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我会把它当成自己的作品来做,”周叔拍了拍胸脯,“你们先逛逛,我去准备材料,耀文你也很久没来了,看看我新做的几个画框。”
周叔转身走进里间,店里只剩下宋亚轩和刘耀文。宋亚轩正低头看着自己的画,指尖轻轻拂过画布边缘,刘耀文则拿起桌上的样式图册,翻看着里面的成品照片。
“没想到装裱有这么多讲究,”宋亚轩感慨道,“之前以为只是选个框子套上就行,现在才知道,木料、纹样、宽度,都要和画匹配。”
“那当然,”刘耀文放下图册,走到他身边,“好的装裱能让画的价值翻倍,周叔做这行几十年,最懂怎么让画‘锦上添花’。你看他刚才刻的银杏叶,和你画里的风格多搭。”
宋亚轩点点头,目光落在画布上,忽然想起什么,转头看向刘耀文:“对了,刚才周叔说你很久没来了,你以前经常来这里吗?”
“嗯,高中的时候常来,”刘耀文笑着说,“那时候我哥让我帮他送照片来装裱,有时候等不及,就坐在旁边看周叔干活,看他刻纹样、打磨木料,觉得特别有意思。周叔还教过我一点简单的木工技巧,不过我手笨,学了半天也只会磨个边角料。”
他说着,拿起桌上的一块松木边角料,递给宋亚轩:“你看,这块就是我当年磨的,磨得坑坑洼洼的,周叔还笑话我,说我适合拿相机,不适合拿刻刀。”
宋亚轩接过边角料,上面确实有明显的打磨痕迹,不够光滑,却带着几分笨拙的可爱。“挺好看的,”他笑着说,“至少比我强,我连刻刀都不敢拿,怕把手划破。”
两人聊着天,刘耀文又拿起相机,对着油画拍了几张照片,角度选得很巧妙,刚好能把桌上的白橡木样板和画框设计图也拍进去,画面层次丰富又和谐。“等装裱好,我一定要拍一组完整的照片,”刘耀文说,“到时候把画挂在你画室里,配上画室的环境,肯定特别有感觉。”
“好啊,”宋亚轩笑着应下,“到时候我把画室收拾一下,再摆上一些画具当道具。”
不知不觉间,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周叔从里间走出来,手里拿着几块切割好的白橡木边框料:“尺寸核对好了,纹样的位置也标好了,你们要是没事,就先去吃饭吧,我这边慢慢做。”
“好,那我们不打扰您了,”刘耀文笑着说,“后天下午我们准时过来。”
宋亚轩也连忙道谢:“周叔再见,辛苦您了。”
走出画框店,巷子里的阳光比刚才更暖了些,斑驳的光影落在两人身上,拉长了身影。刘耀文看了看手机:“快十一点半了,我们去吃私房菜吧,离这里不远,走路十分钟就能到。”
“好,听你的。”宋亚轩点点头,跟着刘耀文往巷口走去。
私房菜藏在南锣鼓巷深处的一个四合院里,门口没有显眼的招牌,只有一个小小的红灯笼挂在门楣上,随风轻轻晃动。推开朱红色的木门,里面是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几株桂花树,金黄的桂花落了一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气。庭院两侧摆着几张木质桌椅,铺着蓝白相间的粗布桌布,显得格外雅致。
“这里环境真好,”宋亚轩忍不住赞叹,目光扫过庭院里的桂花树,“桂花真香。”
“我也是偶然发现这里的,”刘耀文带着他走到一张靠窗的桌子旁坐下,“这里的菜都是老板亲手做的,食材都是当天采购的,味道很正宗,而且人不多,特别安静。”
服务员递上菜单,是手写的瘦金体,墨色饱满,字迹飘逸,和画框店的木牌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亚轩翻开菜单,忍不住笑了:“这里的老板也喜欢瘦金体吗?字写得真漂亮。”
“好像是周叔的朋友,”刘耀文说,“上次来的时候听老板说,菜单上的字是周叔帮忙写的,说是要和院子里的景致搭配。”
宋亚轩看着菜单上的字迹,指尖在纸页上轻轻摩挲,“瘦金体的笔锋太特别了,锋芒毕露却又不失雅致,不管写在木头上还是纸上,都特别有韵味。”
“你好像很喜欢瘦金体?”刘耀文好奇地问。
“嗯,”宋亚轩点点头,眼神里带着几分向往,“以前学画画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多看书法作品培养审美,我第一次看到瘦金体就觉得很惊艳,可惜我书法不好,练了几次都写不好,后来就只能看看欣赏了。”
“没关系,以后有机会,我带你去看周叔写字,”刘耀文笑着说,“周叔经常在店里练字,他的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说不定还能教你两招。”
“真的吗?那太好了!”宋亚轩眼睛亮了亮,脸上满是期待。
两人点了几个招牌菜,桂花糯米藕、松鼠鳜鱼、清炒时蔬,还有一份菌菇汤。等待上菜的间隙,刘耀文拿出相机,对着庭院里的桂花树拍了起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花瓣上,金色的桂花显得格外耀眼。
“要不要给你拍几张和桂花的照片?”刘耀文转头问宋亚轩。
宋亚轩有些犹豫:“会不会太麻烦了?”
