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冬的脸颊微微泛红,却没有像以前那样躲开,反而抬头看向许驰,眼神里带着骄傲:“都是因为许驰帮我调整了旋律,不然我弹不出这么流畅的感觉。”
许驰笑着摇头:“是你的吉他弹得好,我的钢琴只是辅助。就像你画里的频谱图,少了哪一部分都不行。”
那天晚上,许驰把录音文件导进电脑,给旋律加了简单的混响。他戴着耳机反复听,总觉得还缺点什么——直到看到书桌上暮云冬画的速写本,突然想起他弹吉他时偶尔会哼的调子,那是没有歌词的哼唱,却带着最纯粹的情感。
他立刻给暮云冬发消息:“我们给曲子加段哼唱吧?不用复杂的歌词,就用‘啊’或者‘啦’,像你平时在画室里哼的那样,自然又有温度。”
消息发出去没几秒,暮云冬就回复了语音。点开后,是他清唱的一段旋律,没有伴奏,只有纯粹的人声,像月光落在水面上,细碎又温柔。许驰把这段人声剪进录音里,放在间奏的吉他Solo之后,瞬间让整首曲子有了灵魂——就像暮云冬在画里加了最后一笔亮色,让所有的色彩都活了起来。
周一上学时,许驰把修改后的录音传给了暮云冬。暮云冬在画室里戴着耳机听,反复听了十几遍,尤其是那段哼唱和吉他Solo的衔接,每次听到都忍不住嘴角上扬。他拿出速写本,在新的一页画下许驰戴着耳机编旋律的样子,头发软软地贴在额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击,旁边写着“我们的歌”,字迹比平时工整了很多。
午休时,两人像往常一样去天台。许驰抱着笔记本,暮云冬背着吉他,只是这次多了个小小的蓝牙音箱。他们坐在栏杆旁,音箱里播放着那首未完成的歌,风声混着琴声,在天台上轻轻回荡。
“我昨天把频谱图的荧光漆补完了,”暮云冬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软,“等干透了,我们去琴行试试紫外线灯,看看会不会像你说的那样发光。”
许驰点头,看着他被风吹起的刘海:“竞赛成绩下周应该会出来,到时候如果拿了奖,我们就在琴行办个小型演出,只邀请陈姐和林浩,弹我们这首曲子,再把你的画挂在旁边。”
这个提议让暮云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低头拨了下琴弦,突然说:“我还想在演出时,给你画一幅现场速写,就画你弹钢琴的样子,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等演出结束送给你。”
“那我也要给你准备礼物,”许驰笑着说,“我可以用编程做一个互动装置,连接你的吉他拾音器,你弹不同的音符,装置就会投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落在你的画布上,让画和音乐一起变化。”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规划着,音箱里的旋律刚好播放到哼唱部分。暮云冬下意识地跟着哼了起来,许驰也轻轻加入,两个声音在风里交织,像两只小鸟,在蓝天里自由地飞翔。
周三下午,美术老师突然找到暮云冬,手里拿着一张比赛通知:“市里要举办青少年艺术展,主题是‘青春与共鸣’,我觉得你那幅《频谱共振》很符合要求,想推荐你参加。”
暮云冬愣了一下,下意识地问:“可以带音乐一起吗?我和朋友一起写了首歌,和画是对应的。”
老师惊讶地看着他:“当然可以!艺术展鼓励跨媒介作品,你可以准备一个播放设备,在画旁边播放音乐,让观众有更完整的体验。”
放学后,暮云冬第一时间找到许驰,把这个消息告诉他。许驰正在解一道物理题,听到后立刻放下笔:“太好了!我们可以把之前的录音再完善一下,加入更多细节——比如你画频谱图时的画笔摩擦声,我调试钢琴时的按键声,让音乐更有画面感。”
他们立刻去了琴行,陈姐听说后,特意把二楼的排练室腾出来,还找来了专业的麦克风和调音台:“你们尽管录,需要帮忙随时说!我早就觉得你们的创作比那些商业化的歌曲有灵魂。”
暮云冬坐在画架前,故意用画笔在画布上轻轻摩擦,录下沙沙的声响;许驰则在钢琴上反复按压不同的琴键,挑选最有共鸣感的声音。录音间隙,许驰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共振仪——是他用物理实验器材改装的,能将声音振动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
“你看,”许驰把共振仪放在吉他旁边,暮云冬拨弦时,仪器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彩色的波形,和他画里的频谱图几乎一致,“我们可以把这个波形投映在画布上,演出时让观众既能看到你画的静态频谱,又能看到实时变化的动态波形,就像音乐在画里流动。”
暮云冬凑过去看屏幕上的波形,手指轻轻触碰屏幕,彩色的线条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他突然觉得,自己和许驰的世界,就像这波形和频谱图,一个动态,一个静态,一个用声音表达,一个用色彩呈现,却在彼此的影响下,变成了最完整的作品。
周五晚上,他们终于完成了歌曲的最终版录音。暮云冬把画挂在排练室的墙上,许驰连接好投影设备,当音乐响起时,投影在画布上的波形随着旋律跳动,荧光颜料勾勒的频谱图在灯光下泛着微光,整个房间仿佛变成了一个流动的艺术空间。
陈姐站在门口,看着里面的两个少年——许驰坐在钢琴前,手指在琴键上跳跃;暮云冬抱着吉他,侧脸在灯光下格外柔和,两人偶尔对视一笑,眼神里的默契和温柔,比房间里的音乐和色彩更动人。
“真好啊,”陈姐轻声感叹,“像看到两束原本平行的光,终于找到了彼此,然后一起变得更亮。”
离开琴行时,已经是深夜。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一起。暮云冬突然停下脚步,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画框,递给许驰:“这个给你,是我昨天画的。”
画框里是一幅迷你的频谱图,用荧光颜料绘制,在路灯下泛着淡淡的蓝光。背面写着一行字:“我们的旋律,像频谱一样,永远共振。”
许驰接过画框,指尖触到冰凉的玻璃,心里却暖得发烫。他握紧画框,又握紧暮云冬的手——暮云冬的手还是有点凉,却不再像第一次见面时那样带着疏离,反而传递着坚定的温度。
“下周艺术展和竞赛成绩,我们一起等结果。”许驰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不管结果怎么样,我们的歌,我们的画,都是最好的作品。”
暮云冬点头,用力回握他的手。风里的桂花香还没散去,远处传来零星的吉他声,像是在为他们的故事伴奏。两人并肩往前走,影子在路灯下慢慢拉长,像一首未完待续的歌,在青春的夜里,温柔地流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