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
李牧的名字,终于进入了众臣的视线。
“前些日子,北方边境传来消息,李牧将匈奴和东胡人击杀了十万余人马,战争大捷。”
“竟然是李牧,这倒是令我们想不到的人选。”
“也难怪我们想不到,李牧长期远在边境,在我们朝庭中存在感极弱,不提起他,我都快忘了我赵国有这号人物了。”
……
众人言论纷纷,不过倒是大多数人对李牧的印象极好。
“李牧?如今他负责驻守边境,将他调回,不太合适吧。”赵偃开了口,其余人连忙住了嘴。
但赵嘉,却是自信满满道:“父王,如今边境匈奴和东胡两国,被我大赵击杀不下十万人马,此等重创,怕是未来十年二十年,都难以恢复元气。这匈奴和东胡两国,还敢入侵我赵国吗?”
赵嘉见到赵偃若有所思,继续自信地说道:“既然‘赵破匈奴之战’中,李牧斩匈奴骑兵十数万,那么,未来二十几年,匈奴都无力南下侵赵。而乐乘、廉颇又挂印离开。父王,不如,将李牧从北方边境召回,由他来负责阻击秦国新一轮的进攻。”
“更何况,一年前,先王曾召李牧以赵相身份,出使秦国。李牧携大破匈奴之威,廉颇、乐乘、司马尚等名将坐阵前线之威,迫使秦相吕不韦放回了我赵国在秦国的‘质子’赵迁。这足以说明,李牧其人,乃大将之才,他可以与廉颇,乐乘等人齐名!”
众人原本对赵嘉的提议,有些不以为然,感觉他对李牧的推崇,太过夸大其词,但经过赵嘉的话语引导,也都逐渐觉得,李牧此人,似乎可以重用。
“李牧……”
赵偃面露犹豫,赵嘉将他的表情尽收眼底,对父王性情颇为了解的他,自觉今日这事,算是成了。
倒是这时,之前那位曾提议赵国要寻一位有才能的将领之人,突然说道:“不可!”
众人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他的身上,赵嘉先一步皱起了眉头:“郭开,郭上卿,为何有此一言?”
众人见赵嘉皱眉,心中暗道这似乎并不是坏事,为何郭开却在这个时候反对公子赵嘉?真是奇了,这郭开平日里从不得罪人,见到王室之人,更是如同舔狗一样往上巴结,今日倒是出人意料。
而且,大家也忘记不了,这郭开,可是曾经有“勾结”秦人的大罪,虽然最终其夫人一力承担了罪名,一府老小被廉颇斩杀。可是,因为先王赵丹的喜欢,郭开不仅留了一命,而且还能依旧在赵国朝堂上活跃着。
“公子有所不知,那匈奴十分凶残,须得有一名大将坐阵,若被匈奴知道我们将李牧撤回,匈奴趁机而入,我们该如何应对?”郭开抱拳,尽显谦卑,让人觉得就算他是在逆着别人来,也生不起愤怒之情。
“我已经说了,李牧斩杀了匈奴十多万骑兵,那匈奴,未来二十年内,必不敢再犯我赵国。”
“这也是公子说的,还请公子莫要动怒,虽李牧斩杀了匈奴大军,但我赵军,也不是没有损伤,若那匈奴真的卷土重来,到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此时赵嘉早已气急,郭开这分明是强词夺理,但郭开不等他再次开口,而是抱拳朝向赵王偃道:“还请大王三思而行,廉颇,乐乘,赵括,李牧,难道他们几人,天生便是名将吗?其实不然,我们不妨想一想,是名将筑就了这一场场的波澜壮阔的战争,还是这一场场波澜壮阔的战争,成全了这些名将?那燕国,楚国,齐国,韩国,魏国,名将均不如我们,难道便说明我们的名将,天生便是林立的吗?亦或是说,我赵国恰好处在了战争的风口上,才催生了如此之多的名将?”
大臣们倒吸一口冷气,他们没有想到郭开竟然在赵嘉极为恼怒的情况下,还敢忤逆公子赵嘉的意思。
而且,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赵嘉的提议是目前来看,最可能行得通的一个结果。
郭开,他这是疯了!
不过,众人也不得不感叹,就算郭开脑袋发热,乱说一气,可他的理论,也不无道理,这引发了众人的深思,是名将成就战争,还是战争成就名将?
“郭上卿,我且问你,邯郸和边境,哪个重要?”赵嘉气急,众臣立时看出他已处于恼怒状态,只不过不好发作而已。
郭开道:“自然是邯郸王城重要。”
“很好,你还知道这点,那边境匈奴,实力大损,如今我们只需要留下一些普通将领,以及部分兵力,即可牵制住他们,如此一来,将李牧撤回,能出什么问题?”
“既然你扯出战争成就名将这一谬论,那我且问你,秦国与我们赵国之战,秦国同样惨烈,但为何秦国却是惨败,我赵国反而以弱胜强,结果胜之?那王陵,王龁,算不算得是名将?”
众臣又是一阵吃惊,心中感叹:看来公子赵嘉,也并不是饭桶一个,对郭开的反击,条理分明,他们自觉对于赵嘉的质问,也无从回答。
“这……总之,还请大王三思,边境,不可没有李牧!”果然,郭开如众人那般预料,无法反驳,只得对赵王偃深深的一抱拳。
“郭上卿,你说得不无道理,可就算战争真的能够催生名将,我赵国也等不起催生了啊。所以,众爱卿若是没有异议的话,本王决定,便召回李牧,命他即刻回到邯郸城!”
众臣感受到赵王偃的目光,连忙低下脑袋,不再多言,他们对赵嘉的提议并没有异议,而且明眼人已经看得出来,赵王偃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决定,就算他们再多说,也没有任何作用,反而在这位新王的面前,会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赵王偃又对朝中另外一位大臣说道:“中书令。”
“臣在。”
“你派三个机灵聪明的人,前往边境,将本王的诏书,送到李牧手中。”
“遵旨。”
“有事早报,无事退朝。”事已至此,赵王偃也已无心情继续讨论,他扶了扶额头,似乎这几日操办父王的事情,让他接连几日都没有休息好。
最终,赵王偃先一步退去,众臣这才缓缓离去,有人想要趁这个机会,巴结一下公子赵嘉,毕竟,这极有可能是下一任赵王,得到他的好感,对自己,乃至后代,都有不少好处。
只不过,当他们去寻赵嘉的身影时,却见公子赵嘉已然快步离去,并没有给他们留下攀谈的机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