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要动乱国家的事情说大可是危及一方百姓,说是改朝换代那般言即,但谁都说不准下一任君主是否如先帝那般,百姓只想好好过日子,若是勤政爱民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是若如这般挨个挨个的说着讨伐先帝的名号要鸠占鹊巢的一举夺得,那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故卿之同风寒祥一同看着那刺客被捉拿后服毒自尽,也是知晓一时半会也查不出什么些来,但是那幕后之人太过着急了些,甚至连在皇宫中不出都能够被抓着机会,几天之内不是食物中下毒就是当面派刺客暗杀,若是一直躲着不出来便要拿城中百姓性命要挟。
在风寒祥露面义正言辞当着众百姓的面谴责那些要挟百姓性命以招续位的人时,那些手持刀剑者却反倒像个恶人一般,所谓受害者崛起成为反抗者、危及到旁人性命时自然也是成为了真正的施暴者。
那些受到迫害与压迫的人崛起后反而对着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施暴,却甚至都未曾发觉自己早已经手上沾满了鲜血,而他们一直以来所想要帮助的人却在他们的刀剑下苦苦哀求痛哭流涕,却不知为何会成为了现如今这般的局面。
所谓的权谋朝政,可不止需要决心与志向,这般连自己都看不清自己在做什么的而,怎能够苦苦喊着为国为民救国的口号,却将刀刃对准了百姓妇孺,这时、便也就失去了民心。
古话不假,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般道理都不懂的人,若不是穷途末路如何会被逼成这般,但成为这般却将错处全灌溉在他人的身上,对那些他们口中所谓的旁观者痛下杀手,实际上那些旁观者也是何其无辜,天下已定,新皇登基。
但虽说如此,但局势还差了那么些,他们现如今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将旧案重翻予以补偿,更是要攘除奸恶护国安定,所以这所谓皇城太妃与党羽勾结的亭家一系,自然是留不得!
怕是之后就会有书信传来,到时亭家等收到消息,便可以等方寸大乱时一众捉拿归案,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去做,那就是亭家这几十年来的勾结多之更甚,所以要将那些暗中贪赃枉法枉顾人伦的书信证据全部收集起来,若是人,看势去留。
毕竟不能像先帝那般暴掠,也不能太过仁慈,中庸则为最好,之后去亭家之事也是要交由柳轻扶处理,而无谓与自己从旁协助。
且、注意安全,暗中护着无谓。
念酒将书信看完之后也是见柳轻扶一副神色如常,也就自然将此事告知了其,但似乎也是早已预料,柳轻扶并未太过意外。
“不意外?”
“天下争锋,不过胜与败,二者皆有预料。”
“我所能做的、不过是替家族择其主、随警示,但此番定是波澜颇起,远离在外、方可保全,如今阿姐与父亲安好,柳家安定便可证明。”
“那证据打算什么时候取。”
“夜半可议,现如今先随你看看那些吧。”柳轻扶温言到,“若是可以,不伤及无辜与被牵连者,也算是为好。”
“我并不想起动乱,不仅仅是因为百姓与家族,更是为了我自己,但若是动乱引流,引发战乱重蹈覆辙,那么首先便是阿姐与众将士出征,柳家也要居于风口浪尖,朝堂局势变动,官员易换,父亲曾亲眼所见,但却想保全百姓安危,若君主不明国仍乱。”
