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知音

月娘看了看李世民坚定的眼神,忽然觉得,这位年轻的秦王,虽肩负万钧,却有一种让人想为之效忠的力量。于是轻轻行礼,答道:“我父不幸亡于隋帝远征高句丽之时,母亲也早已改嫁了,叔父便把我带大,月娘虽为女子,但亦有三娘豪情,愿往。”

李世民作揖道:“多谢姑娘。此礼无君臣之别,只是对姑娘的欣赏,告辞了。”

次日清晨,渭水畔风卷秋草。唐军营帐整肃,旌旗猎猎。

李世民披甲立于中军帐前,神情肃然。

他命人设阵开地,于营前空场陈列十面战鼓。

鼓皆牛皮所蒙,鼓手精兵十人,手执长槌待命。张月娘身穿长袍,抱着那柄曲项琵琶行至阵中,长揖而拜:“殿下,此曲名为《象王行》,以战鼓佐之,当更显威势。”

李世民微微颔首:“请奏。”

——第一声鼓起。

“咚——!”

声如雷震,沙砾飞扬。

紧接着十面鼓齐鸣,鼓声层层叠起,似万马齐蹄、铁甲相击。

月娘提弦而奏,音锋锐利,如刀风破空。

她拨、挑、抹、勾,指下生金铁之声,

音势或急或缓,与战鼓交相激荡——

一鼓定乾坤,一弦破云霄。

鼓手们依月娘的节律起伏,鼓声愈急,阵势愈壮。

忽而一阵鼓声齐奏后停,琵琶独响。

清音似金铁流转,仿佛象王临阵,四野静默;

又忽转疾音,如群象并进、势不可当!

李世民胸中热血翻涌,只觉此曲有王者气,亦有天命之势。

曲终,鼓声化作余震,久久不息。

众军士皆热血上涌,齐声呼道:

“唐军必胜!勇猛无前!”

李世民朗声大笑:“好!此《象王行》,可为行军之乐!”

接下来便是试演那首还无人听过的《破阵乐》

月娘立于鼓阵中央,琵琶抱胸,神情沉静如水。

“殿下,此曲名《破阵乐》,为激军之音,不尚华辞,唯求勇烈。”

“可。”李世民一字而出。

鼓声骤起——一阵三击,急如风雷。

月娘抬手,琵琶声骤入。

起首低沉,似地底蛰龙;继而高昂,似凤鸣九霄

鼓与弦交错相击,一鼓一弦,若万军呼应;

一急一缓,如阵前攻守;

琵琶疾奏时,指下生火,鼓声似为铁蹄相随,

其势,如山崩地裂,雷霆万钧!

李世民立于阵前,铠甲映光,

心头血脉激荡,似有烈焰烧心。

他忽然举手,一声令下:

“以此乐为号——凡鼓起,唐军出击。”

全军将士齐声应诺,声震长空。

李世民回首,望着立于鼓阵中央的月娘。

她神情安宁,汗湿鬓角,指尖仍在微颤。

他低声道:“此曲,真破阵之声也。”

月娘轻轻拭汗,微笑道:“但愿此曲响起之时,天下之乱,已为殿下所平。”

风过旌旗,战鼓微响。从此,《象王行》为行军乐,《破阵乐》为战阵号。

它们的旋律,随秦王的军旗一同卷向西北,

也随唐军的铁蹄,踏开了天下初定的篇章。

武德二年三月,李世民平薛举之祸乱,战后被封为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镇守长春宫,关东兵马全部受他节制调度。不久又加授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

四月长安城的夜,月色清冷。已从战场归来的李世民披着战袍刚从太极宫中议事归来,承乾殿内灯火通明。下人们进进出出,人人神情紧张而兴奋。

“殿下,快!夫人要生了!”房门前的侍女急急迎上来。

李世民心头猛地一颤,脚步比上阵杀敌还要沉重。他在军中纵横多年,从未怕过刀光剑影,此刻却因即将成为父亲而心慌意乱。

屋内传来长孙氏的呼痛声,低而坚定,像在与命运抗争。李世民紧紧攥住手心,指甲陷进掌肉,直到血丝渗出才意识到自己几乎无法控制。

不知过了多久,婴儿清亮的啼哭声划破夜空。产婆喜极而泣,高声道:

“恭喜殿下!是个男孩!”

