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择校,林茯苓本想选择外地一所大学,那里环境好、专业好,还有高中学姐就读,若去上学会受到关照。唯二的缺点就是学校不是老牌强校名头没那么大,还有距离远,回家不方便。
在报志愿这件事上,一家人发生了严重的争执。
她从小走读,没住过宿舍,也没离开过家,父母担心她独自一人去外地上大学会不适应。并且以她的分数,完全可以在本地上一所更好的大学。
但是林茯苓并不愿意按照父母的想法选择。她的高考分数能够上本地更好大学的分数线,但不能保证录取上选定的专业,必须服从校内调剂才稳妥。她重视专业大于学校,而父母则重视学校大于专业。
双方的考量都有道理。选择一个有前途的专业,毕业后就业、发展前景和薪资都比较可观。选择一个响亮的学校牌子,然后考公考编进入体制内,则是一个响亮的名头和晋升优势。只能说站的角度不同,着眼点自然不同。
整个报志愿期间,家庭氛围十分紧张。最终,林茯苓还是没能拗过父母,按照他们的意愿填报志愿,成功留在本地上大学。
上大学之后,她平时上课住宿舍,周末则回家住。和室友相处时间不多,自然关系没有什么矛盾。
大一刚入学,她积极尝试,参加了各种社团。有学生会,有电视台,有舞蹈社团,也有模特社团。她很被看好,身体条件比较适合当模特,也有相应的表现力。指导老师注意到了林茯苓,决定培养她。于是在训练时被指导老师严格要求,说体重必须降下来,自此开始减肥之路。
林茯苓个子高挑,人其实不胖,但体重秤上的数字确实在社团里排于前列。普通人不需要减肥,但做模特就不够格了。
于是她开始尝试各种办法减肥,刚开始时吃减脂餐、泡健身房。确实有用,她一个月掉了好几斤。但速度太慢,她又尝试运动的同时节食。消耗一大,就控制不住想吃东西。一次两次能克制住**,五次六次就会失去理智。她疯狂进食,食量比之前都大。一大碗麻辣烫,一瓶汽水。一杯奶茶,一包薯片,一袋巧克力饼干。胃被撑的满满,食物顶到嗓子眼,仿佛下一秒就能呕吐出来,但最难受的是负罪感。
林茯苓曾经误入某兔子贴吧,看到过很多让她瞠目结舌的帖子。当时她被文字和图片震惊,即使很快退出,记忆也被保留在大脑中,于是她想到了催吐。
这一次尝试专门选择在教学楼顶层一个最角落的厕所,那里平时很少有人进来。
林茯苓心脏怦怦跳,紧张地把门反锁住。然后蹲下身,颤抖着将食指往喉咙里拱。舌头、喉咙条件反射般收紧,但并没有想吐地感觉。她生疏地继续摸索,终于感觉一阵恶心,生理反应随之而来。
“呕……哕……”
身体抖动,眼泪也不受控制地流下,难受的感觉充斥着全身。
她只觉得时间过得又快又慢,等什么都吐不出来后,口腔中充斥着难闻的味道。
冲到洗手台上打开水龙头,颤抖地捧起水漱口。一抬头,就能看到镜子中满脸狼狈的自己。那一刻,林茯苓觉得好累,好痛恨现在的自己。既浪费粮食又糟践身体,以后再也不要尝试。
但下一次控制不住进食后,她还是没忍住。几次过后,仿佛体验到了其中的快感,根本停不下来。
时间一长,各种问题随之而来。脸色难看,脱发,闭经……她每时每刻都化着妆,就怕别人看出来。
但家里空间有限,早晚会被父母发现。而且她大部分时间吃的越来越少,身体也越来越消瘦。林茯苓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劲,她想要停止,但已经晚了,她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直到这次晕倒,父母将她送进医院,转入精神科接受治疗。她很厌烦,同时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宝宝……”妈妈不知道该说什么,她不知道女儿自己承担了这么多。
“其实我以前很想和你们说,说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说在学校里遇到的事。可每一次你们看似在听我说,实际上总在用自己的想法要求我。”林茯苓回想起以前,有些不舒服。
