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顾予白今晚又做起了梦。
他已经许久没有做过梦了。而这个梦,却陌生得很,完全没有任何记忆与之对应。
梦里的建筑风格,他推测大概是千禧年前后的。那时的他,约莫五六岁,正是该上小学的年纪。
这次的梦境内容很奇怪。场景是在游乐园里,核心却是哥哥和母亲的争吵。
"妈妈,你难道还要一直骗弟弟吗?"顾慎修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我……我没有骗阿白,"母亲楚岫微眼眶泛红,声音有些发颤,"不是告诉他你生病了吗?"
"我是生病了,"顾慎修平静地纠正,"可我是天生的血友病,不是因为意外而得心脏病。心脏病可以装起搏器,而血友病至今都没有根治的办法,只能缓解。按照医生的说法,我最多……最多只能坚持到高三那时候……"
"你别说了!"母亲猛地打断他,声音因激动而尖锐,"今天是阿白的生日,我们不要在这里争论这些!你看阿白在那边玩旋转木马,多开心。别扫了兴……"
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就低了下去,越来越哽咽,最后终于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泣不成声。
她用手捂住嘴,肩膀不停颤抖,嘴里还在喃喃自语:"我可怜的孩子……你为什么就得了这种病啊?为什么……"
当时的哥哥,好像还笑了笑,只是那笑容里带着化不开的苦涩:"我没办法继续陪你们了。但弟弟是健康的,他可以陪着你们,连同我的那一份……我迟早都是要死的。而且那些药现在对我已经不管用了,新出的药我又过敏,所以,我肯定无法再陪你们走下去了……平时你们把我保护得太像个瓷娃娃,可我是个男孩,我也想保护你们啊……"
"不把你当成瓷娃娃,还能当什么?"母亲站起身,用力抹掉脸上的泪水,声音却依旧带着深深的无力感,"你不能磕不能碰。以前还能靠药缓解,加上定期打凝血因子。现在药物不行了,你就只能依赖凝血因子了……我知道你是男孩,可是……"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见顾慎修的脸色骤然一白,身体猛地晃了晃,随即剧烈地咳嗽起来。
母亲瞬间慌了神,连忙上前扶住他:"你没事吧?阿修,你怎么样?"
顾慎修咳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我没事,妈。"
但母亲根本不信,她当机立断,一把掀开了他的裤腿——果然,膝盖下方青了一大片。想必是刚才扶他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
"你不要在我面前故作坚强,"母亲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你有家人,我们都在。"
"我知道。"哥哥低声回应,目光望向了不远处的旋转木马。
“你知道……”母亲想说什么,最终却咽了回去。
当时的顾予白,正坐在色彩斑斓的木马上,随着音乐一圈圈地旋转,笑得无忧无虑。
等他从木马上下来,梦境里的争吵和悲伤似乎都暂时被冲淡了。
一家人又像往常一样,牵着手。
今天他是小寿星,母亲与哥哥便顺着他的意,一同走向了摩天轮。
几个人排了好一会儿队,终于排上了。在当时,游乐园算是稀罕物,数量极其稀少,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建设,差不多是一几年的事了。
他们终于坐上了摩天轮。随着座舱缓缓升高,顾予白没有坐着,而是站着,紧紧贴着透明的玻璃墙往外看,兴奋得哇哇乱叫。当时母亲和哥哥看着他,好像都露出了非常开心的笑容。只是那笑容的底色里,浓重的悲伤依然没有被抹去——开心是真实的,而那忧伤,也是真实的。
清晨,他从睡梦中清醒。这一夜的梦,实在是不安稳。醒来后,那段争吵的内容还清晰地印在脑海里,可他的记忆中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所以,如果梦境是真实的,那么,母亲和父亲一直都在骗自己,说哥哥是得了心脏病意外去世的。其实,他的去世是个必然……而非意外。
他记得哥哥的日记中有这么一句话:【一切的偶然,其实都是必然的选择。所有的巧合叠加在一起,那就是必然。这世界上最伤人的消息,其实莫过于半真半假的消息了。它比全真的消息通过手段调转逻辑,或是全假的消息,都要伤人得多。———《顾慎修日记———偶然就是必然(节选)》】
顾予白翻出哥哥那本泛黄的日记,指尖抚过那句“半真半假的消息最伤人”,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连呼吸都带着钝痛。
他忽然想起母亲每次提起哥哥时躲闪的眼神,想起父亲总在深夜独自擦拭哥哥照片的背影。这些零碎的细节,此刻终于串联成一条冰冷的真相——原来自己一直活在家人精心编织的谎言里,而这谎言的出发点,竟是沉甸甸的爱与保护。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哥哥临终的愿望是不希望任何人来探望他,让他葬于山野。其实并不是他不喜欢热闹,而是他的死过于悲怆,他希望家人们能活得开开心心的,慢慢将他遗忘。
只是他太耀眼,又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怎么可能说遗忘就遗忘?
能证明哥哥希望家人忘记他的,他记得最清楚的证据,便是哥哥在死前给他朗诵的那首徐志摩的《偶然》。用那气若游丝的声音,一字一句地跟他说: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为什么他当时不懂?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恍然大悟?
为什么他会遗忘?是因为当时年岁太小,无法承受这残酷的真相吗?还是因为他潜意识里不敢相信,而自动将这段记忆压入了心灵的最深处,任其蒙上厚厚的尘埃?
明明这首诗如此明显,尤其是“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非常之明显,还有他之前所引用过的史铁生在《病隙碎笔》里的话:“有时候我设想我的墓志铭,并不是说我有多么喜欢那东西,只是想,如果要的话最好要什么?要的话,最好由我自己来选择,我看好《再别康桥》中的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在徐志摩先生那未必是指生死,但在我看来,那真的是最好的对生死的态度,最恰当不过,用作墓志铭再好也没有。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
答案,显然早已摆在眼前……
他却一直没有找到……
他合上哥哥留给他的日记,泪水终于无声地滑落。
但此时窗外——晨曦微露,天光刺破云层,洒下淡淡的暖意。
可这暖意,却一丝也照不进他冰冷沉重的心底。
翻了一下原来设定,主角是1994年出生的,哥哥是1987年出生的,妹妹是2006年出生(妹妹跳了级,两个年级,所以是22年高考,但是因为不满意,所以二三年又来一次高考,也就是复读高考。)
———
这一张主打一下回忆啊。因为作者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写了。之后又会恢复不定期更新了。[爆哭]这是最后一章更新(最后一章存稿),早知道之前不那么嚣张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哀哀父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