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琬琰的双眼微微睁大,杏眼的轮廓变得更加清晰流利。这个贵族小姐长期过着深闺生活,充满了对院墙外的向往与渴慕。
而此时她对面这个与她年龄相仿的小女子却表现出一股不同于她的肃静之气。
唐琬琰杏眼流转,睽视着这个从凉州来的,与大皇子曾经朝夕相处的小女子姜离,天真的眼里流露着对她的好奇和不解。
大皇子一听姜离不去,心底那股愧疚感突然变得浓重。他害怕姜离是因为这几天没去找他,让她生出一种被疏离之感。
他惴惴不安,两手交错,吞吞吐吐道。
“是我不好。这几日把你遗忘了。你生病了也没去看你。可这也并不是我所期望的,阿母这几日又突然管得很严,我也无可奈何。”
他所言不假,这几日皇后对他的管教更甚从前,要背诵的内容逐日增多。大皇子课业沉重,旁人得了皇后指令不敢与他有过多言语。
百无聊赖的日子里,缄默的人和事都成了灰暗色,只有突然出现的唐琬琰是亮色的。她出现时,总是笑吟吟的,手里提着一盒点心。
在大皇子看来,唐琬琰的语气就像她亲手做的那些软糯的点心一样甜甜的。有别于姜离的沉默寡言,唐琬琰的出现给他暗淡无光的冬日带来了温暖和生气。
姜离平静地看了他一眼,语气里却透着事不关己的意味。
“妾身从未埋怨过殿下。殿下如何想如何做都是殿下自己的意志,妾都不会怪罪殿下。”
大皇子听了这番话,却变得不知所措。他迷惘的眼看不透她的心。
一旁的唐琬琰却看出了几分。
她的手覆盖于大皇子因不安而摩挲着的手掌上,安抚他莫要心浮气躁,又不慌不忙地对姜离露出一个理解的笑意。
“娘子喜静,闹市喧哗。果真去了那地方,恐怕耳朵都要嗡嗡作响。我看娘子的桌上摆满了书,料想娘子应是喜欢读书的。正好我去了市集,还可以给你挑些书。”
姜离笑着应了一声,唐琬琰便和大皇子向她道了别,往各自寝居去了。
姜离目视着二人渐行渐远,却转身去寻陈媪,拉着陈媪的手央求她给自己梳头。
陈媪略感惊讶,毕竟姜离很少会为了某件事向自己撒娇。她低下头,看着这个身高刚及自己肩头的女孩,怜爱地抚着她浓密的秀发,咧嘴笑道。
“怎么突然求着我替你梳发。莫非我们阿离最近有什么喜事,能否说来与我听听?”
姜离抬起水汪汪的眼,一丝欣喜掠过。她又飞快地垂眸,慢慢道。
“倒也不是什么喜事。只是我和别人约好了,上元灯节要出去一起看灯呢。傅母,可否替我梳个头,要好看一点的。”
陈媪眨了眨眼,凭借着四十多年的经验判断她口中的这个别人的好赖。陈媪此刻感到不安,深吸了一口气,满脸忧愁且疑惑道。
“你要和谁出去看灯?可是宫里的人?”
“是我在宫外认识的一位姊姊。”
“姊姊?以前倒是从未听你提及。我还是有些担心,宫外鱼龙混杂,坏人又多,我可不放心你一个人出宫。”
陈媪这时已经站起,往房内放置衣箱的地方走去。
她口上絮絮叨叨,手上却开始翻找,很快找到了那套黄绿相间的蔓草纹蜀锦底襜褕。
陈媪举起那套衣服,在手里抖了抖,襜褕像瀑布一样垂下。陈媪又掂着那套衣服上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满意道。
“虽说上回给水烫了烫,好在没什么损坏,这布料还是新的。喏,拿去穿吧。”
陈媪将衣裙抛在床上,又转头对姜离叮嘱道。
“不是不让你去。我是不放心让你一人在外。深更半夜,黑灯瞎火的,你一个小娘子在外,多不安全,且让老奴陪你前去罢。”
她叹了一口气,感叹道。
“阔别了洛阳这么多年,老奴也想看看这洛阳城里的变化。”
上元节当夜。灯宵月夕,雪际花时。[1]走在街上,雕车宝马竞相飞驰于御道上。车内仕女的欢笑声不时隐隐飞出,引得路边行人驻足观望。
道路两旁皆是张灯结彩,举目又可见远处青楼画阁矗立于一片辉煌的流绮上。
姜离行走在五光十色的街上,两眼在形态各异,流光溢彩的灯笼间好奇地流转着。有的灯笼四面都画着不同的纹样,也有的灯笼上头画着故事。
一些行人走近了瞧,目若悬珠,定神看了好一会儿,突然指着灯笼与旁人嚷嚷道。
“呐。这不就是荆轲刺秦?”
