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有位网友批评我,在先前的一个文里,不理解贾母,对她太过苛刻。
说贾母对黛玉非常好,除了贾宝玉,就连贾府人贾家的亲闺女,贾家三春都没法跟她比。
而我们对贾母的要求还那么高,是不是太偏执了。
其实这里面着落点,都在一个问题上,贾母对黛玉应该哪么好吗?
我的看法是,贾母托管了人林家五世的积累,几百万的银子,难道不该对黛玉好?要知道,那可是她亲闺女嫁的人家,林黛玉,就是她亲闺女的唯一的骨血。
贾母再坚强,她也是人,眼看着林家的财产在自己手中逐步化作乌有,她对黛玉,难道不应该心存愧疚?
花了人家几百万的银子,她给黛玉的那些东西,有没有林家家产的零头多?
大约又有人要说了,林海是清官,他家的钱历经五世,早就没有多少了,甚至有人还说,贾敏嫁林海是低嫁,贾家亏了。
林海的官位也是靠贾家从中出力才得来的,……
种种意见不一而同。
渣作者不敢苟同,首先,我们来掰一掰,林家的这个情况,是否与其他的世爵人家相同?
林家到了林如海一代,是历经了四世列侯,一代巡盐御史,虽据贾珍所言,世袭的穷官居多,但林家一直支庶不胜,几代单传,不存在生齿日繁的烦恼,故而,贾珍所说的情况的情况是不存在的,说句不好听的话,若真有这情况,林家还会被警幻仙子选中么?
没有绛珠仙子的钱,被冷子兴评论为早就已经内囊尽上的贾家,该如何让那神瑛侍者享受那人家的温柔富贵呢?
请记住,这才是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的主要目的。
而为了达到他的这个目的,不管是他天上的后台警幻仙子,还是人间的后台贾母与王夫人,目光瞄准的,都是家底不薄的姑娘。
比如贾母先看中的史湘云,王夫人取中的薛宝钗,都是家底不薄的,所差者,就是二者的眼光。贾母到底在繁华中几十年,要的是富贵双全,所以先是出身一门两候的史湘云,而后便是出身列候,又是书香门第的林黛玉。(所以在这里再度为贾敏洗白白,史湘云比林黛玉还小,为什么贾母先选史湘云,而后再选的林黛玉,就是因为先前贾敏从中作梗,不答应贾母撮合双玉的提议,而贾敏一死,贾母就忙忙的把黛玉接了来,不止是想女儿外孙女,最基本的,还是出于利益考虑,她是怕林海续娶,贾林关系越来越淡。)
而王夫人则无此眼界,首取的是自己娘家妹妹皇商家的闺女薛宝钗(有钱但是无权无势,就一肥肉,等人宰割),但也是冲着薛家的钱去的,换了薛家是刘姥姥家那般光景,你看她还会不会选薛宝钗?
扯远了,我们接下来接着说林家。
林家到了林如海,人家是凭借实力走科举入仕,更做了几年巡盐御史这个肥差。即便林如海再两袖清风,不和光同尘也是根本无法融入这个圈子,坐稳几年位置更不可能。
而且,哪怕是他不贪,只是合理的取该他的冰炭敬,那也是一大笔银子了啊,以扬州盐商的富庶,我们不往那多了的六十五万两白银(据清史考,李煦任两淮盐科时,下面一年孝敬,达六十五万两白银),只取其十分之一,也就是李煦的一个零头,六万五吧,林海几(应该是四五年吧)年下来,也是二三十万的收入了,这在当时,也是一笔巨款了啊。
除了四世列侯和一代巡盐御史遗留的财产,贾敏的嫁妆更是一大笔数字,贾敏当年的派头,过了十几年仍被王夫人念念不忘,那种“金尊玉贵”的千金,出嫁时该有多少嫁妆?至少不低于王氏姑侄两人,而王熙凤在贾家式微后,仍能靠嫁妆补贴用度,那贾敏的呢?
所以,林如海死后,林家有一大笔财产,而这笔财产最后去了哪里?虽然作者没有明写,但早通过一人之口暗示了我们,林家的财产,就是被外家贾府侵吞了。
这个人就是——贾芸!
在第二十四回,贾芸因想着求凤姐事做,便前往开药铺的舅舅卜世人家借些冰片麝香,已作为赠礼。随之这舅舅一见这破落户外甥,不仅不愿借,还又是奚落又是嘲讽,称贾芸成天胡闹,没干点正事,钱也不会赚,吃穿不像。贾芸听后深感气恼,但也是隐而不发,只笑道:
“舅舅说的倒干净。我父亲没的时候,我年纪又小,不知事。后来听见我母亲说,都还亏舅舅们在我们家出主意,料理的丧事。难道舅舅就不知道的,还是有一亩地两间房子,如今在我手里花了不成?”
卜世仁听后听后只能转变语气,佯装教导贾芸。但从贾芸所言来看,其父亲死时,舅舅前来料理丧事,可是丧事料理后,家中的田地和房子都被舅舅贪了。彼时贾芸虽年幼,母亲纵然一弱质女流,但毕竟贾家还有其他人呢,可这个舅舅还是如此把控了贾芸家财产。
更遑论已然举目无亲的林黛玉了,她甚至连贾芸都不如,好歹贾芸还是男儿身,天然拥有优势,而且人家至少还有寡母,还有他背后的贾氏族人,结果还不是照样被亲舅舅坑了一把。
试想卜世仁一介平民,都能在为贾芸父亲料理丧事中独得一杯羹,那作为公府勋贵的贾家呢?林如海死后贾琏前往料理,林家的财产必定皆落外家之手了。
有没有证据呢?
