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无声的问候
苏曦给早已失效的号码发出“我也是”的短信,完成一场无声的告别与和解。
一、同学会的涟漪
深秋的校友会安排在母校旁的酒店,苏曦到場时包厢已坐满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她选了靠窗位置,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茶杯边缘,目光掠过墙上投影的旧照片——高三毕业照上,陈默站在最后一排左侧,嘴角抿成倔强的直线。
“听说陈默公司去年上市了。”邻座女生突然压低声音,“但他太太好像常年住在疗养院……”
苏曦端茶的手微微一颤,热水溅在桌布上晕开淡黄痕迹。她低头整理餐巾,听见自己心跳在喧闹人声中格外清晰。这时当年班长举杯号召合影,她被簇拥到前排,闪光灯亮起时恍惚看见门口闪过一个身影——深灰色风衣,侧脸轮廓瘦削如刀刻。
“陈默刚来过又走了。”摄影同学翻看相册时随口说,“说是有急事,留了份校友基金捐款。”
苏曦借口透气走向露台,夜风裹着桂花香拂过脸颊。她想起大三冬天,陈默骑二手自行车载她穿过积雪的操场,车链脱落时他脱外套包住她冻僵的手,自己徒手修理到指节通红。那些被时光打磨得模糊的细节,此刻像褪色照片突然显影。
二、真相的拼图
聚散场时,当年同桌林小雨塞给苏曦一个牛皮纸袋:“陈默托我转交的,说是你落下的旧物。”袋身轻飘飘的,却像装着整个青春的重量。
回家后苏曦在台灯下打开纸袋,里面是张泛黄的物理竞赛准考证。背面用铅笔写着密密麻麻的算式,角落有团墨水晕染的痕迹——她认出那是自己当年着急时甩笔留下的。更令人心惊的是准考证夹层里的医疗单据:陈默父亲肝癌晚期诊断书,时间恰在他们分手前两周。
她终于拼凑出完整的真相:那个雨天他爽约去看老师,是因为父亲正在抢救;她抱怨他总在打工时,他正凑着手术费;就连最后那句冰冷的“好的”,也是他在病房走廊用颤抖的手打出的。
月光透过纱帘,苏曦将准考证贴在胸口,仿佛能触摸到十八岁陈默的温度。这些年她以为的背叛和辜负,原来是一个人扛下所有的沉默守护。
三、平行时空的回响
次日清晨,苏曦鬼使神差走到陈默公司楼下。玻璃幕墙在朝阳下闪着冷光,她看见大厅展览墙挂着创始人简介——照片上的陈默西装革履,眼神却比少年时代更寂寥。
“他每天七点来办公室,总带着便当盒。”保安闲聊般说,“有次我看见盒里就两个馒头,怪心酸的。”
这句话击碎了最后防线。苏曦想起闺蜜说过,陈默妻子因抑郁症长期疗养,他坚持不离婚是因承诺过“照顾一生”。原来有些人用离开成全爱,有些人用孤独履行爱,都是爱最悲壮的形态。
她转身离开时,一片银杏叶落在肩头。就像高中某个秋日,陈默悄悄从她发梢摘落叶,指尖碰到她耳垂时两人都红了脸。??有些瞬间从未消失,只是被岁月收拢成标本??。
四、迟到的和解
周末整理书房时,苏曦发现女儿藏在她诗集里的画:两个小人手拉手站在彩虹下,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妈妈和叔叔”。她怔怔看着画,想起上月带孩子去公园偶遇陈默,他蹲下身给小姑娘系鞋带时,侧脸柔和得不像话。
??那一刻她突然明白,真正的释怀不是遗忘,而是带着所有痕迹继续前行??。就像陈默选择承担婚姻责任,她选择珍藏青春馈赠。他们像两条曾交汇的河流,各自奔赴不同海域,却共享着源头的雪水。
黄昏时她登录尘封的校友邮箱,给陈默发了七年来第一条消息:“看到准考证了,谢谢。”一分钟后收到回复,只有系统自动生成的收件回执。但苏曦知道,有些问候本就不需要回应。
五、无声的告白
深夜哄睡女儿后,苏曦打开铁盒,将准考证与草稿纸并排放置。这些承载着青春信物的旧纸,在灯光下像展开的翅膀。她拿起手机输入那个倒背如流的号码,编辑又删除,最终只留下三个字:
“我也是。”
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时,窗外掠过夜航的飞机灯。她想起十八岁生日那晚,陈默指天幕划过的航班说:“以后我带你去所有想去的地方。”而今他们散落在不同航线,却共享同一片星空。
这条永无回复的短信,是他们给彼此最后的晚安??。
(第十九节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