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了,杨桦来青山村接于乔,还带来一个消息。
杨庆生和王小梅昨日已经成亲了。
这事儿实在出乎意料,于乔那日还断言说杨庆生沾了赌背了债,杨发都出面到处借钱了,这婚事肯定得黄,没想到他还真有点儿本事,真能把人娶回家。
“桦哥,他俩成亲没朝你要礼钱吗?”
村里手头宽裕的人家才能包礼金,其他人要不就是送鸡蛋,要不就是拿点儿山野货,这些都是稀罕玩意,平时都舍不得吃呢,大家也都这么送。
杨桦抬手比了个数,“我同两个叔叔一样随了五十文。”
“应该的,咱们自立门户了,就算再不愿意也不能失了礼数让村里人笑话。”于乔点头同意,又好奇问,“后娘啥表情,又嫌少啦?”
“她哪里顾得上礼金,眼睛就盯着王小梅带来的嫁妆呢。”
于乔光是脑补就能想到张小曼那副贪婪的模样,忍不住笑出了声,“这回她也算如愿了,终于傍上了这个家底殷实的亲家。”
刚回到家,杨小东就跑着过来了,嚷着说,“嫂子,你这几日没在家,可是错过好多事儿呢!”
一对上哥嫂他话就变多了几倍,跟在于乔后头边准备明日摆摊的食材,边同他说,“我娘说那摆席的肉都是王老五拿的,气派着呢,我长这么大出去吃席可从没见过这么多肉,嫂子现在村里人都说杨庆生有出息,娶个这么贤惠的媳妇儿,又有这么能干的丈人,把大伯娘乐得脸都开花了,可是风光呢!”
于乔见他小嘴叭叭的没停过,笑着打断,“行了,旁人日子咋过咱们也不羡慕,我也要跟你说个好玩儿的事儿。”
他把于正救了齐玉回家的事儿当个话本似的讲给杨小东,把这孩子唬得一怔一怔的。
杨桦在一旁静静听着,心道他家乔哥儿还真有做说书先生的天分。
又能去摆摊了,几日没去于乔也怕好不容易积累的客人都走光了,急得要早点去镇上。
今日天气好,杨桦特意换了那身新衣裳。
于乔细心地帮他抚平肩膀处的褶皱,满意地拍拍他的胸口,给他鼓励,“桦哥你放心去参加诗会吧,你们是不是要斗个诗比个赛赢个彩头之类的,赢不赢不重要,你这一趟能和那些书生说说话交交朋友就好了。”
杨桦坐在炕边把人搂在自己怀里,鼻尖嗅着于乔身上的皂角香,慢慢平复着微快的心跳。
“小乔,先生说参加诗会的有很多学子,还有什么大人物,我之前从没去过。”
他点到即止没有明说,可朝夕相处这么久于乔早已了解他的性子,他不爱说话,更不爱交际,定是去人多的场合会紧张。
一个轻柔的吻落在他凉凉的唇上,于乔抬手搂住他的脖子,又啄了下他的侧脸,亲昵地同他说笑,“一个诗会而已,论样貌你是拔尖儿的,论才华你熟读经史,咱们也不输他们,所以放心去吧,说不定还有好酒好菜呢,多吃点儿再回来。”
“行,就听小乔的。”杨桦心安,只腻歪片刻就带着人出发去镇上了。
杨柳村的人大多都务农,除了几个有手艺的平日里也能赚钱外,其他人农忙时上地干活,农闲时也就是靠山吃山,捡点药材,或者砍点柴火去镇上卖一卖,想对付点儿家用都难。
可看于乔和杨桦,前段时间摆摊卖搓衣板,这段日子又去卖吃食,听从镇上回来的人说,他家东西卖得贵,但摊子前都是人,不用两个时辰就能卖完收摊。
村里人嘴上不说,心里也都留心观望着,那摊子日日摆,别管挣得多少,那可是每天都有进项,日积月累的赚的可比他们这些庄家人多多了,也有人感叹,看看人家咋这么会赚钱呢!
