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翌日清晨,碧落初霁,一道彩虹斜横天际。
顾予白接到警局来电时微微一怔——不过是随口抱怨几句,竟真等来了消息。通话里他顺嘴问起蒙警官的近况,得知人还没醒。
这事儿实在蹊跷。医生明明诊断只是轻微伤,怎么躺了几个月还没醒?难不成是打心底里不愿睁开眼?他暗自琢磨,这位警官怕是经历了场殊死辩论般的挣扎吧。
思绪一拐,便飘回大学时代。那年他偶然加入辩论队,抽到的辩题是"英雄后代是否应获特殊关照"。在他看来,正方观点显然更容易找论据,偏巧他被分到反方。
为了立住论点,他扎进图书馆翻典籍,在网络上扒数据,跑博物馆查档案,甚至研究法院公开文书。所有正面案例都被他刻意屏蔽,只盯着反面素材深耕——尤其是英雄后代犯罪的案例,数量远比大众认知的要多。世人总以为英雄子女必是栋梁,定会继承父辈衣钵,可现实未必如此。
赛前,主办方在社交平台公布辩题,特意注明"理性讨论,绝非抹黑",只想探讨:面对全体公民究竟该一视同仁,还是因祖辈功勋而给予优待。
帖子一出顿时炸锅。有人觉得早该讨论,也有人呼吁取消或换题。可主办方偏有股反骨,不仅不撤,反倒提前了比赛日期。后来他才知道,这场辩论是经蓟市政府特批的——毕竟是首都,行事总要大胆些。他就读的蓟市大学本就底气十足,作为清末百日维新的产物,妥妥是国内数得着的百年老校。
其实最初未查资料时,他自己也觉得反方站不住脚。直到翻遍史料才惊觉,反面论据竟也俯拾皆是。
他至今记得反方一辩的开场。那个瘦高女生清亮的声音在赛场回荡:"提起英雄,人人想到的都是正义、荣耀与奉献。可四十年前,我国曾发生过一件震动世界的事——五位开国功臣的后代被执行枪决。人们不禁要问:这些英雄之后究竟犯下何等重罪,落得如此结局?"①
她详述了相关案件的来龙去脉,只是巧妙隐去了某些细节。②
正方一辩当即反击:"您真是位取舍信息的高手。若我不曾深究此案,今日恐怕真要被您说服。可您为何绝口不提,其父亲当年明确表态'公事公办,绝不干涉'?想必是这话对您方观点毫无助益吧。"随后又一一戳破后续案例中的类似疏漏,"不愧是中文系高材生。"
作为反方二辩,他记得自己当时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英雄后代亦不例外。法律面前不该有特例,不能因父辈功绩就为他们另开先河。您对史实的熟稔,不愧是历史系高材生。但正因如此,您更该明白: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才是对'为人民服务'最好的践行。"
正方二辩的发言却带了几分中立:"我们并非主张绝对优待,只是觉得应有限度。比如高考加分......"这番话反倒不像正方该有的强硬。
那场辩论由反方先立论,最终收尾时,正方总结:"我们捍卫的从不是'特权',而是社会对奉献者的温度。忘记英雄的民族没有未来,让英雄后代困顿的社会没有良心。适度关照不是破坏平等,而是让'奉献'与'回报'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对英雄精神最真诚的致敬。"
反方的结语是:"真正的平等,是让英雄后代凭自身努力赢得尊重;真正的英雄精神,是'我为人人'的利他,而非'我为后代谋特权'的利己。拒绝特殊关照,从不是否定英雄,而是相信:英雄的光芒,不该成为后代的枷锁,更不该成为规则的例外。"
结果不出所料,反方输了。毕竟是这般敏感的辩题,他们本就胜算渺茫。
散场时主持人的话倒公允:"两方观点都站得住脚,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该辩证看待——既不能让英雄身后,后代流泪;也不能让英雄蒙尘,后代败名。世事无绝对,一切都该有弹性,有柔度,更要有刚性,绝非非黑即白。"
回忆至此,顾予白收回神思。剧本改了几处,主角性格也柔和了些,不再像从前那般极端。看来之前写的人物小传得作废重写,不然演砸了,可要砸了自己的招牌。
不过,他将这个剧本打印出来时,其中《登上岸边》这个副本里的一句话,让他格外关注:"当我将手伸向糯米时,竟发现我的手竟被糯米灼伤,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也不属于阳间了。"③
这句话的表述让他有些费解。虽然说这个副本是按照自己国家的一段史实改编的,难道是后面副本有什么伏笔或暗示吗?原本的剧本里并没有这句话。
这点修改,应该是为了让后续剧情更通顺吧……
可是,现在起的太早了,离上工时间还早。他又有些无聊,因为小传的事,他觉得不急于一时。
于是顾予白刷起了手机,结果发现《百家纪》已经播出了,前天播出的,他居然今天才知道,于是搜索,搜索出来之后,点击开始……观看。
第一集看起来还挺流畅,布景、走位以及台词没什么大问题,果然不愧是娱乐圈老前辈,也不愧是老戏骨。
顾予白正专注看《百家纪》,手机突然震动,是导演来电。导演兴奋说,《复兴之路》宣传物料被文化局选中,要作为影视行业正向案例推广,让他赶紧准备深度访谈,讲一讲他是如何塑造自己所饰演的角色的。
顾予白挂断电话,思绪又飘远。他想起辩论队时光,那时为找论据熬的夜、查的资料,不就像现在为角色打磨小传?
那些日夜虽辛苦,却让他明白,无论是辩论还是演戏,都是在为观点、为角色寻找灵魂。如今面对新机遇,他深知要以更饱满的热忱,把角色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英雄精神与创作初心,都在光影里熠熠生辉 。
①:出自搜狐网《40年前,“开国功臣”后代被枪毙,暴露我国真实态度!》作者:史料馆
原创 ·2025-07-04 12:25
原句是“说到红/军/上/将,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正义、荣耀和对人民的救助。然而,40年前,中国却发生了一件让全球震惊的事件——五名开国功臣的后代被枪毙。人们不禁疑问:这些红二代究竟犯了什么天大的罪行,才会走到这样的结局?”
②:真实案例:
事件经过:**犯罪集团的覆灭
犯罪活动:胡/晓/阳、陈/小/蒙等人以歌舞厅为据点,诱骗、胁迫女性实施性犯罪,并利用父辈权势威胁受害者。
审判结果:1986年2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3月执行枪决。
来源于百度百科,具体经过还是看百度百科。
③:出自网友的评论。
辩论赛部分是虚构的,不过是看了辩论赛视频所写的[化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两刀两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