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婚

养病的时日里,异常的寂静,宛若风雨欲来前那般黑云压城的寂静,压抑,躁动。

日子到了秋分之时。

长安出了件大事,圣上胞妹,太后之女瑶成公主远嫁吐蕃。齐蕃两国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不日吐蕃赞普达赞干布即将抵都,宣帝大喜,打算在两仪殿宴请朝臣与各官女眷,共同喜迎盛事。

弥耳知晓此事时,她正在与李父,李母晚食。

“阿父,你说的这个可是真的?我听闻过这个达赞干布性情暴烈,又十分贪恋女色,家中的女眷时常会莫名其妙地消失,有人说他性喜杀虐。”

弥耳舀起一碗藕莲糖水,正要往自个碗里送去。

她可在漠北之边听军中之人提过此人,因了心中十分讶异宣帝将自己胞妹嫁于他。

李诉微微首肯后,又流露出一丝疑惑,“尔尔,又是从哪儿听说这些事情的?”

弥耳顿了下道,随后将此事推给了茶馆里头的说书头上。

“原来如此。达赞干布此人确实性情暴烈,早些年他替父领兵攻占河套时,便时常会传出他招揽一大堆胡姬来虐待,当时左武大将军便用一招美人计,将手下的女将派往大赞干布的营地,此人贪恋美色,一招上钩,至此输败我军。如今我朝与吐蕃重修于好,圣上命瑶成公主前往和亲,颇有利于我朝边疆局势。所谓和亲和亲,若能从成亲以和养和,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弥耳一愣,没接他的话,冷冷地将柄勺握在手中,指节泛起了一丝丝青白色。

“不过,说道这左武大将军,到底是个神勇之人。”李诉没瞧见她的不对,又倒了一杯清酒,“当年流星白羽,剑花秋莲,突营射杀延士,马踏匈奴,独领残兵千骑奔袭而归。胡无人,我朝昌盛(1),有他在那是没有败仗可言,可惜啊,可惜,难敌岁暮过千,人心莫测啊。”

“好了好了,老爷,少喝点。”一旁的李母知道李诉醉了,多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赶紧面上一笑。

“夫人说的是,说的是,吃食不便说起这些,我这不也是许久都不好好坐下来,同我妻儿一起享受,今日也是高兴过了头,自罚一杯,自罚一杯。”

一展刚才的怜惜神情,举起一旁的酒盏仰头而尽。

“哈哈哈。”

垂着眸的弥耳自始至终都不曾回过一个字,她将碗中的藕莲糖水囫囵吞下,抬起头来,霞色流转与脸上,照着她一半血红一半苍白,很多事情哪怕过了许久,都不曾忘却。

左武将军,黄沙百战穿戴金甲,攻破沙城刺匈奴而胜归,实在乃吾国之栋梁。

左武大将军,忠良之臣,为吾鞠躬尽瘁,应当厚厚奉赏。

左武之徒,心谋不轨,目无王法,为蝇头小利失了本心,理应当斩,悬挂门头,警示世人。

-----

不日,弥耳着盛装随父母一同驱车赶往朱雀门,下了马轿,高耸的城墙挡住了半座天空,门前的十里香车也填不满南门的路。

夕阳渐渐落。

这是她多年之后第一次来到这里。

稳了一口气,捎带多番心绪迈入了朱雀门。

城墙的两旁皆挂满了工艺精巧的宫灯,红烛满面,白昼如眀,青灰色青砖此刻染上一层火红的面纱,大约是喜庆的日子,宫中的侍奴们脸上挂上了笑容,一个一个比后园里的花都要娇媚。

弥耳跟着一排又一排的宾客跨越了不知道多少个门,忽然眼前便豁然开朗,宫阙两立,对望巍峨壮阔的勤政楼阁(2),眼前直显一片广阔的露台,禁兵分立左右两侧,一望尽是人海茫茫。前头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没入人海,没了踪影。

弥耳倒吸了口冷气,此番巍峨如同那高高在上的皇、权,遥不可及。

“尔尔。”

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从后头传来。

弥耳转身望去,只见一个身穿一袭粉红绣金高腰襦裙,称得人花容月貌。

心里咯噔一下,不知此人又是谁。

女子倒是了然她失了忆,于是自报家门道,“尔尔,我乃苏州刺史之女,杨钰,从前我们一般长大的,听闻尔妹落水以后,我便时常想来看你,无奈路途遥远,今日真见着你安然无恙,高兴极了。”

说完,杨钰舒眉一笑,盈盈的眼波顺着光亮传来。

弥耳向她微微一行礼,向她问好,随后便同她一道走去。

“妹妹与程郎可还好?”

“我二人挺好。”弥耳淡淡道。

说着杨钰却紧握了她的手,问道“怎么,妹妹是不开心吗?”

弥耳愣了一下,平日里她面对众人都一副天真快乐的模样,从未有人这般问过她,“姐姐,为何会这样说?”

