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多亏陶家外祖母带着陶田时而帮衬,她们才能在村里立足,两户人家就此亲近起来。

接受的帮助多了,林婶就同陶家外祖母开玩笑说以后要把林珊许给陶田当老婆,两家人成一家人。

陶田的外祖母当时一听就心动了,自己的亲外孙口齿不利索,以后亲事上还指不定怎么受挫,再看林珊小小年纪学习就好,长得也文静娟秀,便笑抿着唇答应下来。

这件约定俗成的喜事,两家都没有往外讲,怕给孩子们带来负担,但平日相处起来却更亲亲密密了许多。

陶田自小受外祖母教育,哪怕对林珊并没有其他方面想法,也依旧把林家母女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才有了之后打工供其读书生活的行为……

“她们怎么能这样!也太无耻了!还有脸上门问你租房子……”听完故事的顾桩义愤填膺,仿佛是自己遭遇了骗钱骗感情的事,想起来就着恼。

“这跟外面那些诈骗犯有什么区别?”顾桩咄咄抱怨着,“噢,哄你给她们卖命,完了再一脚踢开?”

陶田笑看着他,好像看顾桩说话,比话题本身更有意思。

“哥,你还笑!”顾桩幽怨地瞥向陶田,“那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对那个林珊到底什么想法?”

陶田牵着顾桩的手,摸着上头的茧子摇了摇头,他能有什么想法,他的想法都是眼前的人。

顾桩见状心头稍稍安稳,不过还是有些难以言喻的不定。

他对林家母女打心眼里抵触,决定下回她们若是再敢上门来,他就提着棍子赶她们出去,顺便再替陶田把钱要回来。

但不知道是不是被陶田吓着了,母女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没到顾家村露面,也算她们识相。

*

十一月下旬的时候,老天爷开眼,终于淅淅沥沥下了几场秋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更冷了,陶田和顾桩不得不穿上袄衣与厚袜,睡处也从客厅地铺换到了二楼床上。

顾家小院建造的时间久远,顾小叔一家住进来也只是简单装修了下,夜里总有寒风从不知哪个犄角旮旯的细缝吹进屋子里,让人夜不能寐睡不香甜,与旮沓村陶家新修的暖炕还是比不得的。

两处房子一处适宜夏居,一处适宜冬住,显然冬天在陶家过冬会更好些。

不过离过年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况且屋后地里的冬菜还未长成,七八十只成熟家禽与菜棚菜筐的转移也是个难事,两人都不急于一时决定。

就在秋雨下完,气温低破十摄氏度的时候,顾家村来了生人,是一队开着货车从南方来的卖杂货贩。

他们被村里的干部拦在了外头,不允许进入村子,但架不住村里人想买东西,所以村口竖起了条警戒线,双方站在安全距离外做着买卖。

诸多打开的货车厢里堆积了不少南方货物,从日用百货到特色食品,甚至还有海边的海带海虾等干货。

顾桩拉着陶田去凑热闹,一看见海里干货顿时走不动路了,他还记得陶田做的那碗面的滋味,香得让人念念不忘,当即恨不得立刻打包买下。

村民们看中的货物也多,七嘴八舌问货贩们怎么卖。

夏收时节,上头下来收购庄稼,种地的家家户户基本都通过卖菜得了一大笔钱,之后的小半年里又没个花钱的地方,口袋里的钱早放不住了。

众人都表现得分外豪气,大有大包大揽尽数买下的意思。

然而未曾料想,这帮从南边来的货贩子并不收钱,他们只收米面杂粮,抑或是其他的经济农作物,以种类和质量算兑换量。

换句话说,便是通俗易懂的以物换物。

这个说法一出来,顾家村的村民们顿时不干了,哪有这样子做买卖的,还钱不值钱了。

很显然顾家村民众不是货贩们遇到的第一批对此产生疑问的人,他们并未混乱,由其中一个领头的贩子出来解释。

“老乡们,现在外头的行情就是这样,没有收钱的了,全都得用东西换……”带着口罩的贩子头头压了压手,“不信你们出去打听打听,外头市面上都是这样的。”

“我们一行人从南边来,这里是最后一站,再往北就不去了,过些天再冷些我们就打道回南方……”贩头子挥手一指身后几辆货车上的货物,声音高昂,“所以你们要换东西得趁早!”

货贩们带来的消息简直惊人,私有市场上钱币失去购买力,那叫他们这些揣着钱外什么也没有的乡下人要怎么办。

众村民议论纷纷,比起先前的争先恐后,这下都踌躇犹疑了许多,主要还是怀疑贩子们消息的真假。

这一天,这些从南方来的货贩没能做成顾家村一单买卖,他们也不着急,在休憩了半晌后,又开着货车去其他村镇上了,说是过几天再返回来。

村里有人好打听,从货贩子那问来他们以前是跑运输的,如今避开道路上的拦截点,专做南北倒卖的生意,发发疫难财。

顾家村没电没网,当今的时事早不知道了,但货贩们的话却渐渐被更多的人相信,因为今年秋播绝收,众所皆知。

贩子们离开后的几天里,许多人家都开始盘点自家有无多余可以交换出去的东西,顾桩也拉着陶田在家里寻找。

不过看过来看过去,还是只有家禽生的蛋可以拿出去换,量也最多。

三天过后,当货贩们再一次路过顾家村的时候,村民们反应热情了许多,捧着自家挑出来吃用不到的作物,要求换东西。

陶田与顾桩也拎着两大篮子生蛋到村口想换干货,这些蛋是他们近几日攒下的,为此还回拒了许多来买蛋的村民。

可惜好事多磨,货贩们看着他们的蛋摇了摇头,并不收下,语气里带着些可惜:“我们不收蛋,路上不好运。”

