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24

“况且,你不也说过吗?莉莲。”他转过身,放下有点酸痛的手臂,还有余力地锤了锤手,然后他把头亲昵地靠在绫的肩膀上,问道,“是人自主选择了死亡。”

“我不明白,因为你对人充满了关怀,我们的观点并不相同。”绫反驳了他。

“暂且为你解释一下吧。莉莲。”他叹了口气,伸手撩了撩垂下来的黑发,然后说道:“你觉得什么是罪?什么是罚?”

“罪吗?我认为那是一种恶。但每个人对恶的定义有所不同,所以人们很难从一个角度来为人定罪。罚的话,就是罪为人带来的成果了,犯了罪的人理应接受惩罚。”她撇了撇嘴,继续说道,“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观点了吧?不过,对我来说,罪和罚都没有区别,因为所有人类都难以逃脱死亡的怀抱,人最终总会回归虚无的,所以讨论这些并没有意义。”

“不。”他摇了摇头说道,“无论对罪的界定有多么模糊,但只要人心存在,罪就会存在。如果上帝创造了人类,那么他又为什么要把罪带给人呢?罪由恶生,而恶并不是上帝带给人的磨难,恶是人类自己的灾难。”

“照你说的话,人的死亡都是他们罪有应得咯?”绫侧过身,望向那双紫色的诡谲瞳孔,“那么,不会死亡的人呢?她就该一辈子在罪恶中苟且偷生吗?”

“你并没有明白我的意思,莉莲。”他只是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死并不是对罪的惩罚。死是对人的拯救,而愧疚感,自责心,这些让人心痛苦而又饱受折磨的东西才是对人的罚。造物主有意让自己所选择的人遭受难以想象的屈辱和考验,包括在死屋中的监禁,以此展示人类先知者所受的最可怕的痛苦。①而人只有通过受苦才能追寻到所谓幸福。”

“因此,死亡是将人从痛苦中解放出来,赋予他们新的生命意义。灵魂升天之时,人将从丑恶,屈辱的牢笼中解放,他们将迎来新生,不是吗?这就是我对罪与罚的定义。”

“至于不会死的人。”费奥多尔的眼睛直直地望向了她,在一片昏暗中,他轻轻说道,“你会把它称之为人类吗?”

“为什么不?”绫反问道,她没有丝毫的心虚,“费佳,既然你认为死是对人的救赎,那你为什么要消灭所有的异能者而非全人类?”

“这是个好问题,但我已经告诉过你答案了,莉莲。是异能者在破坏这个世界,这和罪与罚的问题无关。罪与罚是个人的问题,而异能者是社会问题。”

“我以为,你会痛恨这个世界的。”绫无言,她只是嘟囔着说了一句。

他看起来并不像这种人。

费奥多尔只是转头,眼神悠远,他又叹了口气,此刻,他声音低沉,但却十分有力。

“我并不痛恨世界,相反,我是如此热爱它。”

绫在一瞬间愣住了。

但她随即就想通了,于是她伸出手,轻柔地抚了抚他的黑发,她想,她已经开始理解费奥多尔了。

于是她问道:“那么,费佳,我可以继续问你几个问题吗?”

他点点头。

“如果一个劫匪杀了人,而他并没有任何良心上的自我谴责,也没有受到法律亦或是社会惩罚,最后他寿终正寝死去了,那么罪与罚在他的身上也会成立吗?为什么死亡会宽恕这样的人呢?回答我,费佳。”

绫开始尖利的发出疑问。

“如果你说罪是生来就有的事物,那么罪应当在每个人类身上都成立,无关智力,年龄,异能者,非异能者,对吗?”

她并没有就此停住,而是继续追问道。

“那么,我想请问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先生,你也会感到痛苦吗?你也在受罚吗?那你是否也在追求死亡的解脱呢?”

“你也会在别的人身上寻找到自己的影子吗?”

我终于要写到陀的感情线啦!!!

天哪,太不容易了!!!

他实在太难搞了QAQ

朝雾就是按陀氏的思想塑造的陀,所以我直接按陀氏写了,单单看朝雾的漫画讲不清陀的。

他这个人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他复杂的思想啦^o^

①Дунаев М.М.Православне и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часть III ,М,Изд.Христиан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1997.С.299.

“造物主有意让自己所选择的人遭受难以想象的屈辱和考验,包括在死屋中的监禁,以此展示人类先知者所受的最可怕的痛苦。”

为了帮助理解。

我们今天来讲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神正论(上帝正义论)。

首先我们明确神正论究竟是什么东西。神正论并不是讲神是不是存在的问题,而是神是否正义的问题。上帝存在是神正论的前提而不是讨论的话题。神正论探讨的是上帝既然是万能的,他可以塑造一个没有恶的世界。但是事实是上帝给了人善,但是为什么上帝要把恶带给人类?

而陀氏一方面无法否认上帝,但他又是虔诚的东正教徒。

基于以下前提,我们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神正论。

至善→自由→恶→罪→罚(痛苦)→善。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关于自由的论题是和关于恶与罪的论题紧密相关的。没有自由,恶便无法说清。恶出现于自由之路。……自由之路转向 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导向恶,恶导致罪。罪的问题占据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中心位置。”——别尔加耶夫

“说到恶,它任何时候也不是绝对的:它一直要么自身包含着善的一面,要么至少会导致有助于善的因素出现。甚至死亡也只是相对的恶,如果考虑到死消灭的仅是作为存在物不完善的一面,并且打开了通向新的、更加高尚的生活的道路。……痛苦是人所应得的惩罚,这种罚将人的灵魂引向炼狱。”——洛斯基

因此,陀氏认为人首先是至善的,只是上帝给了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因此人滋生了恶,从恶中人有了罪,因此有了罚,这里的罚指的是人醒悟的痛苦,他认为一切恶的举动都是善导致的(罪以善作)。

因为他把罚看作是一种思想上的痛苦,所以当人死去的时候,死亡即是灵魂的复活,这样人又重新回到了善的状态。

因此,陀氏是揭露人的灵魂之恶的,而果戈里是揭露社会之恶,他们的思想是相反的,陀是积极,果是消极。他们两个差不多就像一个点出发的两条线,是只在远点交集的一个角上的两条射线。这个交点就是对社会的认知。所以,果要杀陀我觉得是可成立的。

没看懂可以问我,陀氏的思想实在太多了……而且很杂,他一个思想还有很多方面,烦死啦!!

另外,罪有两种,一种是寻常的罪,另一种是“人的不幸”。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小偷偷了东西,他没悔过,这叫罪恶,如果是小偷不是故意偷了东西,并且他发自内心的愧疚,这个叫不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24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一世倾城

游戏开发:从逼疯玩家开始

肆火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空姐后规则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莉莲的千层套路
连载中Cloris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