“此一次,我愿意相信父亲那句。”
先帝若不是真的愚笨无知,便也不会有这些动乱,但想必也是猜想到了的,现如今这般局面,按风寒祥个人前十几年在雲容山庄修行之时所积攒、定是没有这般的人脉与财力。
或许不仅仅是先帝,先皇后所生之子嗣,怎会不留余地保全,倾尽所护,父母所爱,为计之深远,与柳河诗以己作为授与柳轻扶的又有何差别。
毕竟若是先帝现如今还在,那时局说不定也真能够引起战火连天百姓起势,但这时隐退,想来棋局早已经布好,就等时机一到,瓮中捉鳖。
而先前候将军那事,若是有所变动,或许重新收攘民心也不失为好时机,毕竟百姓所爱戴,皆为拼杀护国的血肉之躯,不仅仅是候将军、也是柳清。
在国难面前,没有人会去在乎你是男是女,但必有前者开路,更新改革,才有时局的放松,尘缘缺钱亏空怕是一朝一夕补不回来的,或许从前先帝开始,就已经是有着这般的鸿愿与抱负,或许先帝见不到,但是终是有后人能够替他们亲眼所见,盛世繁昌百姓安康。
时局改革由他来做,开放朝廷用人制度,不拘一格不限达官贵族寒门弟子或是布衣百姓,也不必有那女子不可学塾参政的道理,那些迂腐反叛要连根拔起,便要威慑警示,杀人才能醒目,所谓宁可错杀一人,不可放过一个。
这般的确先帝是杀伐果断了些,但好歹还是懂的伺机而动。
女官一派为一棋,柳家丞相为一子,景家的小公子当初先帝也是很为满意的,也是作为交换,景家家主去,而子嗣留,就算是忠智之臣也不免要舍,为国之大业,一位忠勇臣子,换一个家族保全,而柳老夫人现如今的局势,又怎能知晓是多大的代价搏来了、自己家族魄落流离,只能从旁帮助旁的姓氏而余留曾经的荣耀,至亲二十余人,最后也不过只余八人,谁知那暮雨之下,也只留下了一介女子苦苦支撑这般重振家业。
她是做到了,但他们却也都回不来了。
如今也是耄耋之年,如何可言那些大梦初醒……不过后代有人,子嗣安康,想来也是不需要她这个老婆子了,她只是舍不得那困在深宫之中的太妃,曾经的闺友下场如何。
想来也不会多好吧,那般她们在地下还能够聚在一块便也好了,不过是几句玩笑话罢了,也没有指望能够重新聚在一块……
或许柳轻扶似有感触,与念酒一同前往时的脚步略迟疑了一下,身形微滞。
这种感觉……
不对。
念酒见状扶着了一二,却看柳轻扶神色迟疑,却不知发觉了什么。
“怎么了?”念酒试探着问道,却蓦然想起之前的往生簿上,奶奶的年岁寿命,似乎也是……
虽然念酒刻意没有去看,但是心中也是有预感人生这般,本就是短暂老去,若是寿终正寝也好,也算是福气,但是若是这一生所愿不得,倒不如做一个小白、天真开朗来的幸福啊。
所有人都在抓幸福,但却次次从指间溜走。
常道少年不识愁滋味,却也不知是旁人眼中的这般,有的人就算是少年时,也早已经阅遍了世间恩怨纠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或许说,也只有少年时的自己,才能够成为自己的救赎。
或许也是那时所经历的风雨才有着无限的可能,或是遇到一些曾经不可能遇到的人,或是从这个世界中学到一些生存的方法,或是手足无措满怀热衷,或许早已经看透这世间的规则与路径,但有些事情、不是经历过才知晓。
却也同样感觉到柳轻扶衣袍之下略有些冰冷的手,念酒只是默默陪同着,他虽也知晓家人之间的感应,也知悉柳老夫人与柳夫人都是很好的人,莫说是柳轻扶舍不得,就连念酒也不愿看着这般的局面。
毕竟当初柳老夫人炖的鸡汤与做的菜肴都是家常般的温馨亲和,柳夫人会偷偷塞给自己一袋银子平日关照着自己,与自己表露中的忧愁思绪,既然答应了,念酒也是希望柳家能够好好的。