许是郊外梅园要办诗会,街上的年轻人都多了不少,都是清一色的长衫,一副读书人的打扮,这么多风雅的书生凑在一起,确实吸引了很多未出阁的哥儿和姑娘的目光。
摆摊这条街是通向梅园的唯一一条主路,往常也有人走小路过去,但是刚下过几天的雨,小路肯定泥泞不堪,谁也不想沾了一身泥巴去诗会,那真是丢了读书人的面子了,所以都聚在主路上,倒是给这条街增添了人气。
于乔担心的问题也没出现,刚支好摊子,队伍就排了十多号人,都知道他家的芋泥凉糕限量,早早地就来候着了。
杨桦去了方先生家,摊子上只剩于乔和杨小东,两人有条不紊的收钱打包,配合的还不错。
面前的两个书生一胖一瘦是生面孔,挨个问了糖水和凉糕的价格,最后两人分别买了这两样东西,说是先尝尝鲜。
于乔实视线随意一扫,隔壁的面条摊子和包子铺前也坐着几个书生,估摸都是来参加梅园诗会的。
那两个书生坐在小马扎上小声聊天,其中一个边品边感叹道,“张兄,没想到这个小镇上还有这等美食,比咱们县城的合味斋的糕点还好吃。”
他身边体态丰腴的白面书生附和,“合味斋也就是玫瑰饼还算招牌,其他的点心我觉得味道一般,再说了,咱们在县城也没见过卖这种点心和糖水的啊,奶香馥郁,入口软绵,甜而不腻,这东西若是在合味斋起码要卖十文钱以上。”
“你说得对,等诗会结束咱俩回来时再买一些带回去,给我小妹尝尝。”
“就这么说定了,那我也买几块,回去自己吃。”
摊子前人流不断,于乔也没留心他俩说了啥,只顾着招呼眼前排队的客人。
街上的书生们吃饱喝足都往郊外梅园的方向去了,方先生带着方子铭和杨桦一起坐了好友的马车,马车脚程快,他们到时只有十多位学子聚在亭子下闲聊。
方先生的好友万宝是位举人,因着身体原因也不带学生,只在家读书作画,修身养性,最喜欢参加文人的聚会,这次也是他要求方先生把学生都带来见识见识的。
四人下了马车径直去了门口一处小亭子里坐下休息,万宝颇为神秘地说,“今天要来的大人物,我打听清楚了,正是院试派来监考的学政大人,这位学生本就是咱们青县人,这次虽不能监考本县,但也能趁这个机会带家人一道回乡省亲,县里的书院特意办这个诗会也是为了拉拢关系,如果能给咱们县的学子指点一二那就太好了。”
他话音刚落,方先生便惊叹一声,“真是学政大人!我猜得没错,要不怎么会这么大阵仗,连县城阳山书院的学子都来了,秀才童生更是齐聚在这,这不都仰仗学政大人的名声嘛,子铭杨桦你俩可得好好表现,给为师争面子!”
方先生对这两个学生寄予厚望,方子铭腼腆地挠挠头,眼神不住地往一旁坐得端正的杨桦身上瞟,“大伯,我不给你丢脸就行了,争面子的重任还是交给杨兄吧。”
“你这孩子,还未开始比赛就泄气!”方先生瞪他一眼,侧头端详着杨桦。
豪不夸张的说,杨桦虽然出身乡野,但从没畏畏缩缩,身上自有一种温和从容的气质,人少时沉静,人多时也能融入其中,既不争锋芒也不会让人忽视。
况且单看长相那也是一表人才,这么多的书生有哪个能比得上杨桦。
他有预感,今日的诗会,杨桦必然会得到在场学子们的关注。
万宝也点点头,肯定地说,“方兄不必担心,就算和县城的学子们相比,你这俩学生也是不落下风的。”
方先生欣慰地笑了,杨桦则一直倾耳听着,心里在默默思量没出声。
按常理来说,临近院试,学政们要巡回监考,又要避嫌,哪里能有空闲大张旗鼓地参加什么诗会,说不定这位学政大人今年压根没有巡考的任务,只是单纯回乡省亲的。
也许有人早就料到,但学子们的想法都一样,甭管能不能得到指点对科考有帮助,单是有机会让学政注意到,留下个印象就知足了,科考的路还长呢,说不定啥时候这段缘分就用上了。
几人聊天的功夫,周围渐渐热闹起来,梅园内的学子们都到齐了,粗略一扫,也得有七八十人。
他们所处的小亭子偏僻,人群都聚在中心带回廊的大亭子里,凑近了一瞧,中间几人正在品茗赏景,热络地交谈着。
杨桦自然认不出都是哪些大官,方先生在一旁偷偷告诉,“坐在左侧的是咱们县太爷,焦县令,身边的是陆师爷,右侧那位估摸就是学政大人了,面生,我也没见过。”
“一会儿有机会就尽情展示,但是切记,千万要注意言行,不可惹麻烦。”方先生嘱咐道,“临近考试,咱们要稳妥,知道不?”
方子铭和杨桦连连点头,这么多人的场合方子铭也是第一次来,看着可不像往常一样放松,他打定主意一会儿就跟着杨桦,旁得人他都信不过。
正越过肩头偷偷瞄着人群呢,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方子铭眼睛尖,一眼就看出那个侧脸是杨庆生!
“杨兄你快看!那不是杨庆生吗,他咋也来了!”
杨桦顺着他指得方向看过去,不仅看到了杨庆生,他身边的人杨桦也记得,正是那日在摊子前找麻烦的周文瑞。
五一唯一的活动,是出去吃碗麻辣烫,其他时间都在躺着睡觉哈哈哈[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章 梅园诗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