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的路上,杨昭跟陈铭生分享自己在杭州工作的点滴,陈铭生带着笑听杨昭跟她说着那些艺术品和女孩子之间嘻嘻哈哈的小事,等杨昭说的差不多,她抬眸,看着开车的陈铭生。
“你呢,这些天都忙什么了?”
“我?”
“嗯,不能是天天骑车吧。”
陈铭生笑了:“锻炼身体,接送南南,骑车修车,跟你发发信息,还有……看看杭州的天气。”
“没了?”
“没了!”
杨昭显得有些失望:“我看你车子修得挺好的,直接开车行算了!”
陈铭生乐了:“怎么一个个都让我开车行。”
“还有谁?”
“李哥。”
“真的假的?”
“真的。昨天跟我说的,说要在新城这边开个分店,让我帮他经营。”
“答应了?”杨昭脸上带着兴奋。
“怎么可能!我再给人家赔了,再说了,我可是有工作的,警队只是说组织架构调整,哪天又叫我回去上班了。”
杨昭笑了:“行,你想回去上班,或者你想去跟李哥合伙经营,我都支持。我觉得你干什么都能成。”
“是吗?这么抬举我。”
“不是抬举,这不是事实吗?抓毒贩,抗疫,你都是冲在一线的。”
“对,就是每次都以进医院收场……”陈铭生笑了,眼角的皱纹里,带着一丝岁月的沧桑和沉淀,“这一次,要有进步,不能再以进医院收场了。”
“开车行怎么会进医院?”
陈铭生想了想:“万一给李哥搞赔钱了,李哥一看,吓得要吃速效救心丸……”
杨昭忍不住笑出了声:“李哥说,我真的是拴Q。”
车进入了小区,陈铭生停好车,从后座取出杨昭的行李箱,又从后备箱把自行车的车架和轮子拿出来。然后从车顶把自己的那辆新的山地车取下来。
“一次能拿两辆车吗?”
“嗯。”陈铭生说着跨上自己的车,一手扶着把一手推着另一辆车的车座。
“走吧,一起回家。”
走到楼梯口,杨昭问道:“南南呢?”
陈铭生跨在自行车上开门:“今天周四,南南上跆拳道,我妈接送,人家主动要求了,今天晚上奶奶陪她吃肯德基。”
“怪不得这么安静,不然楼梯道都要给她掀飞了。”
进入家门,家里还是跟以前一样,干净、整洁。一尘不染的地面,收拾得井井有条的餐桌和茶几。杨昭的视野立刻被客厅深处的角落吸引,她看到靠近阳台之前放动感单车的空间,已经被陈铭生打造成了自己的自行车工作室。
墙上挂了一块米白色的洞洞板,上面挂着陈铭生之前买的山地车,车胎、轮毂、脚蹬都上了油,擦得锃亮。
洞洞板靠下方的位置,还有一个空余的位置,陈铭生脱了鞋和假肢,就坐在门口的换鞋凳上擦车,然后把擦得崭新的公路车,挂在洞洞板下面的架子上。
“确实比轮椅宝贝多了,我都没见你这么擦过轮椅。”
“这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两个轮子,一个架子。”
“这是热爱,”陈铭生笑了,“你要先洗个澡吗?”
“嗯。”
“那我做饭,想吃什么?还吃面吗?”
“嗯。”
陈铭生伸手揉了揉杨昭的头发:“我就知道,早上炖了筒骨,晚上正好煮面。”
等杨昭从氤氲着水汽的浴室推开门,陈铭生正一手撑拐一手端着面碗出来,杨昭穿着塑料拖鞋,滴溜溜跑过来,接过面碗。
“你怎么不垫个抹布,多烫啊。”
“习惯了。”
陈铭生看着杨昭脚上的塑料拖鞋:“你怎么不换鞋,多滑啊。”
然后三步并做两步,把地上的拖鞋拎起来,放到杨昭的脚下。
餐桌边上,陈铭生大口大口吃面,杨昭边吃边问:“陈铭生,你明天有什么安排。”
“我吗?买菜做饭,接送南南。今天晚上修车,然后把车给人家送过去,下午车行盘货,我过去帮忙。”陈铭生用筷子捞出碗里的最后一根面条,继续说:“我妈说七马路老房子的厨房下水道有点堵了,我过去看看。”
“这么忙?”
“不啊,顺路而已。”
陈铭生看着杨昭细嚼慢咽,碗里的面却不见少:“快吃呀,面都要坨了。”
“吃了,为什么越吃越多。”
陈铭生笑了,从杨昭的碗里挑出来一筷子面条,然后站起身撑着拐杖去了厨房,不一会儿,端出来一个砂锅。
“怎么了?”
