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华山采药(之二)

京城是个从来都不缺热闹、消息的地方。李靖被诬陷一事调查清楚,伴随着李瑶的谣言实则并没有随之消散,但是另一个消息却在京城的官宦圈里流传出来,吸引了达官贵人、贵妇贵女的注意,大家慢慢淡忘了关于李瑶的传闻。

是关于另一位“京城三姝”—— 武玫的。

武玫本来就在京中以美貌闻名,群芳宴后,又和李瑶、徐惠一起被长孙皇后赐予“京城三姝”的名号,这就相当于得到了一张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颁发的“国家级美女”证书,把她和其他京城美人儿中间划开了一条鸿沟,后者只能望其项背了。一时身价倍增,风头无两。

武玫是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是武士彟继室。武士彟在贞观九年逝世后,原配相里氏所生武元庆、武元爽以及叔伯家的武惟良、武怀运等对杨氏母女常有不敬、失礼、欺凌。不久,武玫姐妹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武家虽然家境殷实富有,到底武士彟商贾出身,京城的世族阀门哪里看得上眼。纵然武玫倾国倾城,也只有阶品不太高的官宦家子弟求娶,杨氏一一拒绝。

群芳宴后,登门武家求娶的人家一下子有了品质上的飞跃。以前是正五品六品,现在是公侯将卿……

武家还是武家,武玫还是卖过豆腐的武士彟的女儿,但是她有了皇后亲口御封的“京城三姝”的名号。圣人对长孙皇后敬爱有嘉,长孙皇后在整个大唐地位崇高,她亲口御封的“京城三姝”当然就是整个大唐都承认的“大唐三姝”。娶这样的名媛进门,那可是满门的荣耀啊。

杨氏动心了,她对武玫说:“玫儿,这些人家都不错,要不,你就在这些里面挑一个满意的?”

武玫摇头:“不行。这些人不过仗着家里世代为官,或者父辈的功劳,自己却没有什么才能,我看不上。”

武玫一向很有主见,从荆州搬回长安也是她的主意,杨氏反而听她的,见她这么坚持,杨氏就没说什么。

关于武玫的流言就慢慢在长安传开,起初只是说她在几个阀门家族之间摇摆,后来就传言东宫太子也属意与她。传闻愈传愈广,以至于关于李瑶的流言反而被遗忘。

李盈儿把这些又转告给李瑶。李瑶又好气又好笑。

围绕李瑶的流言正盛的时候,武玫到李府拜访过一次。

武玫说:“姐姐理那些流言蜚语做什么?皇后娘娘都赞赏姐姐‘气度出尘’,‘绿仙子’一般,哪是那般俗夫蠢妇肖想得?令祖父大人、令伯父大人、令兄是不屑于这些宵小之辈,换做是我,只管往晋王那里递个话,晋王必定替姐姐出气,管叫这些人阖府上上下下、老老少少俯首贴耳,再不敢污了姐姐清誉。”

李瑶也喜欢她的言辞爽利,两人慢慢有了些交往。

李盈儿却不喜欢武玫。她说:“我还记得她在群芳宴答圣人关于狮子骢的话,这明明就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幸亏她是个女子,若是个男人,作得了官,不知道多少人会死在她手上哩。姐姐喜欢她,我却不喜欢。”

李瑶内心里对武玫的那段话也颇不赞同,武林人士多爱马,何况狮子骢还是名驹。但她想:武玫这样说跟她的家世有关,她母亲是继室,她母女一向受她父亲原配所生子女欺凌,以致她父亲去世后,她们在荆州都无法立足,她自然刚烈要强些。再说,她只是个女子,最多只能在深宅后院逞强立威,哪能危害朝纲呢?就不放在心上。

眼下风水轮流转,关于李瑶的流言销声匿迹了,关于武玫的谣言甚嚣尘上,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李瑶正思虑是否要去看看武玫,武玫自己又再次登门了,恰逢李盈儿也在映霁阁。武玫跟李瑶行了礼之后,又跟李盈儿行礼,后者态度十分冷淡。

李靖要求阖府闭门自守,对李瑶的往来不太管束。都是些闺阁女子,跟朝堂能有什么关系。

在武玫到来之前,李盈儿和李瑶两人聊得热火朝天,武玫到来之后,李盈儿便一言不发。李瑶本想安慰武玫几句,谁想武玫神采飞扬、满面春风的,哪有半点被流言所困的萎靡困顿?

