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纪委谈话室的灯光惨白刺目,照在沈清荷脸上,如同覆了一层寒霜。审查组组长,一位姓严的副书记,正襟危坐,脸上是程式化的严肃,眼神深处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逼迫。他面前摊开的,是那份被精心炮制、罗织罪名的审查报告草稿。
“沈清荷同志,”严副书记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秤砣,“经过前期谈话和你提交的材料,结合多方反映,审查组初步认为,你在张永贵案调查过程中,存在严重违反办案程序、擅自行动、导致关键物证损失等重大问题。对省厅督查室依法执行停职审查命令,也表现出不当抵触情绪。对此,你是否有新的申辩或补充说明?”
空气凝固如铅。这不再是问询,而是宣判前的最后通牒。对方要在账本掀起风暴前,彻底钉死她,切断她利用规则发声的一切可能!
沈清荷端坐着,背脊挺直如标枪。深潭般的眼底没有愤怒,没有恐惧,只有一片沉淀到极致的冰冷和洞察一切的锐利。她没有去看那份欲加之罪的草稿,目光平静地迎上严副书记审视的眼神,声音清晰、稳定,如同冰层下奔涌的暗河:
“严副书记,程序是纪律检查工作的生命线。我尊重审查组的职责。但同样,我也必须指出这份初步认定中存在的几处关键程序瑕疵,以及可能导致的严重误判。”
严副书记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第一,关于‘严重违反办案程序’。”沈清荷语速平稳,字字如钉,“我下达深度解剖指令,是基于对张永贵体内藏匿特工级反侦察装置、物证可能被远程销毁的高度风险预判。此预判已被‘胶囊’的发现及其预设自毁机制所证实。行动虽非常规,但符合《重大案件应急处置预案》中关于‘紧急避险’和‘预期收益远大于风险’的核心原则。审查组在未深入核查当时案情紧急程度、未评估我决策依据是否充分的前提下,仅以程序‘非常规’定性为‘严重违规’,存在程序倒置和主观臆断之嫌。此认定若成立,将严重打击一线办案人员在极端情况下的担当精神,束缚打击重大犯罪的手脚。”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严副书记微微变色的脸,继续道: “第二,关于‘导致关键物证损失’。‘胶囊’自毁系预设机制触发,非操作过失。相反,正是该自毁行为,坐实了物证载体的特殊性和背后势力的精密反侦察能力,为后续锁定‘材质溯源’方向提供了关键佐证。审查报告对此避而不谈,仅强调损失结果,属于片面归责,未能体现调查工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第三,关于‘不当抵触情绪’。”沈清荷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种凛冽的锋芒,“停职令下达时,周砥同志生命垂危,心电监护警报持续不断。任何有血性的办案人员,在战友生死一线、核心证据在眼前被远程销毁的极端高压下,情绪必然剧烈波动。我本人全程配合交出通讯工具并随行,对下属陈默的过激言论当场制止并明确表示由其个人承担后果。审查报告将此环境下的正常情绪反应定性为‘不当抵触’,甚至引申为‘对抗组织’,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和客观判断,更与组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背道而驰!”
沈清荷的每一句反驳,都精准地打在审查报告最脆弱的逻辑节点上。她不是辩解,而是用更严谨的程序逻辑、更客观的事实依据、更符合组织原则的立场,将对方的指控拆解得漏洞百出!谈话室内一片死寂,只有她冰冷清晰的声音在回荡。
严副书记的脸色由严肃转为阴沉,握着笔的手指关节微微发白。他显然没料到沈清荷的反击如此犀利且立足于规则高地。
“沈清荷同志,”严副书记的声音沉了几分,带着一丝强压的愠怒,“你的‘解释’听起来振振有词,但这并不能改变既定事实和造成的后果!审查组会充分考虑你的意见,但最终结论,必须基于事实和组织原则!”
“事实?”沈清荷嘴角勾起一丝极淡、极冷的弧度,目光如电,直刺严副书记眼底,“严副书记,您真的确定,审查组目前掌握的,就是全部事实吗?您是否确认过,吴文清同志在‘维护秩序’期间,其通讯记录是否存在异常加密频道?其行踪轨迹是否完全符合其自述?其体表生物样本筛查结果是否真的只有一处‘意外污染’?还是说……”
她微微前倾,身体绷紧如即将离弦的利箭,声音压得更低,却带着雷霆万钧的穿透力:“……还是说,审查组的‘事实’,已经被某些力量,预设了边界?”
“放肆!”严副书记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嗡嗡作响,脸上血色上涌,“沈清荷!注意你的言辞!你这是在质疑审查组的公正性?!”
“我质疑的是可能存在的程序干扰和信息壁垒!”沈清荷毫不退缩,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玉石俱焚的决绝,“我要求,在审查结论形成前,审查组必须向省纪委常委会书面说明三点:第一,对吴文清同志关键疑点的核查进展及结果;第二,对张永贵体内墨黑血液样本特殊性及其指向性(关联长洲港旧案)的专家评估意见;第三,我提请调阅泄洪闸事故卷宗的补充说明是否被采纳及理由!若这三项关键信息被刻意忽略或压而不报,则此份审查报告,非但无法体现公正,反而可能成为掩盖更深层次问题的工具!我要求将此三项说明,作为审查报告的必备附件,提交常委会审议!”
话音落下,如同惊雷炸响!沈清荷彻底撕破了脸!她不再局限于自身审查的辩解,而是将矛头直指审查程序本身可能存在的包庇和不公!要求将吴文清的疑点、血液样本的指向、泄洪闸事故的钩子,统统捆绑在审查报告上,作为附件提交给更高决策层!这是将战火引向常委会,逼迫所有人在明面上表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