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吻了吻她的发顶:"岳父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窗外,夕阳将竹林染成金色。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故人欣慰的叹息。
盛夏的荣国府花园里,蝉鸣震耳。贾宝玉扯了扯翰林院修撰的官服领口,汗水已经浸透了里衣。他刚从太子府议事回来,就被王夫人身边的金钏急急忙忙请到了荣禧堂。
堂内冰盆散着丝丝凉气,王夫人端坐在紫檀木椅上,手中捻着一串沉香木佛珠。见宝玉进来,她难得露出笑容:"快坐下,有喜事与你商量。"
宝玉心头一跳。自上月四皇子正式册封为太子,贾府门庭若市,每日都有官员前来拜访。元春作为太子侧妃,地位更是水涨船高。这样的"喜事",往往意味着新的政治联姻。
"母亲请讲。"宝玉谨慎地坐下。
王夫人示意丫鬟们都退下,压低声音道:"昨儿个太子府传来消息,元春可能有喜了。"
宝玉真心欢喜:"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是啊。"王夫人脸上每道皱纹都舒展开来,"太子特意赏了二十匹云锦,还说要提拔你父亲。"她话锋一转,"只是..."
宝玉手指无意识地摸向腰间的白鹤香囊——这是黛玉新绣的,鹤眼比从前那个更加炯炯有神。
"只是你与黛玉成婚已近两年,至今未有动静。"王夫人叹了口气,"你如今是太子跟前红人,总不能..."
"母亲!"宝玉猛地站起,香囊上的流苏剧烈晃动,"儿子与黛玉年纪尚轻,何必着急?"
王夫人脸色一沉:"胡闹!你父亲在你这个年纪,都有了你大哥!"她从案几抽屉取出一卷画轴,"这是通政司周大人家的小姐,今年十六,知书达理..."
"母亲!"宝玉声音提高了几分,"儿子心里眼里只有林妹妹一人,绝不会纳妾!"
"放肆!"王夫人拍案而起,佛珠串"啪"地断线,檀木珠子滚落一地,"你以为还是从前可以任性的时候?贾府如今在风口浪尖上,多少双眼睛盯着!若无子嗣,将来..."
宝玉跪了下来,却挺直腰背:"儿子宁愿不要这顶乌纱帽,也绝不负黛玉。"
王夫人气得浑身发抖,正要训斥,忽听门外传来贾母的声音:"这是闹什么呢?大老远就听见嚷嚷。"
贾母扶着鸳鸯的手进来,看见满地佛珠和跪着的宝玉,眉头一皱:"好好的怎么又闹起来了?"
王夫人连忙行礼,将事情简略说了。贾母听完,慢慢走到主位坐下:"我当是什么大事。"她看向宝玉,"你先起来。"
宝玉不动:"求祖母为孙儿做主。"
贾母叹了口气:"老二家的,你也太心急了。玉儿身子弱些,又不是不能生。林家就剩这一根独苗,你若逼急了,外头人怎么说我们贾府?"
王夫人脸色一变。贾母这话点中了要害——如今朝廷正在褒奖林如海当年的忠烈,若此时传出贾府因无子逼迫林家孤女,确实于名声有损。
"可是老太太..."
"再说了,"贾母打断她,"宝玉如今在太子跟前得脸,靠的是什么?不就是那份从一而终的痴心?太子最重情义,若知道我们逼他宠臣纳妾,反倒不美。"
王夫人哑口无言。贾母使了个眼色,鸳鸯连忙扶起宝玉:"宝二爷快去换身衣裳吧,这大热天的,官服都湿透了。"
宝玉感激地看了贾母一眼,匆匆退出。刚走到穿堂,就看见黛玉站在一丛芭蕉下,手中绞着帕子,显然已经听到了堂内争执。
"妹妹怎么在这?"宝玉快步上前,握住她冰凉的手。
黛玉强颜欢笑:"听说太太急召,我怕..."话未说完,眼圈已经红了。
宝玉心疼地将她揽入怀中:"别怕,有我在。"
回到潇湘馆,紫鹃端来冰镇酸梅汤,识趣地退了出去。黛玉坐在窗边,望着院中摇曳的竹影出神。阳光透过窗棂,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显得格外苍白。
"妹妹别多想。"宝玉蹲在她身前,"我这就去求太子,让他..."