生蛋容易碎,运输成本很高,难怪贩子们都不肯接。

“这怎么办啊?”顾桩有些丧气地看着货车上令人眼馋的海鲜干货,距离上一次见到已经少了很多,想来许多人买。

陶田拍了拍他的肩,提醒道:“腌……蛋……”

顾桩闻言眼前一亮,没错,他们还有腌蛋。

之前卖掉的只有数批鸡鸭腌制蛋,而鹅蛋要等两个月,算算时间头几批差不多相继可以开坛了。

“那你们腌鹅蛋收吗?自家鹅生的蛋腌的,外头裹着黄泥,路上应该不怕碎……”顾桩尝试着问道。

有个货贩感起了兴趣:“什么样的?你拿来我看看?”

“行,那你把那些先给我留着……”顾桩挥手指了一片自己看中的干货,忙不迭拉着陶田抱起两篮子蛋直往小院里跑。

怕腌蛋又被人问各种问题,顾桩索性烧熟一颗后,同陶田一道搬着坛子去了村口。

货贩们没吃过顾家小院出产的腌蛋,个个都好奇着支棱脑袋看。

顾桩也不小气,将蛋剥出来,一人一块地分着:“你们尝尝看,行不行……”

他说这话时,底气十足,因为已经事先同陶田一起偷偷掰了小块尝过,味道没出错。

货贩们尝完也连连点头,这样的半熟品最受人欢迎,说不定还拿不到南方,半道上就能卖完。

讨价还价了一会儿,顾桩与陶田用三坛近百颗腌鹅蛋换到了一大叠海菜干货,以及一些墨鱼嘴和乌贼干,当然坛子还是要还回来的,双方都很满意。

南方货贩们走后,陶田和顾桩趁新鲜吃了好几顿海鲜紫菜蛋汤。

有时是配饭,有时是配酱拌面,大冷的天,热乎乎来上一顿热食,怎么吃也吃不够,鲜得让人恨不能咬掉舌头。

不过也有让顾桩感到忧愁的,比如他不知道要怎么给家里的蛋重订价格。

与货贩们的贸易打乱了村里一直以来的以钱买物原则,顾桩拿不准是否应该要就此更换标准,比如以后不收钱了,也换成收米收杂粮。

看他这么纠结,陶田摸着顾桩的脑袋,带他去看家里的存粮。

粮食还是那么多,足足六袋大米,够他们吃好久好久。

而村里人呢,他们很多都是夏天才回来的城里人,没有根基没有存粮,还有那些不幸遭遇火灾的,就更别提了。

两人在顾家小院里的日子要比外人好上许多,在保证自身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或许也可以稍微帮帮别人。

“哥,我知道了。”顾桩眼睛亮晶晶的,眼前好似豁然开朗。

青年面皮白净,温润得像是美玉,陶田忍不住亲了亲他生嫩的脸。

于是顾家小院里的卖蛋价格一直没变,惹得很多上门来买蛋的人都夸顾桩和陶田心好人实在。

但也有人趁水摸鱼,花钱一次性买掉好些,如果自家吃也就算了,关键他们是拿去跟其他村里买不着蛋的村民换米粮,类似黄牛垄断。

十里八乡就这么大,没多久就被不愿挨宰的乡亲们传到了顾桩的耳朵里。

这种事情听来就让人生气,顾家小院当即宣布了限购,每天每人只能买两颗蛋,多的不卖。

话说顾桩的这个举措一出,买蛋倒卖的现象确实好了许多,但坏的人也坏,雇了家里亲眷邻里一早就来排队买蛋,狷狂得不行。

顾桩已经不记得自己是送走了第几个来告诉他外头有人倒卖他家蛋消息的村里人,如今看来好像除了变更交易方式,也没其他的路好走。

既然是大势所趋,顾桩在与陶田商量过后,决定将生蛋的价格改为半两生米换一颗蛋,也就是一斤米换二十颗蛋,蛋的种类不分,统统一个价。

这可比那些倒卖的便宜得多,但两人万万没想到,大部分上年纪的村里人并不买账,甚至还埋怨他们随意胡乱提改价格。

按原来的方式,只要排队排在前头,十块钱一颗的蛋总有机会能买到,可如今变成用米换蛋的方式,大家就觉得自己亏了。

毕竟对于老年人来说,早起排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排一早上的队能换来两颗蛋,感觉像是白得的一样。

之前还客客气气的村民们一下子变了态度,来顾家小院买蛋的人数也少了许多,来来去去还是其他村里那几个熟客照顾生意。

他们仿佛是要给顾家小院压力,让价格再变回去似的。

顾桩心里不得劲,也懒得在卖蛋上多费心神,每天固定到点关门去屋后同陶田一起干田里的活。

生蛋卖不出去就卖不出去好了,留着做成腌蛋也使得,总有人会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垂涎

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

我,十凶真龙

欢迎进入梦魇直播间

万人迷的跟班也是万人迷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末世之病毒世界
连载中酥肉曲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