李世民只觉脑中“轰”的一声,仿佛天地骤然明亮。他踉跄着上前,望着怀中红嫩的婴儿,手指微微颤抖。那小小的生命蜷缩着,哭声清脆,却让他心头的空缺被一点点填满。

他抱过孩子,眼眶湿润。低声呢喃:

“从今日起,我不再只是将军,不再只是争权夺势的皇子。我是你的父亲。”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立下军令状般沉重。

转身望向床榻上疲惫的长孙氏,她虚弱却含笑,眼神温柔坚定。李世民心口涌上一阵酸楚,他轻轻俯身,唇贴上她的额头。

“你辛苦了。往后无论风雨,我必护你与他周全。”

窗外夜风拂过,带来长安城初春的微凉。李世民忽然觉得,这风不再冷冽,而是带着一种新的希望。

归京后,月娘按军律退回了流音坊。

一别数月,李世民在朝事间隙,偶然听到宫宴上乐师弹《破阵乐》,

那旋律虽同,却再无昔日沙场的烈气与魂魄。

他忽然心头一动,想起来一袭青衣,不着脂粉,笑容温婉,被军中人戏称为“秦王军中月”的女子。

宫宴后李世民并未回府,而是走进了流音坊,坊内香气淡淡,琴声若有若无。

一个少女模样的伎女认出了他,忙俯身施礼:“殿下……殿下怎会来此?”

李世民微微抬手:“月娘可在?”

那伎女低声道:“月娘姐姐今日并无客,独自于后院弹琴。”

他轻轻点头,循声而入。

月娘坐在月下,青衣如旧。

她并未浓妆,只在发间簪了一朵白梅。

指下流转的,是他熟悉的旋律——

却不是《破阵乐》,而是那首《清平乐》。

李世民负手而立,静静听着。

那一瞬,他忽然觉得,这夜与多年前的某个夜晚极其相似——

同样的烛影摇曳,同样的琴声低转,

只是,那时弹琴的人,眼中有火,如星辰坠入江流;而眼前这女子,眉间是一片静谧的秋水。

曲未终,月娘已觉来人,抬眸一望,怔在原地。

她缓缓起身,福身一礼:“殿下。”

李世民走近几步,笑意淡淡:“好久不见,月娘。”

她微微低头,语声轻得几乎被风吹散:“殿下功成而归,月娘未曾相贺。”

“贺可待,”李世民道,目光温和,“只是今日听宫中乐师奏《破阵乐》,我才发现,曲虽在,人不同,便少了魂。”

月娘心头一颤。她在军中无数次弹奏破阵乐,

也见他在帐外静坐,眉间藏着沙场的风尘与孤意。

“殿下谬赞。”她低声道,眼眸里是淡淡的情愫。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月娘抬眸看他一眼,那一瞬,她眼底的光,恰似当年舒涵的笑。

李世民忽然移开目光,心头微微一震。

他知道,那并不是她。

可他也明白——有些情,是命运的回声。它不会重来,却会在另一个人身上,轻轻再响一次。

李世民凝视着她,良久未语。

风从檐下吹过,灯影摇曳,他终于低声道:

“我原以为自己只怀念那曲,如今才知,是怀念你。”

月娘抬眸,眼中微微一颤。

他走近一步,语声低沉而真切:“月娘,你是好女子。所以我今夜前来是真心的,你若不愿嫁与我,我便不会再作叨扰。”

月娘的手指紧握琵琶弦,指尖微白。

她笑得极轻,却也极苦:“殿下是秦王,而月娘……不过流音坊中一乐伎。”

李世民沉默片刻,轻轻道:“可在我眼里,你是知音。”

烛火在风中摇曳,他的眼神温柔而克制,

那一瞬,月娘眼眶微热,泪光潋滟,却仍倔强地低声笑了笑:“殿下若肯当月娘的知音,月娘此生便托付给殿下了。”

李世民望着她,缓缓点头:“我从不轻许,也绝不弃。”

流音坊的一间小楼窗外的夜色深得像海,月光从纸窗斜落,映在她与他相拥的温情里。

他俯身将那弦轻轻拨动。一声低颤,似是应允,又似誓言。

作者有话说:“第七章和第八章全写的李世民的风流债,女主未出场,下一章女主就要嫁给别人了,可能这就是金手指的代价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六十二年冬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梦千年
连载中趁早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