登场:水晶肘花冻得恰到好处,切片后透明可见皮下脂肪层;拍黄瓜撒着炒香的芝麻,翠绿的颜色让人食欲大开;卤水拼盘摆成牡丹形状,猪耳、鸭胗、牛筋层次分明。季池介绍菜品时,故意放慢语速让老人听清:“这道糟溜鱼片用的是现杀的黑鱼脊背肉……”
热菜接连上桌引发阵阵惊叹。清蒸鲈鱼淋着豉油葱丝,鱼肉嫩得能用筷子夹起;红烧肉炖得酥烂,入口即化却不腻口;最惊艳的是那道文思豆腐羹,嫩滑的豆腐丝浮在金黄的鸡汤中,表面漂着几粒青翠的香菜末。老秀才尝了一口突然停箸:“老夫走南闯北几十年,竟不知乡野有此佳肴!”
主食环节更是花样百出。除了常规的米饭馒头,还有穆琪独创的野菜团子——用荠菜混合豆腐渣捏成圆球,蒸熟后蘸着肉酱食用;季池改良的披萨饼铺着番茄酱和腊肠片,烤得奶酪微微焦黄。平安最爱吃的是枣泥馅儿饼,咬开时流出甜蜜的糖稀,沾得满脸都是。
席间穿插着即兴表演。李叔拉着二胡演奏《良宵曲》,几个半大小子跳起舞狮助兴。穆琪被推搡着唱了段地方小调,嗓音清亮胜过专业艺人。季池鼓起掌来,目光始终追随妻子的身影,发现她鬓角不知何时添了几根银丝。
夕阳西下时,宴席转入温情阶段。女人们聚在一起纳鞋底聊家常,男人们就着花生米拼酒量。季池抱着醉醺醺的老村长回房休息,路过厨房时看见穆琪还在收拾残局。他默默挽起袖子帮忙刷碗,温水浸泡着她开裂的手背。“歇会儿吧。”他说,声音低得像耳语。
夜色降临后,年轻人点燃篝火载歌载舞。平安举着自制的灯笼奔跑,火光映着他兴奋的脸庞。穆琪靠在丈夫肩头看星星,听他讲述城市里的霓虹灯有多亮。“但还是这里的星星好看。”她轻声说,指尖缠绕着他衣襟上的盘扣。
翌日清晨,季池发现门前放着各种回礼:新鲜的鸡蛋、自酿的米酒、手工编织的藤篮。穆琪把这些礼物分类整理,给每位客人回赠了一小坛蜂蜜和一束干花。平安蹲在台阶上给小狗喂食,食物渣滓引来一群麻雀争抢。
这次宴席过后,季家的声望达到了新高度。不仅本村人遇到大事小情都来请教,外村也有人慕名而来学习烹饪技艺。穆琪开设了短期厨艺班,教授如何利用当地食材做出美味佳肴。季池则忙着改进厨房设施,打造出通风更好的排烟道和蓄水池。
冬至那天,他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县衙颁发的“乡贤楷模”匾额。挂牌仪式上,季池发表感言:“这些荣誉属于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乡亲。”穆琪在一旁擦拭感动的泪水,平安举着鞭炮准备庆祝。暮色中,全家站在新修的砖瓦房前合影,背景是炊烟袅娜升起的村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