“自是我们从小一块长大,妹妹开心是什么模样,我一看便知,如今见你虽说挂着笑容,但脸庞清瘦,眉眼里多了份说不清的忧愁,我到还想问问你,你这是怎么了。”她顿了顿,继续道,“我们姐妹多年,虽说后来的几年我随父母去了苏州,但情谊不变,我一直都希望妹妹能够开心,幸福”。

弥耳心中微怆,没想到这人心思甚细,竟能明辨她与李尔的不同。

虽是惊讶,但也并未表现出一二,而是朝她笑了笑,“妹妹谢过姐姐的关心,妹妹定会时刻铭记在心,我并没有愁苦,只是我院中满地的绿荫悄然落了黄,心中有些感慨罢了。”

杨钰点点头表示理解,“春去秋来,燕子归飞也难怪你惆怅,只不过此乃万物不变之道理,你若看得开去,倒是也是一种乐趣,所谓秋去春来,万物复苏。”

千叶京花(3)铺满了露台中间的大道,大道两旁皆是落了座的宾客,兰陵美酒堆砌,玉碗映射琥珀光。

别了杨钰,弥耳随着父母落了座。

一旁恰好碰见了程家一行,弥耳同他们行了礼,倒是许久不见的程哥儿这会儿直愣愣地瞧着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众人落座盈笑纷飞,觥筹交错。

不久,这地动而城楼摇,案几台上的银杯面轻微晃动着。

“宣帝至——”

只听丹墀之上高声呐喊,众人立刻纷纷朝向一处,群臣衣冠拜冕旒,行三跪九叩之礼。

“众爱卿今携家眷来两仪殿外共同喜迎我朝大事,朕甚喜,甚喜,尔等也先别跪着了,快快起身。”

浑厚而有力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众人听此,拂起身子,入了座。

弥耳抬起头,向丹墀而眺,只见为首之人一袭玄衣衮服,刺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头顶金饰垂白珠十二旒,显得威严又庄重。(4)

这便是大朝权力的顶峰,宣帝。

宣帝神色讳莫,看不透任何心绪,倒是一旁被人搀扶着的白发之人显得有些激动,她穿着一件绀上下青讳\\衣,气质雍容,这便是玉瑶公主生母,当今太后,应尚。嫁女之喜悦并没有出现在她的神情之上,取而代之的则是眉间化不开的隐忍,大约是深埋在心底里的那一股诀别之苦,却又无能为力,她再也清楚不过,此去今年,天各一方。

在看后头跟着乌泱泱的一众人,弥耳一眼便能看到一袭浮色直领对襟袍,头束官样巾的谢宇,依旧清朗恣意。

只是他似乎也在看自己,隔着高台,四目对望。目光灼灼,了胜一切。

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命公主出拜公卿”,高喝斩断一切沉默,公卿与其家眷又皆伏地稽首,惟待乘鸾而出。

金号角吹响,紧接着锣鼓喧天。

远远地有一人踏着生花而来,一身碧罗笼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鸟子大如黍米,眼鼻嘴甲俱成,明目者方见之。

彩缨纷碧坐,缋羽泛褕衣。

“众卿请起。”

众人听此,皆仰头起身,静静地看着这个女人一步一步走向她要完成的使命。

“吾之胞妹,瑶成,娴熟大方、温良敦厚、品貌出众,今将出使塞外,和亲达赞干布,我心甚喜,特邀公卿共相这桩喜事。少女风游兑,姮娥月去秦。龙笛迎金榜,骊歌送锦轮。那堪桃李色,移向虏庭春。”(5)

宣帝低低吟诵着自己对于胞妹的愧疚,可着身为皇家之人,多的是身不由己。

玉瑶垂着眼眸,朝丹墀处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一旁的太后甚是不忍,将头偏转了去,不再看她。

“臣,谢过圣上。”一言了胜于万千。

微风而起,带着凛冽的霜,如约而至。

“起风了,玉瑶该走了。”

金号角之声再次响起,佳人踏过花毯,迎着红烛满楼,走向了她的归宿。

关山难入故里,一别便是永远。

(1)李白《胡无人》

(2)参考唐朝勤政楼:外朝与中朝的正殿性质,也是唐玄宗群臣,嫔妃乐舞之地,借鉴唐玄宗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

(3)牡丹

(4)据《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衮冕,金饰,垂白珠十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玉簪导。玄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衣,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褾、领为升龙,织成为之也。各为六等,龙、山以下,每章一行,十二。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裾,黻。绣龙、山、火三章,余同上。革带、大带、剑、佩、绶与上同。舄加金饰。诸祭祀及庙、遣上将、征还、饮至、践阼、加元服、纳后、若元日受朝,则服之。

(5)唐 · 唐远悊《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大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第八年新婚

错号后

北岛长夜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满城无双
连载中skull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