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8月的广州西关,暑气带着珠江的潮湿弥漫在街巷里,黎氏缫丝厂的蒸汽机房内,老板黎文廷正在检查新一批生丝品质,黎夫人和账房先生在账房核对账目。17岁的黎卓安站在四方桌边帮母亲整理单据。
她穿一件月白色细布短衫,领口绣着朵小小的素色兰花纹,是母亲去年亲手给她缝的——如今布料已有些泛旧,滚着花边的袖口下露出一截手臂,纤细有力的手腕握着毛笔的姿势稳当,在单据上写下“已核”二字时,笔画工整得不像个十七岁姑娘的字迹。
两根油亮的麻花辫下端系着和衣服同色的发绳,偶尔有几缕碎发垂在颊边,也会趁着转身递单据的间隙,抬手轻轻别到耳后。母亲核对账目时偶尔会揉一揉发酸的眼睛,卓安便会默默起身,从四方桌上的铜壶里倒出温好的花茶,递到母亲手边,轻柔的声音带着让人安心的沉稳:“娘,先歇会儿再算,这几张单据我和苏先生再核对一遍,您放心。”
她不仅能协助账房先生,将账房诸事打理得精准妥帖、毫厘不爽,家里的琐事也帮着母亲打理的井井有条。早晨出门前,她会提前把卓容绣虎头鞋要用的彩线按颜色理好,放在妹妹的绣筐旁;卓远上学的书包,她前一晚就会检查一遍,确认课本、笔墨都没落下,甚至会在书包侧兜塞一块油纸包好的绿豆糕——知道弟弟课间会饿肚子。
黎先生检查生丝品质时,偶尔会叫卓安过去帮忙分辨生丝的光泽,她总能准确说出哪批丝的韧性更好,哪批丝在蒸煮时需要多留意火候,连厂里的老工人都夸:“大小姐这眼力,再过两年就能接先生的手了。”
她从不在这些夸赞面前显露骄傲,只是笑着说:“都是跟着爹和娘学的,还差得远呢。”
午后空闲时,她会坐在账房窗边看书,看的不是闺阁姑娘常读的诗词话本,而是父亲藏在书架上的《商道》和《蚕桑辑要》,书页边缘被她翻得有些软卷,空白处还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都是她对缫丝工艺和经营的思考。
缫丝厂账房外的回廊下,摆着一张老旧的梨花木桌。十六岁的黎卓容坐在竹椅上,指尖捏着一枚细银针,正专注地给虎头鞋绣着眼睛。她浅粉色布衫的袖口,沾着几点淡淡的丝线印子——那是今早绣鞋帮时不小心蹭上的。竹篮里码着五颜六色的丝线团,最底下压着另一只虎头鞋:鞋身已缝制妥当,只待绣花,是母亲前几日赶制的,等这双鞋都做好了,下月去外婆家时,便能给黎卓逸穿上。
黎夫人近来忙着打理账目,实在分身乏术,绣虎头鞋的活儿便交给了卓容。卓容每天刚跨进家门放下书包,就会被盼新鞋盼得心急的小弟攥着胳膊往桌边拉:“二姐,快绣我的新鞋子呀!”
6岁的黎卓逸穿着软软的白色小褂子趴在桌边,小手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姐姐手里的针线。看到姐姐把金线穿过虎头的轮廓,他忍不住伸出小胖手,轻轻碰了碰鞋面上毛茸茸的虎须,脆生生地问:“二姐,小虎的眼睛什么时候好呀?我想让它看看我新捡的弹珠。”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个玻璃弹珠,放在虎头鞋旁,圆溜溜的眼睛里满是期待。
卓容被弟弟的模样逗笑,抬手揉了揉他的头发,指尖温软:“快啦,等姐姐把这对金眼睛绣好,小虎就能‘看见’你的弹珠啦。不过你可别碰针,小心扎到手。”她说话时声音轻轻的,像春日里拂过江面的风,连握着银针的手都稳了稳,生怕动作太大会吓着弟弟。卓逸听话地收回手,却还是凑近了些,鼻尖几乎要碰到鞋面,小脑袋跟着姐姐绣花的动作轻轻晃动。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院门口传来,一个穿着藏青色短打的少年抱着把桃木弹弓,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他裤脚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沾了点泥渍——想必是今早去后院爬树掏鸟窝时蹭的。弹弓的皮筋是新换的,还泛着淡淡的橡胶味,他跑到回廊下,气息还没喘匀,就兴奋地冲黎卓容喊:“二姐!你看我这弹弓,刚去铁匠铺让王大叔帮我修过,力道可足了!我想去珠江边打鸟,听说那儿有好多彩色的水鸟,打下来给卓逸做个鸟笼!”沾着泥的手把弹弓往卓容眼前一送。——这是黎文廷的三儿子,今年14岁的黎卓远。
他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手还比划着打鸟的动作,浑然没注意到斜对面小库房的门帘被轻轻掀开。黎先生穿着件深蓝色长衫,手里拿着一卷生丝,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卓远这副模样,他脸上带着几分严肃,走过来抬手敲了敲儿子的肩膀:“卓远,明日还要去学堂上课,今日怎的这般贪玩?”
卓远脸上的兴奋劲儿瞬间淡了些,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爹,我就是想给卓逸打只鸟……”话还没说完,就被黎先生打断:“想要鸟雀,日后学校休假时爹爹带你去集市买,何必去江边冒险?珠江边近日不太平,且你身为兄长,更该知晓读书的重要性,莫要总想着玩耍。”
卓远听着父亲的话,慢慢攥紧了手里的弹弓,却还是乖乖点头:“知道了爹,我不乱跑了,今日就在家陪阿逸玩,晚些时候去温习功课,明日一定按时去学堂。”一旁的卓逸见哥哥不开心,立刻拿起桌上的玻璃弹珠,递到卓远面前:“哥哥,我们玩弹珠吧!不打鸟了,弹珠也很好玩!”
卓容也放下针线,笑着说:“是啊,卓远,等我把鞋绣好,咱们一起陪卓逸玩捉迷藏,院子里的桂花树后可藏得住人呢。”黎先生看着孩子们的互动,脸上的严肃渐渐散去,抬手摸了摸卓远的头:“这才是兄长该有的样子。去吧,别闹得太厉害,莫要影响账房做事。”说着便转身回了小库房,留下姐弟三人在回廊下,伴着丝线的轻响和清脆的笑声,将午后的时光晕染得格外温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