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满这个名字是爷爷起的。
阿满是前几年去大城市干活的芳姐带回村里头的小孩,没人知道他是哪个男人的种。
芳姐少和村里人来往,村里人也不待见他们母子,背后嚼舌根猜测芳姐是因为哪些不光彩的原因才回老家避难。
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年冬天芳姐就因为癌症去世了。被发现是因为邻居一直听见隔壁的阿满在嚎哭,小孩声音极细,一声高过一声,无比瘆人。
芳姐倒在地上,没了气。婴儿床里的阿满没人照料,发着高烧。
纵使不待见,表面的人情不能落下,村里众人商量着帮芳姐办了后事。至于阿满……话题转到这儿,大伙没人敢接茬。
沉默良久,村里的纪老爹吸一口水烟,竹筒中的水咕噜作响,吐出乳白色的烟雾。“那就我了。”
纪老爹年逾半百,无妻无儿,住在村尾竹林后,养着一群土猫土狗,偶尔到村头副食店看人打几圈麻将,眯着眼睛吸水烟,回家前照常买上几升米酒。
这样的老头养一岁多的孩子,孩子能不能活这个问题没人关心,谁也不想无故再接过这个烫手山芋。
村里人没找到阿满的出生证明,芳姐也没给他上户口,不知道他到底叫什么名字,他被领养后,纪老爹就给他新起纪满这个名字。
纪满,忌满。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满则损。
然而阿满还未满就已经有损。
纪老爹没有过孩子,还是未断奶的娃娃,他只用养猫崽狗崽的方式带阿满,阿满也好养活,无病无灾,在粗糙放养中一天天长大。
阿满三岁也没学会说话,只呆呆看着人。
村里人说是芳姐死那年阿满就烧坏了脑袋,变傻子了。
纪老爹没在意,猫猫狗狗养多了,他也不在意傻不傻的,能活就成。
*
阿满到底还是学会说话了,但仍旧混混沌沌,脸上一副痴钝的表情。他替纪老爹去村头买米酒总被同龄小孩嘲笑是傻子,他只是一双烟水蒙蒙的眼睛看人,翘着唇对人无辜地笑,连敌意和嘲弄也读不懂。
他不仅是傻子,还是个怪胎。
都说纪老爹拿猫奶喂过阿满,阿满眼睛才会像猫一样,泛着幽幽绿光,一股邪乎劲儿。
没人同阿满玩,他倒不寂寞。他只喜欢凑在纪老爹旁边一起看京剧。他听不懂,但剧里头敲锣打鼓,夸张地哭夸张地笑,于常人眼中用力过重的表演,刚刚好是能刻入痴儿心里,被感知到的程度。
好人至善至美,坏人至恶至丑,两种极端让阿满挪不开眼睛。
纪老爹也会跟阿满讲些故事,人一旦老了就不免产生一种**,想要自己在时候仍然被记住,要年轻人知道也有人曾经年轻过。
故事很精彩,阿满喜欢听。过往的是是非非,人物之间爱恨纠缠,贪嗔痴怨,阿满觉得自己像在捡琉璃弹珠。
他记事起脑袋里对事物的看法总是雾蒙蒙,常人很快就能思考出的问题他却要思考两三秒,在天外短暂神游过才知道是什么意思。
对情绪的感受最为迟缓。如看脸谱,他知道什么是嫌恶和愤怒,却无所感,像看戏的人坐在戏台下抽离现实,觉得他们的表情有趣。
阿满喜欢捡起五彩的琉璃弹珠对着太阳,眼睛凑近去看,让弹珠折射出来的光刺进眼睛里,他想记住这些图案。一如他喜欢对着小小的镜子,描摹故事中众人的嬉笑怒骂。
爱,恨,怨,忧……只要在故事里,他就能把这些东西看得真切。
纪老爹说他演得很好。
阿满想,原来这个叫演戏。
*
纪老爹身体越来越差,阿满十六岁开始,纪老爹已经开始住到县里的医院去。
阿满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依然没有长进,在智力方面思考的速度只比正常人慢些,而记忆能力居然比正常人还要优秀。他考上高中,来到县城读书,不知道的人只以为他天生性格呆愣些。
十六岁。阿满在教室里听着课,门外的班主任突然轻敲门板,看向阿满,“纪满,你出来一下。”
医院来的电话。
纪老爹没怎么做挣扎,他不打算再花钱做手术,只打算顺其自然走完剩下的时间,尽量把钱都留给阿满。
老人握住阿满的手,阿满脸上并没有别的表情,依然是不沾染一丝杂质的纯真。“爷爷,你现在难过吗?”
老人早知道阿满性格,艰难摇头,“你……好好的……就行了。”
阿满果然又不理解了。
如果是故事里,他现在应该嚎啕痛哭,这表示他看重爷爷,他没做到,爷爷却不怪他。
爷爷到底在想什么呢?
*
又有一件事情找上门来,彻底扭转了阿满的命运。
“前段时间您提供了血液样本,这是DNA亲子鉴定报告,您的确是我们家先生十几年前被拐走的孩子。”
少发对面,西装革履的男人将一份报告轻轻推到阿满面前。
这之前,男人找到他,不紧不慢地同阿满说明,他极有可能是富豪人家走失的少爷。
富豪姓林,是A国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家。男人说着,停顿一瞬,观察阿满的反应。
阿满没什么反应,见他停顿不继续说下去,反而歪着头疑惑地看着他。
少年的眼睛很特别,是带了几分水绿的琥珀色,透亮水润,表情天真稚气,倒真像娇憨的猫儿似的。
他这双眼睛,从前村里人认为像猫怪,来了县城,人家说是混血才有这样的眼睛,又有很多人羡慕阿满这样的眼睛,夸他眼睛漂亮。
男人更确信阿满正是他们要找的人,林家祖上确实有外国血统。
现在结果证明确实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