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去星海广场看音乐喷泉,也去海边喂海鸥,卖海鸥食的姐姐一直在夸两人长得好,一看就是一对。宋茉很高兴,多买了一袋海鸥食,用力地、高高抛到空中去,俯冲而下的海鸥精准衔食……甩到最后,宋茉整个右胳膊都在痛。
还去了市场买新鲜的海胆吃,这个季节,大部分海胆已经下市,杨嘉北提前打电话问过,找到两家还在卖的,拉着她早起排队买。海胆都是现买现开,宋茉睡眼惺忪地睁眼看老板开海胆,刺猬一样的海胆,熟练地一刀两半,用矿泉水冲洗干净了,盛在白色泡沫盒中,捧出来递给她。
宋茉吃了一个,味道淡腥淡咸,软得像奶油,凉凉冷冷的,细品还有点甜。杨嘉北憋着笑说这海胆叫马粪海胆,今天两人也算是吃上“马粪”了,宋茉惊愕一声啊,说你都在说什么。
还有熙熙攘攘的大商里,好吃的海菜扇贝馅儿包子,清爽微辣的鸡架拌面,裹了花生的豆果,又糯又甜的酸奶味儿炸元宵……
两人分别的时候,宋茉哭湿了杨嘉北一整个衬衫——他就这么穿着胸前湿了一大片的衬衫,笑着和宋茉告别,说回去好好上课别太想他。
其实,那个时候,宋茉对生活还存在着某种幻想,她想这个世界可能还没有那么糟糕,因为还有杨嘉北,她很喜欢杨嘉北和她共同勾勒出的那个美好明天。
宋茉看不见自己的未来,也不是一个喜欢做计划的人。
可她会和杨嘉北一块儿商量,商量今后的美好生活。她不想继续读研了,因为读书不适合她的脑袋;目标就是好好读书,找一份薪水差不多的工作……大连气候挺好的,留在大连也行,靠海,也不是很冷。
她尝试着和那些坏情绪摔跤,有时候她赢,有时候糟糕的情绪上头,她也努力克制,实在忍不住了,就去听杨嘉北发来的那些语音消息,听他说想她。
艰难捱到寒假,宋茉的妈妈罕见地回了家。
宋茉知道妈妈在外这些年吃了不少苦,也知道她现在终于过上大部分人口中的好日子。
她想自己应该可以不在意,毕竟爸爸已经有了新的伴侣,妈妈也要重新开始,不是吗?
可是——
“他一直都想要个儿子,我这身体已经不适合再生了。”
“做了好几次试管,没办法,唉,小茉莉啊,我年纪大了,怀上了,还不到三月了,就死肚子里了。”
“他有钱,非常非常多的钱……”
“但不肯给我,得有个儿子,我需要个儿子。”
宋茉安静地听妈妈流着泪说她的苦恼,她看到妈妈日渐衰老的脸上浮现出狰狞可怜的愁容。
妈妈的焦虑传递到她身上,连带着她也开始着急,可急又有什么用呢?宋茉不是儿子,她不能给妈妈凭空地变出一个儿子出来。
她是个女儿,是个需要做很多很多事情才能让妈妈满意的女儿。
不是生下来就能得到妈妈疼爱的儿子。
可妈妈以前是爱她的。
宋茉矛盾地听妈妈讲下去,她开始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沮丧。
就像妈妈曾经质问外婆的那句“如果我是男的是不是你就不会这样骂我”,这一刻的宋茉也在想,如果她是个儿子,妈妈是不是就不会这样发愁。
——不,也会的,因为她不是妈妈想要的、和新伴侣生出的儿子。
她应该也不是妈妈想要抹去的污点,因为妈妈现在来找她了,证明妈妈还是爱她的。
妈妈还是爱她的。
宋茉努力承担起丈夫应该承担的职责,她耐心地聆听妈妈的所有抱怨和惆怅,那些该讲给她听的,不该由她听到的,她都在听,像一块海绵,不分黑白地吸着妈妈倒出的苦水。
这样能帮上妈妈吗?妈妈会更爱我吗?
妈妈含辛茹苦生下她,用一根脐带,花了十个月来为她小小的身体输送着营养,又用奶水喂养她长大;现在到了该反哺的时候,宋茉握住妈妈的手,无形的脐带又将她们链接了,她从这隐形的脐带中吸收着妈妈糟糕的倾诉声,试图用身为女儿的理解和宽容来让妈妈好受些。
这些都是宋茉以为,她的以为抵不过那个男人的一眼、一句话。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宋茉在房间里洗澡,隐约听到外面有动静,她惊慌披上睡衣,水淋淋地赤着脚走出去,看到来不及逃跑、一脸慌乱的准继父。
他还握着正在录像的手机。
宋茉第一时间告诉了妈妈。
“哎呀,没什么,他以为是我呢,”宋妈妈说,“手机我也检查过了,什么也没录到,你怕什么?”
“男人嘛,都这样……没事,别往心里去,小茉莉,啊?”
“……我说多少次了?没事就是没事,他也说什么都没看到,手机你也看过了,没!录!到!你听不懂还是耳朵里塞驴毛了?因为这点事就不跟我走?你看你爸还要你吗?他那里还有你住的地方吗?他也快再婚了,跟着亲妈总比跟着后妈强,至少你还是我肚子里生出来的——有了后爹就有后妈,你不知道这道理?你平时避开他不就算了?你这么大一人了,他还能怎么着你?”
