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施清如坐在花港观鱼里一家私房菜餐厅里,头戴墨镜,面对近正午时的湖景翘着腿。包间一整面玻璃门敞着,湖上的微风拂过荷叶往里荡。
早蝉鸣树梢,吱哇乱叫。
大半个月过去了,陈安平还没有通过她的好友申请。
施清如低头划过蒋澜给她的名单。今天一共会有十六个人参加,有些超出她的想象。蒋澜的凝聚力还挺不错,其中不乏有人是从遥远的城市赶来,譬如说陈安平。
遗憾的是,本科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的王雨灵这次不会来,她在另一个半球的澳大利亚,抽不开身。
高中毕业后,施清如和王雨灵的联系便不多了。没有任何特殊的原因,只是因为最现实的距离。一个留在杭州,一个在香港,每次聊天都是问候,没有太多共同话题。生活不同,习性不同,连可以谈论的人都不同。
施清如腿上搁着一本菜单,她看了眼菜价,心想蒋澜还真没客气。
他安排中午在这吃饭,下午去钓鱼,晚上去烧烤,一点儿没闲着。
服务员进来给施清如沏了一杯雨前龙井,她一动不动靠坐在躺椅上,对方看不到她墨镜下的眼睛,不知是醒着还是睡着了,只能又默默退出去。
晴天西湖的水如丝绸,泛着粼粼波光。
施清如平静眺望远方的山丘,心脏却跳得像要破皮而出,她闭眼按住自己的胸口,过了会儿,包间门又被推开。
“施清如?来这么早。”
蒋澜和杨佳辰凑巧在门口遇见,一起走进来。
施清如背对着他们,疲倦地笑了声:“早点来喝喝茶。”
大多数人都比较有时间观念,陆陆续续在约定时间的十分钟前抵达,安静的包厢不一会儿就变得热闹、喧嚣,厢外的潺潺水声已被淹没。
十三个人,算上施清如自己,已经到了十三个人。大多数人保养得都不错,没有出现地中海的情况,至多是有人头顶毛发变得稀疏,发际线后退,不算太不堪。
有人进来没多久便忍不住要抽烟。
施清如轻咳了一声,把墨镜推到头顶,眼一瞥,“出去抽,这儿是吃饭的地方,搞一屋子烟味,你好意思吗?”
她半笑着说道,气氛依旧轻松。
那人笑呵呵拉开门走出去。
蒋澜剥着花生吃,不走心地说:“都别得罪我们的大老板啊,今天所有费用可是施清如买单的。”
“太后还是这么大方,太后在哪高就呢?”
施清如抬眼,假不正经地说:“在家啃老,偶尔接点码代码的活,进股市当韭菜。”
杨佳辰嘴巴活络,“有老可啃就超过大半人了,你不用受工作的苦,真羡慕啊。”
她笑笑,“那也不能坐吃山空呐。”
间隙,施清如打开手机看了一眼时间,已经超过约定时间两分钟,还有三个人没有到,包括陈安平。
包厢门再次被推开,进来的是钟音因。
“哟哟,大明星。”
钟音因也戴着副墨镜,摘下后露出浓艳的五官,“少来,我可不是什么大明星。”
钟音因是班花,青春期时五官就浓烈大气,皮肤尤其白皙,头发乌黑茂密,举手投足间都有港风美女的韵味。如今一边做着自媒体,一边拍些制作精良的短剧,已经能接到女二的角色了。
施清如和钟音因相反,她不是美艳型,五官尤其是眉眼,透出浓重的疏离感。她的漂亮没有攻击性,却更不易接近。
她们有一点相同。
都喜欢过陈安平。
也不止她们。
很现实,学生时代班里耀眼的男生不多,陈安平受人喜欢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同样地,钟音因和施清如也不乏倾慕者。
但不是有魅力的人就能在一起。
回过头看,他们之间谁都没成。
施清如盯着金棕色的门出神,耳边是其他人的调侃声。
“女明星,网上说你谈恋爱了,是真的吗?能透露给我们吗?”
钟音因笑道:“真的。”
“同剧组的男演员?”
“嗯哼。”
施清如拿着手机起身,把墨镜摘下叠放在桌上,“我去趟洗手间。”
走廊尽头是一面木窗,放着一座流水假山,碧绿的苔藓被泻入的阳光照得泛黄。
她透过窗,看见门外抽烟的两个同学。
校服一脱,便不像曾经的人了。
回到包厢时,骆泽川也到了,他个子高,站着在和不同人嘘寒问暖,施清如一眼看见他,这才后知后觉原来他也是迟到的一员。
施清如扫视一圈,明知故问了一声:“人都到齐了吗?”
杨佳辰吃着切成片的蜜汁糯米藕,口齿不清地说:“到齐了。”
施清如张了张口,欲言又止。
陈安平还没来。
“陈安平八成不会来了,”蒋澜这才向她解释道,“乌龙了,乌龙了。”
他摸着后脑勺,神情略有些尴尬。
施清如回到座位上,指尖搭在墨镜上,没坐下,清冷的嗓音和湖面鱼腾出水面的咕唧一声融合。
“什么乌龙。”
冷厉得不像一个问句。
骆泽川搭着蒋澜的肩头,一把抢过他的手机转了个面,把屏幕给施清如看。
“老蒋痴呆了,智商多少的人才能把自动回复当成真回复?”
蒋澜红着熟虾一样的脸替自己找补,“我那几天没睡好,大半夜加完班才问他,眼都花了,看到回复就安心地睡了,没仔细甄别。”
骆泽川的手上下晃动,施清如眯起眼,还是看清了日光下晦暗屏幕中的黑字。
——陈安平,6月11号中午11点半,在孤山后面的闻莺楼办同学会,施清如请客,你能不能来?她报销车马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