武玫很不屑地说:“姐姐想必也听到了关于我的不少流言了吧?我才不放在心上。无非是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人造出的谣。我还巴不得这些谣言传得久些,免得那些阿猫阿狗都要到我家来托煤说亲。”

自从被皇后亲封为“京城三姝”后,登她家门的哪个不是公侯卿相,居然被她说成是“阿猫阿狗”。流言蜚语也丝毫不能打击她。这可不是一般的胸襟。李瑶不禁有些汗颜,暗叹不如。

李盈儿置若罔闻,眼皮都没抬。

五月末。长孙皇后风疾再次发作。

这一次的风疾似乎来得格外凶猛,不过数日功夫,整个太极宫立政殿几乎都能听见长孙皇后剧烈的咳嗽和喘息。

皇帝立即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为皇后祈福,期待佛家的福祉能够又一次给妻子带来好运。

长孙皇后风疾初起时,张老夫人请表觐见皇后,获准。次日,张老夫人带着郑氏、李瑶前往立政殿。有太医刚刚给皇后施针完毕,皇后呼吸略觉舒畅。

一个青衣女吏带她三人入皇后寝殿,皇后坐起,两宫女立于身后,一人扶着,一人拿着一柄如意捶,给皇后轻轻捶背。

三人行叩拜礼,起身。皇后示意张老夫人三人坐下。李瑶一见皇后,大吃一惊。去年万春宴时,皇后是何等的仪态万方,不过一年的工夫,皇后却像风吹雨打后的花叶迅速衰败了下去。可见受这风疾折磨之甚。

皇后的目光在李瑶的脸上停留了好一会,才对张老夫人说:“瑶小姐救了雉儿,本宫心中感激不尽。本宫甚喜爱瑶小姐,不仅因为她救了雉儿……”一阵密集的咳嗽,过后,她接着低声道:“女儿家最重要的是嫁个好夫婿,本来想等她年满及笄,和你夫妇二人好好商量,给她指一门好亲事,现在看来,是等不上了。”

祖孙三人唬得赶快跪下,张老夫人赶紧说:“皇后福泽深厚,何出此言?”

长孙皇后示意她三人起身,然后说:“本宫自己的身体,本宫最清楚。”她看看那青衣女吏,女吏明白,从旁边的多宝阁内取出一紫檀木匣,递与李瑶。李瑶跪膝双手接过。

长孙皇后看着李瑶,缓缓又道:“明年四月你及笄,这是本宫为你准备的及笄之礼,好姑娘,本宫……”后面的话却被又一阵咳嗽夹着喘息盖过,竟是无法继续说下去。

女官示意,李家祖孙三人叩拜后,退下。又有数名太医过来。

三人乘两顶车轿回府。一路上,张老夫人都沉默不语,只快到永安坊时说了句:“牡丹已开,桃花犹在,这就不是吉兆啊。”李瑶就想起去年群芳宴那日,众人皆赞叹不已,唯祖母三缄其口,原来这才是祖母所虑。

李瑶打开皇后所赠紫檀木匣,里面是一套水色极好的翡翠头面,并一卷长孙皇后亲笔手书的《女则》。虽然事因自己救了李治而起,但皇后的这份厚爱还是令李瑶感动不已。

御医们穷尽医术,皇后的病依然没有起色。李世民下诏,大唐境内,遍修庙宇。工部统计,总有三百九十二座寺庙在皇家恩泽、修复之内。然而,这一次,幸运没有再次眷顾,长孙皇后的风疾已是药石罔效了。

六月己卯(六月初十),长孙皇后病入膏肓,预感到自己即将油尽灯枯,“及病笃,与上诀”。她与丈夫的临终诀别,全是为江山社稷着想之言,要求丈夫重新启用被遣归家的房玄龄、不要重用外戚、简葬自己、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作役止游畋。是夜,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虚岁)。

皇后崩,李世民悲痛难忍,罢朝七日,天下素缟三天。复朝后,李世民亲拟皇后谥号“文德”。十一月,皇后葬于昭陵。出殡日,李世民“亲临宵载,义追深远”,更亲自为长孙皇后撰写碑文。又命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

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对她的思念无法遏止,为了缓解思忆之苦,便命人在宫中建起了层观。层观修建好后,李世民常常站在层观上眺望皇后的陵墓,有时还让大臣陪同悼念。一次李世民让魏征陪同,并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征是否看清了,魏征装作没看见,李世民顿时着急,问:“怎么会没看见,那是昭陵啊!”魏征闻言回答说:“臣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原来是昭陵啊!” 李世民听后,明白魏征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太祖李渊葬于献陵),于是流着眼泪下令拆掉了层观。

这只是李世民在长孙氏去世后为她所作的事情之一,关于他对长孙氏的深切思恋,史册还有很多记载。

注释:

【6】: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皇后崩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寻仙

不灭神王

武侠:我宋青书,开局无双剑匣

武侠:我的仙人身份被曝光了

洪荒:我东皇太一不想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梦回大唐之萧萧班马鸣
连载中麦琪的试验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