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会昌四年阴历七月十日(西元844年阳历七月二十八日),沔王李恂下葬于京兆府万年县崇道乡赵村界的皇家墓园内,和他的愛妻郭敏合葬。李恂享年虚岁只有三十七。他的生母杜秋与养母郭莹都活过了他。
这时候,他的养母郭莹已是太皇太后,不必参加亲王的葬礼,也就没有驾到。他的生母杜秋则加入了送葬行列。
到场的皇亲国戚们都以为,杜秋是远从润州(后世的江苏省镇江市)赶来。这自是由于他们都听说过,杜秋已被贬为平民、遣归故乡了。他们皆不知,杜秋在离京九年后悄悄回到了长安,寄住在三弟杜悰家。不过即使他们知情,也不会大惊小怪。既然,裁决杜秋返乡的文宗皇帝已驾崩,谁还会在乎杜秋是否仍然待在润州呢?
在大暑节气的烈阳下,杜秋戴着帷帽,却没放下帷帽附带的面纱,露出了憔悴的面容,让认识她的皇亲国戚都看见了她。这样,无论以前他们知不知道李恂的生母到底是谁,现在都知悉了。
李恂的墓志铭是他三舅杜悰的亲信孙瑴所撰写,就写明了生母姓杜。这篇墓志铭写道:
周尊叔父,独举龙章之旗;汉建诸王,亦裂犬牙之地。我唐制法,兼而行之,亲亲之隆,有自来矣。沔王恂,宪宗皇帝第十子,母杜氏。惟王毓德皇闹,禀方紫极,其幼也,克岐克嶷;其长也,曰孝曰忠。容止必慎于闲邪,周旋未尝乎逾矩。自锡之土宇,懋乃宠光,满而不盈,谦以自牧。方期永锡难老,长庇灵根;如何景命不融,奄随物化?以会昌四年四月十六日薨,盖春秋卅七矣。皇情恸哀,罢朝三日。感曲阜之遗美,悼河间之令名。乃命侍臣,志于幽石。以今年七月十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崇道乡赵村界。臣瑴次当执笔,谨为铭日:
昔在帝宪兮,圣祚益昌;上嗣飞天兮,其下惟王。
惟王之德兮,芬馥汪洋;如松之茂兮,如兰之芳。
帝曰叔父兮,锡尔南方;翼子承孙兮,受福无量。
如何不淑兮先秋霜,卜佳城兮白云乡,于嗟灵兮归此堂。
唐朝的墓志铭总是辞藻华丽,而语焉不详。这一篇亦如是,根本没写李恂的卒因,只用“景命不融,奄随物化”八个字匆匆带过。杜秋含泪凝视着李恂的墓碑,默默阅读到了这八个字,不禁越发泪如泉涌…
李恂是虔诚的佛教徒。然而,他的墓志铭只字不提这一点,因为,他的侄子皇帝李瀍正在大力铲除佛教。
笃信道教的李瀍一方面不信佛,另一方面也不满佛寺占用了太多土地,又不纳税,况且民间还有很多壮丁只为逃避兵役或徭役,出家为僧,以致在人力物力方面,佛教都不仅毫无贡献,反倒予以大量耗损。在雄心勃勃的青年皇帝李瀍眼中,国家很需要兵源,也需要财源,才做得到扫荡藩镇、平定边疆。简言之,李瀍自认出发点是为国为民除害,才要消灭佛教。
从会昌二年(西元842年)开始,李瀍就着手没收佛寺财产,并且派人调查各地僧尼,勒令不够严守清规者一律还俗,迫使京城长安一地就有三千多名僧尼还俗。李瀍既在民间大举拆除了一座又一座佛寺,自不容许皇室成员拜佛。大明宫的佛寺大福殿上了锁,十六王宅的安福寺则干脆铲平了,土地改为兴建新屋之用。
沔王李恂很难忍受安福寺在一天之内被夷为平地!那是他为亡妻郭敏供奉长生牌位的庙宇,曾让他朝夕祈求将在来生重逢敏妹。一旦没有了安福寺可去日日敬拜,李恂就像失去了灵魂的归属,一颗心变得恍如孤魂野鬼一般飘飘荡荡…
原来,李恂从小就很有佛缘,他很喜欢从襁褓时期就一直戴在胸前的白玉小佛塔坠子,而大明宫的大福殿更是他童年最愛去的地方。李恂的童年过得很寂寞,虽有个同父异母弟弟李怡是养母郭莹的侍女郑萸所生,也住在郭贵妃寝宫,但李怡有口吃的毛病,最怕讲话,总躲在他生母郑萸身边,不出来玩,李恂小时候就没有玩伴,只有父皇驾临郭贵妃寝宫时,会逗他玩。
李恂的父皇李纯很早就明言了郭贵妃只是恂儿的养母,但说要等恂儿长大成人才讲出生母是谁,免得恂儿跑去找生母,郭贵妃会不高兴。这是儿童听得懂的话语,李恂就不多问了。他从此悟出了为何自己与母妃之间总有距离,不像李怡与他的同母妹妹李玄能够整天围绕着他们的生母郑萸打转,跟进跟出,而从不惹郑萸厌烦。
童稚的李恂经常自怜孤单,唯有让保姆带到大福殿去烧香祈福之时,他望着佛像的慈眉善目,就感受到了关注。随着他识字越来越多,他主动钻研宫廷学堂并未列入教材的佛经,而在虚岁十一那年读到了佛祖的传记。他获知了佛祖原本是一位王子,却抛弃了荣华富贵,到处流浪,只为寻求关于人生种种疑问的解答,进而普渡众生。当时尚是孩童的李恂深受感动,决心将要努力效法…
从那一天起,李恂就有心远离杀生罪孽,不沾荤腥,只是此一想法暂时不易实行,因为每当他父皇来享用郑萸做的麵点,他都必须和母妃、弟弟、妹妹一起陪侍父皇用膳,而父皇总说恂儿正在长个子,要多吃肉!直到他父皇驾崩后,他在虚岁十四那年受封沔王、迁入十六王宅,每天得以自行选择食物,他才总算做到了三餐纯素。
在十六王宅,亲王们的起居皆由太监们服侍,也趁机监视,但凡是发育接近成熟的少年亲王,皆可委讬宦官总管从大明宫挑几名宫女来作婢妾。他们成婚之前,都拥有姬妾成群。只有李恂例外。年少的李恂自从听信了养母郭莹对生母杜秋的毁谤,愤恨生母杜秋跟皇兄李恒私通,他对女色就起了强烈的反感,而他对男色也没兴趣,宁可守身如玉,甚至上书给皇兄,禀告有意出家。偏偏,他的皇兄李恒非但不准,反而敦请母后尽快为十弟物色对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