有的!
首先,贾敏死后,贾母便急急派人将黛玉接来教育,这一举动很反常,为何?
只因贾敏病中到去世,贾家均未派人前去慰问吊唁,更别说料理,而彼时林家不过林如海和几个姬妾,情况并不比林如海死后好多少,贾家却不管不问。
但是贾敏一死,贾家便做出了反应,不过是保住与林家的联系罢了。
而且,在这里我提一点题外的话,按理说,贾敏与林海二人,对于贾家来说,哪个更亲?结果贾敏死的时候,贾家去人了吗?
便是接黛玉,也不过就是贾家的仆妇而已。
可见,这个时候,贾家对于林家,从这个态度来说,显然是不怎么看在眼里的。然而我们从两家的基本情况来分析,贾家真的不重视林海吗?
林海的职务可是表明,他是简在帝心的啊。以贾家的势利,他们会不利用?
这只能显示,贾母所言的那句‘……我所疼者,唯独你母,……’,这句话是何等的虚伪。
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我只能推测,贾母与贾敏之间必然出现了大的分歧,以至于她从生病到去世,都没有得到贾母的谅解,而她们之间的这个冲突,我们从后来邢王二位夫人,以及贾赦和贾政对黛玉的态度来看,并不为外人所知。
再加上贾敏对黛玉的告诫,我觉得,应该是因为二玉的婚事,贾敏拒绝了贾母的一再提议,不愿将黛玉嫁给贾宝玉,但是为了娘家着想,不想娘家越来越败落,并维持贾林两家的关系,也为了女儿不被继母磋磨,她同意了贾母的提议,或者说,她向贾母托孤。
从贾家后来的态度来看,我倾向于后一种,应该是贾敏向贾母托孤,因为唯有这一种推测,才能与贾母后来的态度相符合。不顾王夫人的反对,直接将贾宝玉与林黛玉抚养到自己跟前,培养他们的感情。(这个对贾宝玉来说是好事,但是单独对林黛玉来说,那可就不那么美好了,这个大约也可算是贾母对贾敏的报复,你看不起我的宝玉,我偏就要把他们两个养在一处。)
后来林如海病中,来信特来接黛玉回去,注意,这里是‘接’,说明林如海派人来了,而贾家是怎么做的?
贾母特特指定,派了贾琏送黛玉过去(要知道,贾敏死的时候,她的兄弟子侄,可是一个都没露面的),并嘱咐一定要将黛玉带回来。
为何一定要带回来呢?
只因为黛玉作为林家孤女,按当时律法的规矩,只要操作得当,完全可将林家财产充嫁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林黛玉是林家唯一的财产继承人。带她回来,就意味着林家的财产也带回来了。
而且我们也看到了,贾琏这次离家的时间特别长,都一直拖到了贾元春封妃后,才算是了结了扬州那边的事,从南方回来,其间更是派了自己的心腹特别从江南千里迢迢的回来请示贾母(我一直认为,贾琏这次派人回家,为的就是宝黛的婚约,因为没有这玩意儿,贾家也不能接管林家的财产,不然曹公也不会在凤姐儿那样忙乱的情况下,添上这么一笔)。
可想而知,他这次的任务是何等的艰巨。
其次,就是贾琏对凤姐儿说过的那句话:那曾经发过的二三百万的财。
在第七十二回,宫里太监打发人来敲竹杠,彼时忙完贾母的生日,资金明显难以腾挪,贾琏深感力不从心,感慨了一番“什么时候再发个二三百万的财就好了”。
二三百万,什么概念呢?
类似刘姥姥这等一般农户一年开销不过二十两,二三百万起码可以养活多少小家庭?而王熙凤在铁槛寺牺牲了两条人命的案件,也不过三千两银子,如果贾琏仅仅凭借贾家势力贪赃枉法,那得牺牲多少人命才发二三百万的财?所以,只有在涉及一个大户人家的家产,才会有这么多财可发,而贾琏自始至终,也就参与过林家的事。是以,贾琏那二三百万的财,就是从林家带来的。
当然,我们这里就不讨论贾家是怎么用的,短短几年,就把这二三百万两银子花的一干二净?
我们只是通过这几点来确定,林黛玉并非是真的一无所有的投了贾家,林家的财产,就像她所吃的“人参养荣丸”,默默滋养着荣府,可令人心酸的是,黛玉在贾府,过的却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而在贾母死后,她更是遭受各种打压和摧残,在宝玉离家避祸期间,日夜以泪洗面,最终泪尽而逝,一缕香魂归太虚。
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其实单凭林如海打发贾雨村,并承担他复起的一切开支(这笔开支,就算是有王子腾帮忙,没个三五千,也搞不掂吧,那可是金陵知府,妥妥的肥缺啊),这些就已经证明了,人家家里不穷啊,怎么也到不了一草一纸都用贾家的地步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贾家究竟有没有侵吞黛玉的财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