“我给你加点汤。”
陈铭生把砂锅侧过来,用青花瓷的汤勺把奶白色的筒骨汤浇在杨昭的面碗里:“快吃吧。”
他把拐杖靠在墙边上,坐下来,三下五除二扫完了自己碗里的面。
“对了,等会你看看南南的作业。”
杨昭一脸的不可置信:“幼儿园就有作业了?”
“可不是,应该是迎五一的画展,要求以劳动节为主题,画一幅画,或者是手工作品。”
“什么时候交?”
“还有日子,但是南南回来说,不少小朋友都交过了,给我压力。”
杨昭笑了:“压力变成动力了吗?”
“应该没有,画在南南的房间,你去看看,我把碗洗了。”
“嗯。”
吃完饭,陈铭生收拾桌上的碗筷,杨昭擦桌子。
“杨昭,还有个事,我先报备一下。”
“什么?”
“上周末,我带南南去书店买绘本,顺便……买了个娃娃。”
杨昭眉头一皱:“只买了一个吗?”
“对,只有一个。”
“好,一个还行。”
等厨房传来洗碗的水声,杨昭推开南南房间的门。
杨昭还记得,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两人哄睡了南南,陈铭生摸着南南毛绒绒的小脑袋,跟她说:“杨昭,南南大了,是不是要有自己的房间了?”
“可是,南南还跟我们睡。”
“那没关系,睡跟我们睡,她可能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夜色静谧,卧室里没有开灯,只有屋外的点点月光,透过薄纱一般的窗帘,洒在屋内。杨昭慵懒地躺在枕头上,蓦地,她听见了陈铭生一声淡淡地叹息。
“陈铭生。”
“嗯。”
“你什么时候有自己的房间的?”
“三四年级的时候吧!”
“我记得你们家不是有两个房间吗?”
“嗯,估计是那会我妈觉得孤独,她在家的时候,看着我写作业,或者陪着我睡觉,”南南翻了个身,身上的小睡裙翻起了边,露出了圆滚滚的肚皮,陈铭生给南南盖上被子,然后继续说“很多时候,我妈在旁边絮絮叨叨,我觉得烦,又不敢说话。还有时候,我就装睡,我想着我都睡觉了,你应该不唠叨了吧,结果他又开始哭……”
杨昭转过头,隔着深深的夜色看向陈铭生,他正仰面躺在枕头上,乌黑的眸子是深不见底的平静。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我终于忍不住开口,跟我妈说,我想自己住一个屋,”陈铭生转过头,看向杨昭,“所以,我们觉得好的东西,对南南来说,可能是束缚。”
“陈铭生看不出来,你还挺懂教育的。”
“我不懂,就是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就事论事罢了。”
“那我们一起给南南收拾一个房间吧。”
“我来收拾就行,房子大,房间多,靠东边那个朝阳的小屋,里面都是各种杂物,我给它收拾出来,再按照南南的喜好布置一下。”
“嗯,基本上都是我之前买的艺术品,瓶瓶罐罐,还有不少画。”
“我先给储藏室打个架子,收在储藏室就行。”
基本上从第二天开始,陈铭生就在家忙活起来,先把储藏室整理好,又往里面添置了三组柜子储物,然后像搬家一样把整个小屋子里面的东西分门别类打包,做标签,再归置到储藏室的柜子里。
那天,等杨昭忙完回家,堆放杂物的小屋子已经腾空了,小小的房间里,空荡荡的,甚至都能传出回音。
杨昭一脸震惊地看着撑着拐杖的陈铭生:“这么多的柜子、东西,你是怎么搬的?”
“先清空东西,再拆柜子,”陈铭生笑了,“柜子我本来就会拆,之前青海那些旧家具,都快散架了,都是我修的,我穿假肢干的活,甚至解锁了一个‘搬家模式’。”
“你应该等我在家的时候,跟你一起干。”
“没事,我也不是一口气干的活,零零散散的,不累,”陈铭生伸手揉了揉杨昭的头发,“等会接南南放学,晚上去逛宜家,房间布置,让南南自己选。”
晚上逛宜家,南南很兴奋,各种跑跑看看,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汇聚到陈铭生的脑子里,他感到眼花缭乱,杨昭看着陈铭生头大的样子。
“没事,晚上回去我给你理一理。”
等南南能量耗尽,进入梦乡,杨昭把晚上逛宜家的照片找出来给陈铭生看:“小丫头看到什么都喜欢,其实核心还是田园风,碎花窗帘,格子床品,抓绒地毯,硬装都差不多,家具都选择实木色,布艺选一个色系就可以了。明天我没事,我们再去一趟,把东西下单。”
“嗯,有杨老师小课堂,没什么好担心的。”
还是居家普普通通的日常,生哥就是居家小能手呀,下周五见[亲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0章 接机·儿童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