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回忆。
绍定五年即1232年,三峰山之战后,蒙古军以少胜多将金军大部主力击溃,名将完颜彝等将领阵亡。金朝恒山公武仙逃生之后,又跑到了南阳山中收拢溃兵,竟然数月之间就得众十余万,声势大振,五人佣兵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五人佣兵队是武天锡,大元帅,小元帅,沙惹和金元。这五个人以前是杀手,现在成了武仙的部下,不为别的,只为钱,只要对方出价够高,他们可以受雇于任何人。
没有受雇于武仙之前他们是江湖上声名狼藉的杀手,被武仙招募过来后,嗜杀凶残的本性更是表露无疑,无论是受俘的将士还是官民到了他们手里只有死路一条。他们杀人无算,兵马所到之处疯狂地杀戮一空,仓廒库藏尽相掳去,自此威名日重。
刚开始他们恃勇而来武仙很器重他们,渐渐地他们无论是对降将还是百姓甚至部下士兵均任性妄为随意处置,无视军中法纪,部下上报给武仙,武仙屡劝不听,反而对他颇多怨言,留这样的人在身边,日后必成祸患。
必须尽早处决他们。
于是绍定六年,武仙派武天锡进攻光化军,企图打开入蜀的通道,号称聚众二十余万。宗政陵率军迎击,逼近敌垒。一鼓攻破其营寨,壮士张子良阵斩武天锡,获其首级。宗政陵初战告捷,以战功被朝廷授予江陵府副都统制,赐金带。
虽然旗开得胜,但武仙的主力仍然在光化境内,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向宗政陵问计。宗政陵早就胸有成竹,他告诉史嵩之:武仙会进军吕堰,只要八千人就能退敌。
果然,宋军刘全部,雷去危部在夏家桥挫败金军后,武仙转而进军吕堰。
宗政陵得知武仙中计后大喜。当武仙行军到吕堰的时候,遭到了木查、腾云、吕堰三砦宋军的三面围攻,宗政陵这时也迅速南撤,以接应守军。武仙到此时才发现地形不利,进有大河阻挡,退有山险拦截,只好撤军,结果被斩首五千级,俘虏民夫三万余。
宗政陵接着向北迫近邓州。邓州守将伊喇瑗害怕重蹈武天锡的覆辙,奉表请降。
七月,武仙手下爱将刘仪请降,并向宗政陵提供了武仙驻军的情报。针对武仙九砦屯守于马蹬山,他建议步步为营前进,先夺取离金砦,再孤立其他二砦。宗政陵采纳建议,第二天,派遣部将进攻离金砦。宋军假扮成金军混进了敌营,然后到处放火制造混乱,很快占领离金砦。当天夜里,宋军又突袭了王子山砦,袭杀守砦的大元帅和小元帅。
宗政陵闻报,率军直击马蹬山。他命部将正面攻击,却故意在西边留出一条路,设下伏兵。史称此役“火烛天,杀僇山积”。金军溃退到西边,又遭到伏击,损失惨重,最后一万两千多人投降。之后宗政陵回军进攻已经孤立了的沙窝等砦。一日三捷,部将又攻破默候里砦。至此,马蹬山的九砦还剩两个。刘仪再奉宗政陵之命,招降了剩下的板桥砦的两支守军。
武仙认为岵山地势险峻,居高临下应该还有一线生机。于是他带着人马开始爬山。宗政陵早就料到武仙要移军岵山,命人事先埋伏在山脚。武仙军爬到一半,突然伏兵四起,金军溃退,辎重丢在半山腰,沙惹和金元被杀,共有七百三十人被擒。
战后,武仙不仅拒绝投降,还打算退往商州继续抵抗,宗政陵也指挥宋军在一天早晨向石穴砦发动总攻。
部将说:我等担心大雨刚过,山中还未放晴,路湿地滑进攻不易。
宗政陵大笑说:“这不就是当年李愬雪夜擒吴元济的大好时机吗?”
他亲自策马指挥,宋军激战数个时辰后大破敌军。武仙只好狼狈的换上士兵的衣服,带五六个人逃走,剩下的七万多金军纷纷投降。武仙本人后来在逃窜的过程中被蒙古守军擒杀,金朝打开入蜀通道的计划彻底破产。班师襄阳后,宗政陵被转授为修武郎、鄂州江陵府副都统制。
难道这五人佣兵队死而复生了?
不可能。
这五个人臭名昭著,活着的时候不用说,就是募雇他们的武仙都对他们严加防范,恐遭其害,他们死后当地的百姓同样不得安宁。他曾听守城官说,这几个人死后,幽魂在夜间作祟不断滋扰百姓,最后将他们刨坟戮尸才绝了声息。
刚才的梦如真似幻,说不定是祸事的征兆。这时敲门声起,是柯子布在拍门:少爷少爷,李副将来了。
他打开门后,副将李政匆忙禀告:将军奇事了,方才守城官隐隐听到城外传来攻城的声音,士兵慌忙登楼察看,一无所见,城中的百姓亦被声音所惊动。我们观望许久,城外空旷无人且毫无动静,事出反常,必有蹊跷特来向你禀报。
柯子布:是不是蒙古人来了?
副将李政:不可能,沿河一带有将士驻守,城防营寨防备严整,蒙古是不可能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城外,应该是鬼怪在作乱。
宗政陵立即想到五人队,他马上说:你和我出城看看。
副将李政:是。
宗政陵对柯子布说:你去把夹谷叫来。
柯子布:是。
于是宗政陵,副将李政,柯子布和夹谷真人四人策马来到城门前,守城官前来回话:我等闻声而起以为军情有变,一个个领兵点将,奈何在城上观望许久车马人物,军旗将领皆无所见,真是奇哉。
"开门。"
"是" 。守城官示意将士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后问:"将军要带多少人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