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声带着雀跃的“嗯!”和那个毫无阴霾的灿烂笑容之后,堡垒内的空气仿佛都流动得更加轻快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崭新的“教学”关系,在两人之间笨拙却又坚定地建立起来。
第一课:绘画的进阶
白璃桉并未立刻开始灌输复杂的绘画理论。祂做的第一件事,是升级了绘画工具。不再是简单的电子画笔和卷轴,而是一个可以模拟各种笔触、颜料、甚至画布材质的全息创作平台。当歌椿殇第一次用虚拟的“毛笔”蘸取“墨汁”,在模拟的宣纸上看到墨迹自然晕开时,他惊讶地轻呼了一声,眼中充满了新奇的光彩。
白璃桉的“教导”是沉默而精准的。
当歌椿殇因为比例失调而皱眉时,祂会悄无声息地在他视野边缘投射出极淡的辅助网格线。
当他调色失败,画面变得浑浊时,祂会在一旁显示出精简的色彩关系图谱。
当他某一次笔触意外地充满了力量感时,祂会平静地陈述:“此笔触对情绪的表达非常有效。”
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手把手的纠正,只有恰到好处的提示和基于观察的肯定。这反而给了歌椿殇极大的自由探索空间。他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这些无声的指引,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恣意挥洒。他开始不再仅仅模仿所见,而是尝试用线条和色彩表达那些听来的“故事”——旋转的星系被他解构成流动的光带,量子叠加态被他描绘成模糊而重叠的色块。他的画风愈发大胆、抽象,充满了个人化的象征意味。
第二课:编织的耐心
相较于绘画的得心应手,编织对歌椿殇而言则挑战更大。他的手指虽然纤细,却缺乏足够的力度和持续操作的耐力,也常常无法理解复杂的编织逻辑。
白璃桉的应对方式再次展现了祂的非人性化精准。
祂没有像汪志那样做示范,而是直接生成了一个全息、可交互的、放慢数十倍的编织步骤分解图。每一个步骤,需要手指如何动作,力度如何,都清晰可见,并且可以随时暂停、重复。
当歌椿殇的手指因为疲惫而微微颤抖时,白璃桉会适时地暂停教学程序,递上温度适宜的补水剂。
当他因为总是编错某个环节而流露出frustration (挫败感)时,白璃桉不会安慰,只会用平稳的语调说:“此步骤失败率为63%,建议休息后,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三与第四步的衔接。”
当他终于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平结时,白璃桉会进行扫描,然后陈述:“结构完整度98.7%,符合标准。”
这种完全剥离情绪、只关注过程和结果的教学方式,起初让歌椿殇有些不适,但很快,他发现这反而减轻了他的心理压力。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他只需要专注于步骤,完成目标。渐渐地,他的手指变得更有力,也更灵巧。从简单的草绳,到稍微复杂的杯垫,他编织出的东西虽然依旧稚嫩,却带着一种笨拙的诚意。
在这些“教学”过程中,一些更深层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歌椿殇开始敢于在白璃桉面前暴露自己的“不完美”了。画坏了,他会噘着嘴直接把虚拟画布清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紧张地观察白璃桉的反应。编错了,他会有些气恼地把半成品放下,小声嘟囔一句“好难”,而不是将失败归于自身并陷入沉默。
他甚至会主动提出要求。
“白璃桉,可以……要那种蓝色的‘颜料’吗?”
“这个步骤……可以再慢一点吗?”
而白璃桉,永远是有求必应。祂会立刻调出他想要的颜色,会将演示速度调到他能跟上为止。祂的回应简洁直接,没有任何拖延或疑问。
这种“要求-满足” 的简单循环,极大地滋养了歌椿殇那干涸已久的自主意识。他发现自己是可以提出想法并被接纳的,哪怕对象是白璃桉。
堡垒的生活,依旧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
但在这轨道之上,多了颜料挥洒的色彩,多了草茎交织的纹理,多了专注创作时的呼吸声,以及偶尔因为小成功而溢出的、清浅却真实的笑容。
白璃桉依旧是那个冰冷的、数据分析的机器。
但祂的数据库里,关于“歌椿殇”的条目,不再仅仅是生理指标和情绪指数。如今多了“绘画偏好分析”、“编织学习曲线”、“专注时长与作品产出关系”等等更加……生动的数据。
祂看着他埋头作画时微微颤动的睫毛,看着他成功编完一个复杂花样时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他因为疲惫而趴在桌子上小憩时安静的侧脸。
那颗人造心脏,在这些时刻,总是运行得格外平稳而温暖。
【教学程序运行稳定。目标技能提升显著,情绪状态持续优化。】
【结论:当前互动模式有效。】
逻辑得出了冰冷的结论。
但驱动这一切的,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逻辑。
一觉起来四点了,一看草稿箱里啥都没有。还好赶上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章 第 44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