黛玉摇头,指尖轻抚他的眉骨:"别让太子为难。实在不行...你就收个房里人吧。"
"胡说!"宝玉猛地站起,"我贾宝玉若负了你,天打雷劈!"
"可是..."
"没有可是。"宝玉将她拉起来,紧紧抱住。黛玉在他怀中颤抖,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泪水浸湿了官服的前襟,烫得宝玉心头生疼。
夜深人静,宝玉醒来发现身边空了。他披衣起身,看见书房亮着微弱的灯光。
黛玉独自坐在灯下,手中是一件未完工的婴儿肚兜。见宝玉进来,她慌忙将东西藏入针线篮。
"怎么不睡?"宝玉柔声问。
黛玉低头:"做了个梦,醒了就睡不着了。"
宝玉看见针线篮里露出的一角红色布料,心中了然。他蹲下来握住妻子的手:"明日我请太医院的王太医来给你瞧瞧。他专精妇科,说不定..."
"不必了。"黛玉抽回手,"我自己知道...当年父亲去世后,我大病一场,怕是落下了病根。"
宝玉心头一刺。黛玉自幼体弱多病,有几次大悲大喜,身体更差,若是怀孕,恐怕会有极大威胁。这也是他悄悄避孕的原因。
"那更好。"他突然说,"没有孩子,我们二人逍遥自在。将来辞官归隐,游遍名山大川..."
黛玉破涕为笑:"又说傻话。"她叹了口气,"只是太太那里..."
"交给我。"宝玉坚定地说,"明日我就去求太子。"
次日清晨,宝玉正要出门,贾琏匆匆赶来:"宝兄弟,快去看看!宫里来人了!"
荣禧堂前,一个面生的太监正在宣旨。原来皇帝听闻贾宝玉夫妇情深,特意赐下西域进贡的"百子榴",寓意多子多福。更令人意外的是,太子还派了太医院院判来为黛玉诊脉。
王夫人喜出望外,连忙命人准备香案谢恩。宝玉却心中生疑——这事未免太巧了。
太医诊脉后,捋须笑道:"少夫人只是气血略虚,并无大碍。待老夫开几剂药调理,不出半年必有好消息。"
王夫人连连道谢,亲自送太医出去。宝玉趁机跟到二门,果然看见薛宝钗的贴身丫鬟莺儿在墙角张望。
"可是贤妃娘娘..."宝玉低声问。
莺儿点点头,塞给他一张字条就匆匆离去。字条上只有一句话:「一报还一报,从此两不相欠。」
宝玉恍然大悟。原来薛宝钗在离宫前,特意向皇帝和太子提了此事。她用自己的方式,偿还了薛家欠林家的债。
回到潇湘馆,黛玉正在煎药。见宝玉进来,她脸上难得有了血色:"太医说...我只是需要调养..."
宝玉将她搂入怀中,嗅着她发间淡淡的药香:"我说什么来着?老天爷不会亏待有情人。"
黛玉仰头看他:"是你安排的?"
宝玉摇头:"是宝姐姐。"
黛玉怔了怔,眼中浮现复杂神色。良久,她轻声道:"她其实...一直不坏。"
秋去冬来,当第一场雪落下时,黛玉终于有了喜讯。贾母高兴得亲自去祠堂上香,王夫人也忘了纳妾的事,整天忙着准备婴儿衣物。
除夕夜,贾府张灯结彩。宝玉扶着已经显怀的黛玉在廊下看雪。黛玉从袖中取出一个新绣的白鹤香囊:"给你的新年礼。"
宝玉解开香囊,里面不是香料,而是几粒小小的石榴籽。
"这是..."
"陛下赐的那株百子榴结的籽。"黛玉微笑,"来年种在院子里,等孩子出生,正好开花结果。"
宝玉将香囊贴在胸口,那里跳动着两颗紧紧相依的心。远处传来辞旧迎新的钟声,雪越下越大,将世间一切污浊都掩盖在纯净的白色之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