也包括柳老爷在内,念酒自然也记得自己之前爬树摘的李子也是柳老爷宽容默许才没有遭到处罚的,也包括一向灵动开朗如柳清迷妹般的何菊,要是知悉了一直照顾着的老夫人这般那得多难过呀。
更何况说是身为孙子孙女的柳轻扶与柳清,由柳老夫人细心教导成家立业的柳老爷,那些知遇之恩教导之恩自然是无以为报,柳老夫人对自家弟子儿女的好,更是数一数二的。
毕竟能够教授出这样的柳家,柳老夫人也是功不可没的,好好的年华蹉跎定是不值得的,但是柳老夫人无论是何年几时也会忆及那些叔父姑母与母亲她们,曾经年少时的无忧无虑。
她若只是国公府中的大小姐,那么如今的国公府便将比现如今更加的辉煌坦荡,但若为了国家便只能有落魄掉漆老旧的门槛。
他们知晓这天下,先有国、再有家,有了安定才能够康乐。
国公府中多是忠心良臣,但若是为了尘缘国土上的蝼蚁鼠蛇之辈灭绝,不再肆意横行,那那些无名护国之士的魂躯九泉之下或许才能够真正的安宁转世。
念酒眼眸一黯,却也是有着片刻心中的悲愤与沉重,惊颤了些心中,好似那些英勇之士为救家国而慷慨赴死,背负着骂名或是隐姓埋名,甚至世间人不曾得知那些事迹与过往,给予护国忠烈者爱戴与名誉固然重要,但对于英烈家属安抚与补偿或许能够抚平那一丝的伤痛,至少知晓是为国家而战死,便也是孩子心中的荣誉。
所以为了那平息战火,为了那不在有人为战乱而战亡,这是国家的承诺、和平与安康,便是一直以来的许诺,无论曾经还是现在。
勿忘国耻,振兴祖国,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就算微不足道、尽管能力不大,但我们同样得相信,现在的和平是曾经换来的,但我们都要相信国家,相信那些保家卫国怀着希望的战士,他们甚至有的都没有我们大,却比我们更能够体会到祖国与和平的重要。
这世间不能寒了战士的心,国家更不能让战士都无从得知,那些事迹与名字,要刻在国土之上,在人们的心中,没有什么对错,战争是如此,人也是如此。
每一个英勇赴死的战士也都是家中的孩子,父母眼中至始至终都没有长大、要让他们担心着的孩子,或是初当父亲的丈夫,为了家中的安康与国土不收到侵犯而以血肉之躯而抵在战场上的生死一线,所以啊……战乱何时停歇虽不知,但和平终能成就,这绝不是空话。
念酒自然知晓,自己虽不是这国土边疆的一份子,却仍能够为其出一份力,亦然是为之荣幸,他非臣民,却能够在这山河壮中看到那战士的英勇热血与家国之情,能够体会到君王为了天下安定攘除奸恶而布局数代,经历了三任君王的治理谋策才能够有这般的蕴涵与局势,臣子为了大局而牺牲小我,无论是满门抄斩蒙冤的将军候府,还是那数代经历了打压贬职的忠良之臣、蹉跎岁月数十载,若终能看到山河无碍,异心外者攘除、盘踞已久的恶势力连根拔起,才能够真的觉得那些屈辱不算是什么,那安定盛世终能够见到,也是无憾此生。
让奸恶当道,暴戾成狂,民心奋起时便能够凝聚一股独一无二以天下安定百姓安康为任的激昂慷慨之心,能够破除一切的灾难,将那些心中压抑隐藏许久的英勇忠义之情喷发,与其庸庸碌碌不若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倒下了仍然有人站起来,百折不挠深刻入灵魂的,是身为人民与百姓的爱国之情。
这招置死地而后生,也只有那些人敢尝试了。
但是若不是真的被欺压到了泥泞土地中,又如何能够众志成城一往无前。
他们所想要的,他们心中的安康,所站领土不被侵犯,所树立的旗帜飘飘扬扬,终是心中源于这片土地之上对家国的情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