“我说物理好难,听课有点吃力。你们却说让我多问老师,多去老师办公室,别自己一个人写题。最后还给我报了补习班,每周休息时间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运动会要排练方阵,一开始班主任想让我当举牌的人,结果最后选了一位更漂亮的女同学。我很伤心回来和你们说,结果得到的只有一句‘班主任有自己考虑的点,做普通队员一样能出彩’。永远别人是对的,错的是我,无理取闹的人是我。”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林茯苓都不想讲出口。于是渐渐的,她遇到事情不会选择和父母讲。也总会想做得更好一些,更优秀一些。这样就不会没有选择,就不会被替换掉。
妈妈捂着自己的胸口,眼睛泛红。在她看来的安慰、关心,原来对女儿是一种无用行为甚至是压力。
“宝宝,是我的不对,我不知道自己的话会让你更难受。能不能告诉我到底该怎样做,爸爸又能做点什么?我们改,从现在开始就该。”她看向女儿,语气变得坚定起来。
林茯苓看向妈妈,微微抿唇。
周双欣慰地看着两人对视。家庭中存在问题不怕,怕的是孩子和父母交流不畅,彼此又不想改变。至少现在她们都愿意说出来,妈妈也承诺改变自己。
“好,那我来问你几个问题。”
……
*
心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一次仅仅是个开始。周双对于林茯苓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针对母女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进行澄清,也让两人对之后该如何相处有了基本方向,知道该怎么做。
所以约好下一次的时间后,本次心理治疗结束。
秦文娟没有在外面等着,她早就帮其他人的忙去了,碰到周双还好奇询问这次做的如何。
“具体情况我不能说,但是一次好的开始。”至少林茯苓愿意说出来,她的妈妈愿意接纳,也愿意改正。
很多年轻人的心理问题之所以难解决,就是因为家庭原因。尤其是父母,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一味地让孩子“想开点”、“坚强点”、“这点风雨算什么”。其实如果他们自己愿意改变一点,孩子的变化才会出现。
毕竟,一个有问题的家庭中,孩子是病得最轻的那个人。
*
林茯苓还是出了问题,就在中午用餐时。
秦文娟从食堂工作人员手中拿饭送过去,结果一看到袋子她就扭头,表情反感。吃了好几顿,她还是无法适应。
清炒油麦菜、鸡腿、虾仁玉米,主食是米饭,还有一小碗汤。
菜色看起来还可以,但食堂的饭菜味道不用说自然都懂得。更何况林茯苓处于特殊时期,根本吃不下。
果然,被妈妈要求好歹吃一点后,她臭着脸拿起筷子,挑挑拣拣,迟迟不肯下筷子。
小脸蛋没有一点肉,表情严肃而痛苦,妈妈忍不住想顺着女儿的意思,干脆不吃算了。但理智回笼,她克制自己的想法,没开口。
拖不下去,林茯苓不得不挑起一根青菜往嘴里塞。一入嘴就觉得反胃,强逼着又吃了几口,实在控制不住,直往卫生间里跑。
“又是这样,快喝点温水漱漱口。”妈妈心疼又无奈,拿起保温杯,给林茯苓准备好漱口水。
“妈,我实在是吃不下,能不能和医生说说换种食物?我不想吃食堂的饭,也不想再喝奶昔了。”
营养科的医生按照每天2000卡配置食谱,每天依次递增30卡。除了正餐,她一天还要吃三顿加餐。每次只要一吐,当餐必须换算成同等热量的奶昔让林茯苓全部吃掉。奶昔没什么味道,一顿两顿还能接受,顿顿如此,她的身心都在抗拒。
其实林茯苓最开始非常抗拒住院,经过周医生心理治疗后现在也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正视疾病。现在的身体太过于虚弱,稍微走两步就喘气、眼前发黑。一方面很想疯狂进食,另一方面又排斥入口的每一点食物,恨不得顿顿喝白开水,这样才零卡,不会胖。
“可是,可是……宝宝,能不能坚持一下,吃习惯就好。”妈妈心疼女儿受罪,但这是医生的治疗方案,她不知道该怎样和医生沟通:“和医生说,万一医生以为我们质疑治疗……”
万一医生不高兴他们对治疗方案指指点点,生气怎么办。生气事小,如果因此对女儿有意见,影响到住院期间的治疗就得不偿失了。
虽然话没说出口,但纠结之意溢于言表。
“你永远只在乎别人的感受,不在乎我。‘万一医生不高兴’,你没看到我现在就不高兴吗?每次吃饭那么痛苦你没看见吗?饭难吃,奶昔难喝,我一直逼自己咽下去。我不是不想好好吃,至少做得好吃点不行吗?”林茯苓情绪上头,控制不住大声叫喊起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