从一开始的装聋作哑,再到后来的竭斯底里。宋茉终于发现,原来妈妈和爸爸没什么区别。
面对不想承认的事情时,他们都会突然选择性地麻木。
宋妈妈死死地抓着宋茉的手:“妈妈这么大年纪了,做不动了。你是我肚子里出来的,没有人比我更疼你,你也知道我这么些年多辛苦——”
她的指甲,深深埋入宋茉的胳膊,掐出血:“妈妈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啊————!!!”
……
妈妈。
我以为妈妈爱我。
我以为妈妈会爱我。
……
漆黑酒店。
宋茉从噩梦中惊醒,有人抱着她:“小茉莉,怎么了?”
宋茉还是怕,她喘着气,仰脸,够到杨嘉北的脸,蹭蹭。她想要哭,又哭不出,只难受地叫:“妈妈不要我了,爸爸也不要我了,没人要我。”
她梦呓般,念了一遍又一遍,杨嘉北摸着她头发,余光看到她的长袖睡衣下,手腕上的伤疤,像狰狞的虫子,他看得眼酸,又假装视而不见,拍着宋茉的背:“没有没有,没事,抱一抱,睡觉觉……”
杨嘉北也心酸。
宋茉跟她妈走后,没几天,就听说她妈的新相好死了,突然心脏病发,猝死在离开东北的车上。
宋茉她妈又和那个人家里打官司,最后也只分到一笔不怎么丰厚的钱。
他都不知道,宋茉这些年是怎么过的。
宋茉在安抚声中渐渐睡去。
她再醒来时,已经忘了凌晨的这一番事。
早餐是在文化街早市吃的,热腾腾的豆腐脑,撒一把小香葱,点一点油辣椒;一笼六个喧腾、冒热气的猪肉白菜大包子,筷子轻轻一夹就一道凹痕,煎到两面金黄的锅贴,配一小碟醋……吃饱了,宋茉才和杨嘉北提到那些书里面的老信件和日记本。
宋茉说:“我爷爷说过,我太爷爷以前好像在林场工作。”
“嗯,是有这事,”杨嘉北说,“他也和我提过,咱太爷爷那时候不是工厂的技术员么?就在黑河这附近,好像是研究什么机械零件的。那时候不是和苏联关系还好么?他们送来了很多专家过来指导,航空航天啊,还有什么的,机械方面也有,咱太爷爷脑袋灵活,俄语好,就负责和一个苏联专家对接。”
宋茉说:“谁和你咱?你咋叫上咱太爷爷了?”
杨嘉北一手拉着她,另一只手拎着塑料袋,里面装着她没吃完的俩锅贴。打扫残局早就成为习惯,他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吃完一个巴掌大的锅贴,他才说:“小时候不都这么喊的?叫太爷爷,我又怕你分不清楚。”
宋茉等着听后续,问:“后来呢?”
“后来啊,”杨嘉北说,“中苏关系恶化,他们撤走了所有专家;再后来,文化革命么,太爷爷被怀疑是苏修,是苏联特务,就把他开除,丢到林场改造。”
“啊?”
宋茉愣了愣,她细细回想那些信件上的内容。
“我说宋茉,看来你历史也没怎么学啊,”杨嘉北说,“亏你还是文科生,到头来还是我这个学理的给你解释。”
宋茉:“……考试也不考这些啊。”
杨嘉北笑,俩人在冰雪中往前走,大雪覆地,寒气逼人,太阳晴晴朗朗地好,照得一片光亮。
走了没几步,宋茉忽然说:“我都不记得太爷爷长什么样了。”
“他老人家过世早,”杨嘉北想了想,“听说咱太爷爷年轻时候在林场干活落下了病根,后来病重了。”
咱太爷爷,咱爷爷。
下一个,是不是就咱爸咱妈了?
“咱——杨阿姨很聪明,”宋茉说,“我现在还记得,她拿罐头瓶子做特漂亮的玻璃灯,给咱俩一人做了一个。正月十五我拎出去,好多人都夸。”
宋茉一直当宝贝收着。
后来,那个宝贵的玻璃灯被喝醉酒的爸爸砸了。
杨嘉北说:“那个我也会做。”
宋茉说:“净吹牛。”
说说笑笑,她已经快要暂时忘掉梦里的不愉快。杨嘉北说要去超市,宋茉也跟上,本来以为他来买点什么必需品,没想到杨嘉北拦住超市工作人员,问她们,罐头放在哪儿。
宋茉好奇:“你怎么想起来吃罐头?追忆童年啊?还是不舒服?”
杨嘉北专注挑罐头:“还行吧。”
宋茉问:“是不是昨天太猛了?”
“没啊,”杨嘉北说,“你这不还能走路么?”
宋茉说:“你啊,我说你的身体。”
“完全没事,”杨嘉北正经,低声,“为人民服务。”
大半夜的,是谁饿到馋猪肉白菜大包子我不说……
以及,文里提到的事件,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可以查一下。
苏联撕毁合同撤回专家(1960年7月16日—9月1日)
么么!!!
明天见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黑河(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