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院出来,还没走到藏娇殿,就遇上了回来寻我的喜夏。
她说皇后要见我。
淑华殿——
今日的淑华殿很安静,皇后身边的鸢娘也不见了人影。
院子里却坐了两个人。
一个是皇后,另一个,竟然是——沈静岐?
两人相对而坐,一时无言。
直到沈静岐先打破宁静。
“阿玉,这些年,你过得可好?”
皇后姓陈,名落玉。
很巧,跟我在现代的时候,一个姓。
可不等皇后说什么,门口就响起了小太监通报的声音。
“长公主到!”
院中两人齐齐朝我看来。
皇后温柔一笑,“欢儿,快过来。”
沈静岐的眼里也泛出些温和。
“欢儿可还记得舅舅?”
“自然记得,舅舅时常写信回来,还让人送了很多边塞的小玩意儿。”
我笑着走过去,坐到两人旁边。
沈静岐看了我一会儿,剑眉不易察觉的皱了一下,他试探地问皇后:“欢儿似乎变了些?”
皇后笑意更甚,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
“嗯,变了,变得更懂事了。”
她宠溺地刮了刮我的鼻子。
沈静岐眸子一缩,一向不动声色的大将军,此刻眼角竟然有些泛红。
“好!好!好!”
他连说三个好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看来他真的很喜欢这个侄女,只是性子收敛了些,就让他激动成这样。
“太子殿下到!”
小太监的声音又响起。
我朝门口看去,就见着李问庭脚步匆匆地走进来。
看来是沈静岐入宫来看望皇后,皇后便将我和李问庭一起叫来见见这个多年不见的舅舅。
“舅舅!”
他高兴地喊道。
沈静岐站起来,看着已颇具男子气概的少年太子,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庭儿长高了。”
李问庭腼腆的笑了笑,看向沈静岐的眼神里全是崇敬。
看来小屁孩儿对这个舅舅很崇拜呀。
“留在淑华殿用午膳吧。”
皇后视线有些躲闪,轻声问道。
沈静岐愣了一瞬,快速回道:“好。”
我看了看皇后,又看了看沈静岐。
感觉两人之间的氛围怪怪的,但又说不出哪里怪。
只当是二人并未是亲兄妹,故而相处起来还是有些别扭。
用膳时候,李问庭缠着沈静岐问些战事,一刻也不停。
沈静岐一边回应他,一边时不时给我夹菜。
“你话真多,能不能让舅舅好好吃饭。”
我听够了李问庭的问题,打断他道。
“要你管。”
李问庭顶了一句回来,在看到沈静岐碗里的饭都没怎么动过之后,才收敛了话头。
沈静岐笑得爽朗,拍了拍我的头。
“欢儿也会心疼舅舅了。”
“那是。”
我得意的扬了扬下巴,又惹来沈静岐一笑。
用完膳,皇后不知道去哪儿了,李问庭在小太监的催促下回去温习课业了。
只留下了我和沈静岐。
“欢儿对明家那小儿子……”沈静岐小心翼翼地说道。
“强扭的瓜不甜,我早就不喜欢他了,世间好男儿那样多,我堂堂长公主,想要什么样的人没有?”
“哈哈哈,好,不愧是阿玉的女儿!”
沈静岐闻言又是一笑,脱口而出的后半句话却让我觉得有些不对。
其中似乎夹杂着某些异样的亲昵。
他也意识到自己失言,转开了话题。
“明将军想让我为明家小子请旨赐婚。”
“跟谁?”我问道。
“季家的嫡女。”
我惊讶了一瞬。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李惊梧千方百计想把明汝澜跟季家女儿凑成一对,却没想到明家自己也盯上了季家。
看来她那个明哲保身的推论,明老将军也想到了。
而明汝澜是西北军的副将,身为主帅的沈静岐,为自己的副将请旨赐婚。
大雍帝似乎并没有什么理由拒绝,更何况西北军才刚刚凯旋而归,正是该赏赐的时候。
我俩正说着,皇后进来了。
她手上端着一碟子糕点。
后面的鸢娘,还拿着几个油纸包。
“定胜糕?”
我看着糕点上的字念出声来。
皇后笑道:“你舅舅年轻的时候曾去南方外派,说那里有个地方糕点,叫定胜糕,有吉利的意思。”
“后来,我每次出征的时候,还有回来的时候,你母后都给我做这种糕点。”
沈静岐拿起一块,放入嘴里,面上带了些怀念。
“时间不早了,兄长……早些回去吧。”
皇后让鸢娘将油纸包拿给沈静岐。
“也好。”
沈静岐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糕点碎屑,深深看了皇后一样,便拎着油纸包大步朝外走去。
没有回头。
皇后则坐在我旁边,看着地上外藩进贡的地毯,不知道在想什么。
“母后有多久没见过舅舅了?”
我拿起一块定胜糕,一边吃一边问。
“七年。”
皇后回过神来,笑着用手帕擦拭我嘴角的碎屑。
沈静岐常年驻守边关,很少回来。
“这七年,舅舅变样了吗?”
我想起沈静岐刀削深邃的面部轮廓,他身上带着成熟男人的稳重和深邃。
真难以想象,年轻时候的他是什么样子。
“变了……”
“变得母后都有些认不出来了。”
皇后看了看沈静岐的背影,好似陷入了多年前的回忆。
“娘娘,在院儿里找到了这个。”
鸢娘拿着一个精美的螺钿漆盒走进来递给皇后。
里面是一根绒花簪子。
皇后看着那簪子不说话,神色怔愣。
我见皇后今日有些心不在焉的,便跟鸢娘使了个眼色,悄悄走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