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倒叙。
鄂州江陵府。
旁白:公元1230年蒙古再度兵分三路攻打金国,金朝岌岌可危。
京湖制置使史嵩之:金国派遣使者说服我朝联合抗蒙,然而,蒙古都元帅塔察儿被金军击败困于蔡州,也谴使向我朝联合出兵借助粮草,虎狼之斗形势不妙
宗政陵问道:朝中决议如何?
史嵩之说:众说纷纭,未有决策。我也很矛盾,所以找你来商议,不知你以为如何?
宗政陵说:北方蒙古兵强马壮,金人为我国之屏障,虽然暂时顶住了蒙古的攻势却已今非昔比。无论我们出不出兵,金国早已奄奄一息灭亡在即。然而,我们尚不具备坐观成败的实力,不如趁机联合蒙古,尽量拖延必将到来的宋蒙之战。一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备战,二来也可以趁机抢得一些地盘以增加战略规划,既可以向蒙古人展示自己的实力,又可以使他们不敢轻视自己
旁白:宗政陵这番话打动了史嵩之,史嵩之以此上书理宗皇帝,宋理宗深思熟虑做出了决定,联蒙灭金以报靖康之耻。在大臣史弥远的决策下,令京湖制置司出兵,派江海,江万载叔侄带宗政陵领兵两万,运粮三十万石北上灭金。
宋军一出,金国就集结了两万骑兵前来阻击,意图阻止宋蒙联军。宗政陵下令鼓噪前进,一举击溃前来的金军追杀到高黄坡,斩首一千二百级。
蒙古帐营。
众将领:宋军一来两面夹击,金人犹如笼中之鸟瓮中之鳖,灭亡指日可待
部下进帐禀报:宗王,宋军已进驻蔡州城南
塔察儿喜极而立:哦!他来了,今次灭金非此人不可
副将:宗王所言为何人?
塔察儿:一少年英雄人物
副将:如此请他过帐一叙
塔察儿:正有此意,来人
部下进帐禀报:宋营少将军到
塔察儿:快,快随我出帐相迎
众部下:是
宗政陵入蒙古军营与塔察儿相会。塔察儿亲自出帐迎接,摆酒设宴,拉着他一起打猎、饮酒,最后两人干脆结拜为兄弟。蒙军营内众部下不解议论纷纷
部下问道:此何人?什么来头?
参军:武功郎,侍卫马军行司,宗政陵是也
部下不屑道:武功郎?区区一个小官,宗王竟然敬如上宾,礼意殷勤不说,还称兄道弟
参军:你寡见少闻,此人虽然官职不高,但出身将门,天赋异禀,自幼随父抗金颇有功绩,虽年少,却胆识过人英勇非常。况且侍卫马军行司属于中央禁军,由此可见宋廷对他十分认可和器重
部下:真看不出来
参军:我族人历来崇尚武力,勇者当其先。军旅生涯炼就良好的武艺,战场形势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使他在京湖一带抗拒金兵中崭露头角,发挥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去年在马镫山对决金国大将武仙,使其覆灭,宗王对他的事迹赞扬不已敬佩有加
部下:原来挫败歼灭武仙军团谋取宋境四川,让金国元气大伤,又使我们少了一个大负担的人就是他呀?
参军:没错,正是此人。
部下:真将门虎子也!
塔察儿:贤弟领兵北上一路辛劳,先歇息几日再商议攻城不迟
宗政陵:为国效力不辞劳苦。
塔察儿:我率军围攻蔡州许久仍未得手,军中士气低落,无奈只好一面修筑堡垒以防金军突围,一面派使者向你们发出联军的邀请
宗政陵:兄不必忧虑,今我奉旨而来,已有攻伐之兵和征讨之备。今蔡州已被围困多日,城中早已草尽粮绝,金人进退无路,又不能坐以待毙,料定不日之内必定潜军突围
不出所料,一日,金军忽然大开东门出战,杀出重围。宗政陵已有所预料断其归路,擒拿将校八十余名,其余多数淹死在汝河里。他断定蔡州城内已经断粮,诫嘱宋军:“当尽死守阵地,严防金军突围。”同时他还与塔察儿画地为守,以防交战时宋蒙两军误伤。
端平元年即1234年,金国已经撑到了极限。正月初五,据史籍记载“黑气压城上,日无光”。初九,宋蒙联军发起攻城,遭到顽强抵抗。蒙古军在西城的外城凿了五个大洞,军队蜂拥进入内外城墙之间的开阔地,直到晚上竟没有进展,只好撤出城外。在南门的宋军战斗多时,也没能登城。初九夜,金哀宗见大势已去,召集百官,表示要禅位于城东门守将、元帅完颜承麟。
正月初十清晨,与禅位在城内举行的同时,城外的宋军统帅江海向宋军下达了总攻令,部将马义架云梯率先登城,万余人踊跃而上,南门楼上竖起了大宋旗帜,宋军率先杀入了蔡州城。
登城的宋军杀到西门,打开门后放入蒙古军。城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是宋、蒙古、金唯一一次三国大交锋,熊熊大火燃烧着宫殿和街道,三方都在为各自民族的使命而战。随即金哀宗自缢而死,大将完颜仲德率领众军投河自尽。而接受了禅位的完颜承麟在最后时刻举行典礼给金哀宗上谥号,接着就被涌入的宋蒙联军杀死。
城中的战火熄灭后,金国的降臣带着宗政陵找到了金哀宗的尸体,尸体已经焦黑无法辨认。随后尸体被一分为二,一半归宋,一半归蒙古。宋蒙分了金国皇帝的仪仗器械和玉玺等宝物。金国彻底灭亡。
宗政陵立下不世之功,一雪靖康耻,臣子恨,完成了岳飞等前辈的夙愿,给百年来受尽战争苦难的百姓英烈复了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