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二担心地问:“要去请出栒山壁吗?”
栒山璧是姜家的传世之物,似乎和颌针鱼也存在某些联系。
每年的午月午日,姜家全族上下齐聚一堂吃炙鱼羹时,就要在起鱼之前,把这老物件请出来。
“暂时不用。”她摇摇头,鼻头微红,似有不适。
姜二说:“我让人准备点熏香。”
他知道她不爱来起鱼潭,说是颌针鱼有股恶臭味,但他始终觉得,她的不喜,是不喜姜家独有的种种,这些与现代社会完全不同的地方。
可这一代姜家人,在听声、闻物、辨识上的能力异于常人的只有姜大、姜二和族长姜觅三人。
但要说谁才是唯一,那必须是姜觅,她耳力堪比海豚,不仅能听到高频声音,还能与嗅觉联用,精准定位,判断环境信息。
起鱼控鱼制鱼,也只有她可以完全做到。其他人以血喂鱼,最多也只能做到安抚入定。
哗啦啦声不止,是颌针鱼又开始朝着假山的方向涌。
那是一块造型普通,约莫两米高,在中式园林里随处可见的假山。
假山底部长了一圈苔藓,淡金色的晨光照得苔藓青绿,倾斜入水的那一缕光影中,是起鱼潭中最大的那条颌针鱼在摆尾。
姨婆曾指着它对姜觅说:“这条从来不吃的鱼,也许比姜家存在的时间更为古老。”
姜觅死死盯着那条鱼,一分钟后,她发现鱼尾每隔三秒,就会摆动一次。
姜家有一种和砖有关、少用的控鱼法,名叫抱善。以砖为心,一连九步,延伸至起鱼潭中央,报以善行,利用水流让鱼平缓。
姜觅将古刀插后腰带上,选了个正好能走到古砖的位置,脱了鞋,赤着脚,双腿打开至与肩同宽,“深流起,心息合一。”
她念诵的同时,右脚脚尖在地上轻点,前掌前一秒触碰到地面,下一秒就一跃跳到一米远外,落地的位置靠左,她的掌心往起鱼潭一推,“柔波动,松缓入定。”
池水顿时涌动,从山石那倾泻而下的流水变得湍急,似直直砸入水底。水波滚动,浪花朝着东边推,在靠到鱼身上时,节奏放缓,似春风而过,波纹微荡。
“静水止,意引自如。”颌针鱼被水流推着动,冒出的水腥味飘浮在空中。
姜觅莹白的手指一弯,似握住了一缕寒凉的风,游刃有余往一撇,聚集的水腥被打散。
她开始用脚尖在地上画了个圈。接着第三步,第四步,直至走到第八步。她每跃动一次后,就会让整个脚掌心用力贴地。每动一次,就念诵一次,“静水。”
八个动作后,她正好入水,站在那块古砖边,垂在脸庞的长卷发随风飘动,细长的眼尾一凝,原先挤在一起的鱼朝外散开。
旁人看不出这古砖的特殊,因为雕刻着动物图案的那面藏在水中。
古砖上描绘的是一种叫作混沌的凶兽,长须长鬓长尾,六只腿,还对着一团火焰。
姜觅眼眸微垂,伸出双手,掌心朝下,直至那条古老的颌针鱼游到她面前,她似感觉到了般,做了个下压的动作,并拢的五指
微微倾斜,从左到右,重复几次,似在轻轻抚摸颌针鱼。
鱼群逐渐回到水中,不再朝着一处蹦跶。
万籁俱寂,她说:“去。”
最大的那条颌针鱼,嘴巴从上往下一动,自然摆动鱼尾,领着鱼群朝四周散开。
起鱼潭归于平静。
姜觅的背上黏糊糊的,想来是伤口渗血,和布料粘在了一起。她指指姜大压在裤口袋里,正在持续震动的手机,“接吧,响了很多次。”
姜大点了下头,掏出手机,按下通话键。
“姜大哥,门口来了两个男的,其中一个说自己有一块奇石要给当家人看看。”
“奇石?”姜大问。
“不知道,他说只有族长能看。”他话音未落,那头有人嚷了句,“怕不是《红楼梦》里的通灵宝玉咯。”
这话一出,打电话的人也笑了下,没能忍住说:“抱歉打扰长老了,这人应该是个骗子。”
姜二的记挂着姜觅的身体,翻了个白眼要走,“不管他,我们先走。”
姜家在古代有养门客的传统,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就算家族没落了,也时常有奇怪的人登门。
“打……”打发掉几个字说了一半,姜大看到姜觅冲自己摇头,改口,“来者是客,请他们进来用饭,按照新客的礼仪招呼,等十点后带到会客厅说话。”
“好。”
电话挂断,再度有哗——哗——声,回头一看,是颌针鱼又在往东边挤,它们势头比先前更猛,引得水波翻涌,拍得水花到处都是。
旭日东升,洒下的金色阳光璀璨,水面波光熠熠,让人看得不太真切。
姜觅说:“姨婆曾说,鱼若有变,姜家就变。”
姜大蹙眉:“刚打电话来汇报的管事是负责东门的。”
姜二不安地说:“我听老姜说过,上次鱼变是三十八年前,鱼突然死了一大半,老族长晕倒后卧床不起……这活蹦乱跳的,应该不影响吧?”
故事灵感来自《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ci鼠,见则其邑大旱。??chi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鯈,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