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请诛余孽。”
曹操站立不动,仅仅是如是说。
没有他的命令,谁都没有动作。但汉献帝再清楚不过的明白,曹操恭谨的沉默下是不容置喙的强硬,他别无选择。
在长久的寂静中,他听到不知是谁的声音,很镇定、很清晰的、没有一丝颤抖地说:“准。”
董贵妃哭着,向董承一拜到底,又紧紧最后再望了汉献帝一眼,接过白绫,亲手缠绕在脖颈上。两边武士立即上前,扼紧白绫,年轻女子瘫软在地上,她的眼睛睁了一睁,喉咙里发出嘶嘶的声响,她的目光散乱游移,定格在大殿盘龙庭柱描金的轮廓上,濒死的一线光亮,终于消失。
汉献帝僵僵立着,嘴唇不可遏制的发颤,却一句话一点泪都没有了。
董承往前匍匐着,花白的乱发披散,口中布条已满是鲜血,发出如野兽呜呜的悲鸣。曹操只是望他一眼,那一眼看不出任何快意或者蔑然的情绪,他拱手。
“臣告退。”
满殿武士肃立两列,午后的日光在大殿朱红门槛上,一小截移过来,淡薄地浮着,很快消失不见。
老王见献帝脸色苍白如纸,浑身僵直,下意识想要去扶一下这位不幸的小老弟。突然,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变故出现了。
原本委顿在地的董承,如困兽垂死前最后的狠命挣扎,挣开武士的钳制朝曹操撞去。曹操身后卫士反应奇快,虽未来得及拔剑,早已以身护在其身前。孰料董承并未面向曹操,竟然径直朝献帝扑去。
这时候曹操、董承和献帝大概呈一个三角,在系统放慢至0.25倍的画面中,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以为,董承临死前的舍命一击是向着离他最远的曹操,包括曹操本人,也包括献帝。因此在董承即将挨到汉献帝衣袍的刹那,竟然没有一个人来得及抽身去护卫皇帝。
卧槽,身为大汉天子,这周围的侍卫也太不给力了啊。老王刚吐槽完才发现,因为曹操的武士已经把守住殿门,禁军侍卫根本进不来。而全场最重要的显然是曹操的安危,献帝老哥作为吉祥物,平时也没接受过什么训练,自然没有曹操那么迅速的反应,眼看就躲不开了。
『老哥,看见他牙关里藏着的毒/药包了吗?』
系统老哥把倍速调到0.002,眼前的场景慢的好像静止不动,老王赶紧疾步上前往董承老哥张开的嘴里看,感到自己受到了蒙骗:丫原来知道怎么吐出布条,之所以一直假装被塞住嘴,是暗中憋着最后大招啊!
『你以为会【舌头顶布条】技能的就你一个?』系统进行了无情毒舌后,就让老王把董承老哥推开。
虽然老王还想欣赏一下被放慢动作的各个人物的表情,比如摸一把曹操老哥身上很霸气的衣服,毕竟是三辈子的老熟人了【稳如单方面熟人】。但收到系统老哥的电击警告后还是从善如流的把董承推开了。
就在他伸手的刹那,时间恢复了本来的流速,从董承往汉献帝的身上扑去,到一个人影冲出,再到那人推开董承,看起来事情很多,但实际上一连串的动作的都发生在瞬间,快的连让人考虑的时间都没有,所有人的动作都是出自本能。
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到天子身后的一个人影子般窜出,拼尽全力撞开了董承。
老王重重的摔在地上,因惯性太大连同董承滚了一圈,他疼痛减免只开了50%,后脑勺受力一阵晕眩,但还是死死扼住了对方的肩膀。
董承的牙齿深深嵌入他的衣服中。老王觉得自己皮糙肉厚,还是咬牙顶住了疼痛。
系统震惊道:『你为什么不殴打他?』
老王强忍剧痛【大雾】,由于坚持儒雅随和的处事标准还是没有这么干。这时候武士已经将两人架开,老王锦衣上一道深深牙印,暗红色的血从衣里渗出来。再看董承早已垂下头没了声息,一道细细的血丝从他的嘴角荡下来,晃一晃,滴在地上。
药性发作很快,感觉自己已经有点意识不清,老王心里很郁卒。眼看就要成为救驾功臣加官进爵青史留名,结果居然忘了董承牙齿里藏着毒,坑爹啊。就在这时,他的脑海中响起一句话。
“……再见陛下,已是大幸,我死亦无憾……”
老王流下了悔不当初的泪水:他下次再也不随便说出这个必死flag了……
……
董承最后残留的噩梦,是那个年轻人伏在他耳边的低语。
“国舅,为何枉害了自己女儿性命……呢?”
不,不……
噩梦和现实终于重叠在了一起,血海猩红地涌上来,将他整个人吞没了。
——————————————————————————————
“陛下只要记住,臣在一天,陛下便永远是陛下。”
“司空,我知道了QAQ。”
【这是什么鬼畜的结尾】
——————————————————————————————————————
【下面是关于衣带诏真假和董承自称有衣带诏的一些推理,转载自官网,侵删】『』
衣带诏一事中有许多疑点,不免让人质疑它的真实性。具体来说,疑点有三:
其一,相对于《后汉书》的言之凿凿,《三国志》、《资治通鉴》有不同的版本。《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建安四年,董承约见刘备,想要拉拢他一同对付曹操,于是便告诉了对方,皇帝曾赐予自己衣带密诏以诛曹操,“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
注意,原文的用词是“辞受”,辞在这里的意思不是告辞,而是告诉,可见董承并没有把衣带诏原件给刘备看,只是口头告诉对方,我有这么个东西。
《资治通鉴》的说法类似,“初,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与刘备谋诛曹操。”这里的用了个“称”字,称即自称,也就是董承是自称有衣带诏这个东西。
从多出的“辞”和“称”这两个字来看,陈寿与司马光并不太相信衣带诏确有其事(至少对此保持非常大的质疑),两个人都认为它很可能是董承自己编造出来的。
再说到董承其人,也并不是什么忠君爱国之人。他本来就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曲,和李傕郭汜等都是一丘之貉。这样的人,你说他会为国献身吗?二则,他之所以想要除掉曹操,为的只是个人的争权罢了。这有前例。
李傕郭汜之乱时,董承和杨奉、杨定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成功。这时主政的有四个人,张扬为大司马,韩暹为大将军,杨奉为车骑将军,董承为卫将军。其中,张扬和杨奉屯兵在外,而韩暹和董承则在内守卫皇宫。
然而,韩暹根本不把董承放在眼里。于是,董承便秘密联络曹操,让他入洛阳勤王,全然不顾不久之前来阻止曹军的到来。其后,曹操率军进入洛阳,并成功地把汉献帝迎回自己的根据地许昌。董承因为有功,被曹操表奏封为车骑将军,得以开府。
从过往的所作所为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次的衣带诏,也是董承不满于曹操的大权独揽,于是故技重施,试图联合他人除掉曹操。然而,还没等实施便被泄密,落得个满门抄斩的局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4章 「董承之祸」中的告密家仆(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