“不麻烦,”刘耀文笑着说,“这里的光影这么好,错过太可惜了,就拍几张,保证好看。”
宋亚轩拗不过他,只好走到桂花树下站定。一阵风吹过,金黄的桂花簌簌落下,落在他的头发上、肩膀上,像是撒了一层碎金。刘耀文举起相机,快速按下快门,将这美好的瞬间定格。
“好了,拍得超好看,”刘耀文把相机递给宋亚轩,“你看,桂花落在你头发上,和你浅灰色的毛衣特别配。”
宋亚轩接过相机,看着照片里的自己,背景是金黄的桂花树,阳光温柔地洒在身上,发丝间还沾着几朵小小的桂花,画面温暖又治愈。“真的挺好看的,”他笑着说,心里忍不住泛起一阵暖意。
这时,服务员端着菜走了过来,桂花糯米藕先上了桌,晶莹剔透的藕片里嵌着饱满的糯米,上面撒着一层桂花碎,散发着淡淡的甜香。“尝尝这个,”刘耀文夹了一块递给宋亚轩,“这里的桂花糯米藕做得特别好,不腻,甜度刚好。”
宋亚轩咬了一口,糯米软糯香甜,藕片清脆爽口,桂花的香气在嘴里弥漫开来,口感层次丰富。“好吃!”他眼睛一亮,忍不住又夹了一块。
接下来的几道菜也陆续上桌,松鼠鳜鱼外酥里嫩,酸甜可口;清炒时蔬新鲜爽口,带着淡淡的清香;菌菇汤浓郁鲜美,暖乎乎的喝下去特别舒服。两人一边吃,一边聊着天,从画画聊到摄影,从学校聊到生活,话题源源不断。
“对了,你之后打算画什么?”刘耀文问,夹了一块菌菇放进嘴里。
“还没想好,”宋亚轩摇摇头,“可能会画一组关于秋天的系列,今天看到胡同里的爬山虎和这里的桂花树,觉得都很有感觉。”
“那挺好的,”刘耀文说,“要是需要拍参考照片,随时跟我说,我可以陪你去取景,或者帮你拍一些细节特写。”
“好啊,”宋亚轩笑着说,“到时候肯定要麻烦你了。”
“客气啥,”刘耀文摆摆手,“我们是朋友嘛,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听到“朋友”两个字,宋亚轩的心里又泛起一阵熟悉的暖意,他抬头看向刘耀文,刚好对上他的目光,刘耀文的眼睛亮亮的,像是盛着阳光,带着几分笑意,格外温柔。宋亚轩的心跳莫名快了几分,连忙低下头,假装喝汤,掩饰自己的慌乱。
一顿饭吃了将近两个小时,两人都吃得很满足。离开私房菜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阳光依旧明媚,南锣鼓巷里的人多了起来,热闹却不喧嚣。
“接下来去哪里?”宋亚轩问。
“要不要去附近的书店逛逛?”刘耀文提议,“我知道一家古籍书店,里面有很多老书法作品的复刻本,说不定有瘦金体的字帖,你可以看看。”
“好啊!”宋亚轩立刻应下,眼里满是期待。
古籍书店离南锣鼓巷不远,藏在一条安静的街道上,门口挂着一块木质招牌,上面写着“墨韵书店”四个瘦金体大字,笔力遒劲,墨色乌黑发亮。走进店里,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古籍和书法字帖,光线有些昏暗,只有几盏老式的台灯在书架旁亮着,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刘耀文带着宋亚轩走到书法区,这里摆放着各种名家的字帖,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到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应有尽有。宋亚轩的目光在书架上扫过,很快就找到了几本瘦金体的字帖,有宋徽宗的《秾芳诗帖》复刻本,还有几本现代书法家临摹的作品集。
他拿起一本《秾芳诗帖》,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泛黄,上面的瘦金体字迹锋芒毕露,笔画细劲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每一个字都透着几分帝王的霸气与文人的雅致。“太惊艳了,”宋亚轩忍不住赞叹,指尖轻轻拂过纸页上的字迹,“这才是瘦金体的精髓,笔锋凌厉却又不失章法。”
刘耀文站在他身边,看着字帖上的字迹,也忍不住点头:“确实厉害,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没想到实物这么有冲击力。”
宋亚轩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看得格外认真,时不时停下来琢磨笔画的走势。刘耀文没有打扰他,只是在旁边安静地看着,偶尔拿起一本其他的字帖翻翻看。
不知不觉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宋亚轩才恋恋不舍地放下字帖,抬头看向刘耀文,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对不起,让你等这么久。”
“没关系,”刘耀文笑着说,“看你看得这么入神,不忍心打扰你。喜欢的话,可以买一本回去慢慢看。”
宋亚轩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字帖的价格,有些犹豫:“有点贵,而且我字写得不好,怕浪费了这么好的字帖。”
“别这么说,”刘耀文说,“就算现在写不好,多看多琢磨,对你画画也有帮助啊,审美都是相通的。而且,说不定以后跟着周叔学,慢慢就能写好了。”
他说着,拿起那本《秾芳诗帖》,走到收银台:“老板,麻烦把这本字帖包起来。”
宋亚轩连忙上前阻止:“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好,或者我再考虑考虑。”
“别客气,”刘耀文笑着说,“就当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感谢你愿意当我的模特,还答应陪我去画室拍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