观众纷纷鼓掌,有的也会为他喝彩或是奉承几句。
陈媪俯低了身,指着前面一画着瑞兽的灯笼附于姜离耳边轻声笑道。
“瞧。这是貏貅。山海经里的。”
姜离懵懵地点点头,双瞳染上了橘黄的或是赤红的色彩。
街上的行人突然变得躁动不安,他们齐齐看向道路远处的交叉口,一阵箫鼓喧腾后,一架拖着一大鼓的马车缓缓向游人移来,像是云彩划过天际。
鼓上亭亭伫立着四五位彩衣舞女。她们各执一小鼓,在行人的注目下起舞。
她们郑重地将鼓置于足下,随着丝竹声响起,舞女们以足扣鼓,脚底的钢珠触到坚实的鼓面,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山涧溪流潺潺流动。
几声响后,她们举手投袂,一手举过头顶突然停住,另一手顺势往下。她们微微侧头,腰身倾斜,却目视前方,面带微笑。这一瞬有如飞燕展翼。
只几秒,舞女们挥舞玉臂,莲步轻旋。白色的水袖在空中频频转动,玉壶光转间,飞舞的水袖也溶于淡淡月色。
陈媪已经完全沉醉于舞姿。姜离心底浮现一个想法。她趁着陈媪松开了她的手,便悄无声息地隐没于人海中,循着记忆往九娘的住所去了。
转过一片人声鼎沸处,灯火逐渐寥落。
昏暗的灯光下,九娘立在窄窄的巷子边,远处乍起的灯花把她纤长的身量拉得细长,衬得她裸露在外的颈子越发雪白。九娘身着浅色缊袍,衣裙简朴无装饰,头戴一朵鲜艳欲滴的芍药花,笑容璀璨,光彩照人。
见姜离走近,拉过她的手亲昵叫道。
“可算来了,我在这等你好一会儿了。”
九娘将她仔仔细细打量了一番后,突然皱眉道。
“衣服是好的,只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她抬头看向姜离的发髻,幡然醒悟,笑道。
“嗯。我知道了。你的造型过于朴素了,配上这样漂亮的衣裙倒是有些单调。不过没关系,若有鲜花相配,便是人花两相宜。可不是锦上添花?”
说着便从头上摘下那朵芍药,往姜离头上插去了。姜离摸了摸,才惊觉是朵假花,摸起来硬邦邦的,似是朵绢花。
九娘拉着姜离左看看右看看,感慨道。
“真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她们携手,渐渐走向灯火辉煌处。
行至一画楼前,姜离驻足观望了好一会儿。九娘也望了望,但见门口挂着些团扇或是户扇,上面作画或是写着字。
九娘笑道。
“不妨进去瞧瞧,也不知是什么稀奇货?”
姜离点点头,和九娘一起进去了。画楼内灯火通明,里边摆着一排排书架,书架旁边的案几晒着各色书画,也挂着门口的那种扇子,上面诗画俱备。画楼里聚集的大多是身着文人服饰的书生,也有两三个女子在案前观画。
九娘在画扇间走来走去,拿起看了看,赞不绝口。姜离则慢慢观摩着画扇上的山水轮廓或是奇兽形态。她的目光被一以藤黄设色的白绢底团扇所吸引。
扇面上画的是黄鹂驻枝,那黄鹂尖喙绛红,体态匀称,单足而立,昂首挺胸。胸脯上的那片黄在白绢的映衬下越发鲜明锃亮,饱满得像秋日里枝头上累累的柿子。
姜离拾起扇子,看了又看,倒觉得这小鸟越看越可爱,愈发爱不释手。定睛再看,才发觉那小鸟旁的空白处还题了诗:
惺惺黄鸟,呖呖其声。
玄黄加身,差池其羽。
姜离轻轻抚着洁白的扇面,认真端详着留白处的诗,心中不免浮现诸多疑惑。
前面一句她倒是能够理解,应是描绘小鸟形态可爱,歌声婉转。只是为何到了后一句玄黄其身后笔锋一转,用了差池其羽?姜离知道差池其羽定是引自《诗经》中的《燕燕》。
只是诗经中描述的乃是燕子在空中飞翔伸展不开羽毛的惨状,为何要将这样凄惶的诗句引用在一只可爱的黄鹂身上?
她百思不得其解。
旁边掌柜的见她对这团扇爱不释手,走近了拱手笑道。
“小娘子可是喜欢这团扇?这都是公子们用上等颜料画的,这可是稀罕物,寻常店铺可买不到。不如就买了它,你看这黄鹂多好看,买了也当图个吉祥。”
姜离回过神,放下手中的扇子,在一群红男绿女中找寻九娘的身影。可任凭她如何东张西望,就是不见浅色的衫子。
她不安地问在旁的掌柜。
“请问您有看到方才和我一起的穿白色衫子的那位娘子吗?她大概这么高。”
姜离边说边比划。
掌柜思索了片刻,摇摇头。
周围五彩的灯花晃了晃。
她不相信九娘会突然一声不响地离开。即使有,那也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姜离走遍了店铺兀自寻不到九娘,又急切地跑到了街上。她抬起头看了看夜空。
此时月落参横,华灯初上。两三只栖宿在稀疏的树枝上的寒鸦被行人喧嚣的叫喊所惊扰,扑腾着翅膀飞走了,黑色的羽在月光下不经意亮出了绚丽的青蓝。
她在人群中东奔西走,心里一遍遍念着那个让她心急如焚的名字。
九娘,九娘,你到底去了何处?
她身材矮小,高大的行人挡住了她的视线。她踮起脚,努力地伸长了脖子,却被撞到,跌倒在地。
她的目光所及之处也变得阴暗,浓重的汗臭味和衣服间的摩擦声在此刻被放大。为了让自己免受踩踏,她一手放在头上,一手扒着行人的腿往上艰难地爬着。
注:[1]《东京梦华录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拨雪寻春(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