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没到四点就亮了,孟书笛七点半到厨房时,阳光已经洒满了料理台。
她洗手和面,面团还没成型,江衔音便提着篮子回到了木屋。
她穿着一身运动服,头发扎成马尾,额间围着一条发带,脸上有一层运动过后自然的薄红。
孟书笛看到她,一时有点恍惚。
三年前那场合作过后,她没想过还能和江衔音产生这样密切的交集。
不管是出发那天在机场偶遇,还是昨夜大家坐在地毯上听她们讲,都让她有一种圆梦的感觉。
当年她们所饰演角色之间的感情表现得很隐晦,拍的时候孟书笛其实懵懵懂懂,和江衔音对戏的那几场才逐渐明白。
她明白得太晚,角色情感的爆发迅速而短暂,没给她太多反应的时间,她就下线杀青了。
死得太惨烈,结识江衔音,成了孟书笛的杀青后遗症之一。
早起真是个好习惯,
某个人比她幸运,却没有她勤奋,上天还是公平的。
“衔音姐,早上好。”
“早上好。”
江衔音提着篮子走到厨房,弯起笑眼:
“你在做早餐吗?准备做面条?”
孟书笛看到她手上的东西,脸上闪过一丝意外,很快便回了一个笑,点头道:“嗯,面条还有煎鸡蛋。”
江衔音把篮子里的东西取出来:“我去找农场主了,这是喂小鸡换的蔬菜。她还送了我一些调料,你看可以用上吗?”
孟书笛接过调料罐子,辨认了一下,是番茄酱、胡椒和盐。
“可以,不过我觉得还是少了点。今天出门看能不能找到超市买点其它的。”
这里的原住民一般都是使用酱类来给食物增味,农场里应该不会有中式调料。
她们昨天商量行程时,顺便讨论了这几天要怎么吃饭,综合考虑行程和经费,最后结论是,每天至少有一餐得自己做。
江衔音打开水洗菜:“好,到时候问问大家的想法,先列一个清单。”
“嗯。”
孟书笛把放在水槽附近的盘子挪开,方便江衔音动作。
“衔音姐,你喜欢吃什么?”
孟书笛把面团摊开,切成面条,声音和动作都带着欢快的节奏。
她以为她会回房间去洗澡换衣服,没想到居然留下来帮忙。
江衔音正在思考购物清单的事,被问及喜欢的食物,便抓取了脑子里最清晰的一个:
“嗯……刚才在农场主家里看到了烤鸡,现在只能想到烤鸡。”
锅里的水烧得咕噜咕噜冒泡,操作台上的两个人,一个煮着面,一个切着菜,偶尔聊上两句,在醉人的晨光里,和谐得像一幅画。
第一个看见这画的人,是于念听。
她一睁眼旁边已经没有人了,江衔音有跑步锻炼的习惯,她就没在意,想着等她回来再起也来得及吧。
结果一直赖到八点多,人还没回来。
不是说九点钟要出发去景点的吗?
于念听收拾好出来,就看到江衔音身上还穿着运动服,在和孟书笛一起分面条。
又是她,
这个早起怪。
于念听停在镜头死角里,没有继续上前。
这个妹妹好像很喜欢江衔音。
江衔音似乎也……
算了,江衔音她不好乱猜。
于念听摆正心态,走进厨房的镜头:
“早上好,需要帮忙吗?”
孟书笛:“不用,已经好了。”
江衔音在餐桌上摆好最后一个盘子,抽出纸巾擦了擦手:“起来啦?我去换衣服,你们去叫一下姐姐们起床哦。”
一句话。
只说了一句话,江衔音就走掉了。
于念听站在桌前定定地看着盘子里的早餐。
孟书笛取下围裙洗好手,转头问她:“不走吗?”
“你在看什么?”
孟书笛往回退了两步,没在餐桌上看到其它东西。
“面条,我和衔音姐一起做的,你喜欢吃面条吗?”
于念听突然很夸张地吸了一口气:“好香哦,书笛妹妹你太棒了!”
孟书笛:“……”
这人是什么情况?
于念听继续兴奋:“我决定明天定六点的闹钟,一日之计在于晨!”
孟书笛抬步往外走:“随便你。”
飞机上的彻夜长谈后,她们的关系说不上是变好还是变差了。
两个人在了解对方之前,先了解的是对方和江衔音的合作,因此一路上也没找到什么话题,沉默着到了树屋。
树屋就在木屋旁边,出门就能看见。
屋子距离地面大概有一层楼的距离,梯子是用麻绳串起来的木板,晃晃悠悠的很不好爬。
孟书笛做了一会儿心理建设,小心翼翼地伸手拽住绳子。
踩了两脚,她转过头:
“可以帮我扶一下吗?”
于念听用力把绳子拉紧,脚踩住绳尾固定:“我扶住了,你小心点。”
绳子的触感不太美妙,孟书笛攀上第一层木梯,视线升高,在头顶不远处发现了一只壮硕的毛毛虫。
梯子一阵摇摆,于念听费力稳住,却见孟书笛退了下来,脸色变得很差。
“你怎么了?不舒服?”
“……”
孟书笛捏了捏手,搓着指尖上残留的触感,不想承认自己是在害怕。
是觉得绳子很脏吗?
于念听由她的动作猜测到。
还是绳子抓着有点疼?
孟书笛正在进行第二轮心理建设,就在她把胆子一撑,准备再上的时候,手上被于念听递来一包纸巾。
于念听动了动脚踝感觉爬上去应该不会太疼,便抽了两张纸垫在自己掌心,剩下交给孟书笛。
她往前一步,抓上绳子,眼神坚毅:
“书笛妹妹,如果我三分钟内没有平安回来,你就在底下大喊,让江老师来救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