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风波之后,林凡栖和宋知语离开的决心已定,开始默默地收拾行装。家里的气氛凝重而忙碌,五岁多的林绾心似乎也感知到了什么,变得比平时更安静。
她一个人跑到九叔院子,看着他坐在那张老旧的藤椅上,摩挲着他那根光滑的拐杖。阳光透过葡萄藤的叶子,在他清瘦的脸上和那根深色木拐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鼓起勇气,伸出小手,轻轻碰了碰那根拐杖,仰起脸,大眼睛里盛满了好奇与关切:“九叔,你为什么总要扶着它走路?它很累吗?”
林硕人正在闭目养神,闻声睁开眼,看到是小绾心,严肃的脸上瞬间柔和下来。他拍了拍身边的石凳,示意她坐下。
“不是它累,是九叔的腿累了。”他温和地解释,语气里没有一丝阴霾,仿佛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
“腿为什么会累?”
“因为它里面有一根小小的‘线’,像灯绳一样,在你九叔出生的时候,不小心被碰了一下,有点不灵光了。”他用孩子能理解的比喻,轻描淡写地描述了腿部神经的损伤,“所以这条腿就没那么大力气,需要这根木头朋友帮帮忙。”
小林绾心皱着小眉头,认真地思考着这个“灯绳”的问题。她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露出害怕或怜悯的表情,反而伸出小手,像抚摸小猫一样,轻轻拍了拍九叔那条无力的右腿,然后用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语气,一本正经地说:“那九叔,你就有了一个会走路的椅子啦!想坐的时候,‘咚’一下就坐下了,都不用找板凳!多好呀!”
林硕人愣住了。
他这一生,因这腿疾,听过太多或惋惜、或歧视、或刻意回避的言语。他从最初的愤懑到后来的麻木,早已习惯用沉默和疏离来应对。却从未想过,会从一个五岁孩童口中,听到如此……别开生面的“安慰”。
这哪里是安慰?这简直是一种充满童真智慧的全新解读!把缺陷看成便利,把束缚视为特权。
片刻的错愕之后,一阵发自内心的、低沉愉悦的笑声从林硕人的胸腔里震荡出来,笑得他眼角都沁出了泪花。他伸出宽厚的手掌,揉了揉林绾心柔软的头发,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轻快:“哈哈哈……好,好!绾心说得对!九叔这根‘会走路的椅子’,可是独一无二的宝贝!”
小林绾心看到九叔开心,自己也咧开嘴笑了,露出缺了一颗的门牙,笑得像个小太阳。
笑过之后,林硕人看着眼前这个冰雪聪明、心思剔透的小女孩,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疼爱与感慨。他拉过她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掌心,语气变得郑重而温和:“绾心啊,九叔的腿没事,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走路。你记住,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也别怕。就像九叔这样,这条路走不通,或者走得慢了点,没关系,咱们换条路走,或者找个‘拐杖’帮着走,总能走到想去的地方。”
他指了指天空,“就像天上的星星,有的亮,有的暗,有的看起来动得快,有的动得慢,可它们不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地发着光吗?”
林绾心顺着他的手指望向还晃着阳光的天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九叔手心的温暖,和他爽朗的笑声,却深深地印在了她幼小的心里。
在即将离别的下午,五岁的林绾心用她纯真的幽默,化解了笼罩在九叔身上多年的、关于残疾的阴郁。而九叔,则用他通透的智慧,为即将远行的侄女,上了关于人生道路的第一课,也为他们之间未来跨越一生的深厚情谊,埋下了最坚实的基石。
“嗯!”小林绾心用力点头,伸出小手指,“九叔,拉钩!我以后会回来看你和你的‘木头朋友’的!”
“好,拉钩。”林硕人笑着,用自己的小指勾住了那根稚嫩的手指。
夕阳的余晖将这一老一少的身影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温暖而坚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