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城城主故然贪生怕死,喜欢劝风尘女子从良,对于三妻四妾的底线道德不是很高,但是对百姓的负责也是我欣赏的一点,他喜欢附庸风雅甚至不那么知晓,却愿意善待那些文人墨客为其保全留有安居之所,这是为善举,但是在这个世道有如此作为,已然让人欣赏,但人无完人,就海河城主这一番瞒天过海外界的贪赃枉法连百姓都不知,也的确是一叶障目,在面对敌寇攻城时第一反应便是求和保全百姓,而使得家国城池拱手相让外人。
我的见解就是,仁义过甚,软弱有偏,他忽视了那些为国抗战的战士,也忽略了那些血汗与尸体,为了家国而牺牲的人不愿看到这番局面,自己誓死捍卫的家国却差点被拱手相让外来入侵的敌寇大摇大摆的进城来,好在也来得及,才挽回了这大损失,毕竟儒城可是要塞,四通八达可以直接通往皇城,旁边又是浅河与临安、湘江一代,一旦攻下难辞其咎罪该万死,他为了护一城之人要一国之民与将士百姓都受罪,眼界偏低,说不定最后反而馥水东流得不偿失。
而亭老爷为何是为反派,因为他毫无底线,心中存恶,对于欺辱过自己子嗣的人敢命手下私下去暗杀毁尸还派了最为手法残忍的鹄二郎,不过这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鹄二郎的恶是昭然若揭的明,但亭老爷城府过深是暗,几乎很多人都没有发觉,还觉得亭老爷人还挺好的。
这就是他恐怖的地方,一副温和的作态心里的恐怖却已然无人知晓,让人心甘情愿的为其办事让人误解。
旁人欺辱伤我子嗣,我甚是难过,不若让人去处理一二,劝告一二的好些。
不过还是好言相劝些,莫让人自觉欺辱惧怕了去。(一副温和宽厚的笑颜说着这话,不恐怖吗?那些人也是被欺辱过,心里自然是偏执而阴暗,自然是会在处理时放大自己的恶意,这就是亭老爷懂得人心,运用心绪的城府,如何不可怕。)
鹄二郎便是那性子,让师爷多担待些,回头让县令给他派个职位,也好分分空闲。(暗中将自己人插入县衙之中,而且还是明目张胆一副好意善意,对待手下一副惯着关切的模样,难道下属会不喜欢这种老大吗?或许旁人可能察觉,但是鹄二郎那没心没肺的个性估计从头到尾都没有察觉到,却差点被亭老爷给暗杀栽赃嫁祸了去,要祸水东引想搞成是主角做的,简直是太会利用了!所以说是大反派,果然是恐怖如斯!这种城府我很喜欢,让他当老大不愧如此,嘿嘿嘿!)
大概他太懂得了,所以才是为最大反派,比起县令还算是听命他的,他是举人身份,却偏生不愿为官,做了一个地方商贾,原本是有抱负理想,只是无人识得,被欺辱唾骂,从此心态发生了变化,一路朝着黑暗走去,便走到了底,见识了人性黑暗,故而善用人性而来反击,看到最后估计也觉得亭老爷清清白白一副为了子嗣很好庇护的老板模样是吧?没错!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觉得反派不坏还挺可怜可悲,是个人也会懂得反击呐,毕竟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正义不会来临,就让自己成为正义的标杆,去策划谋划收攘人心,到最后反倒是一个最无辜的形象。
(最后结局我没有刻画好,对不起!因为亭老爷城府太深,我也有点不好下笔控制,但要是他赢了,那主角估计都很惨,那还是不要得的,我心疼我家崽崽,但是这么一想□□转换,还是很带感呐!)
毕竟说来反派实际上也都是平民百姓,鹄二郎桀骜不驯但是也识字几个,师爷看似温润谦和职位较低实际上为人渊博熟知人际,学历到达秀才但身为青莲之志时远不止如此,亭老爷是为举人身份,而县令也是举人,只是一个从商一个从官,这种也很常见,张管事没有什么学识,但原先也算是童生吧,后面也会算账学了很多东西,也有进步的。
再说主角,实际上我不说他们是正派,因为这个事情很难解释,而且说来主角的身份都挺高,而且来彻查案件也都是皇帝派遣听命前来,柳轻扶是正四品的御史中丞,真实身份是柳丞相的嫡子、位居太庙侯将军妹妹的子嗣,他的好友兼上级是故倾景辰,担任御史大夫一职正三品,而故倾景辰父亲也很有名,只是家里出了很多愚笨自私的人,实则他们都是世家公子。
而无谓虽然说原先是为候将军正一品的子嗣,但是后来因为先帝被灭门也只剩下他一人,帝王有心不杀他,原先也还算是世家公子出身,但后来逃亡颠沛流离浪迹江湖也学会了一些暗的事情,他虽然现在没有什么身份,但是好歹曾经也是有学过的,而在查案结束后君王也重新翻案将将军错案重新翻来,也重新是给予了世袭簪缨的官职与身份,一时间可谓是风光无限好,但无谓不喜也不愿,便心不在朝廷官场,继续去江湖世道行侠仗义为人为责去了。
而念酒(这是我的心头所好,八面玲珑心思城府笑面策划)身份是为雲容仙尊之徒,也是大皇子(后来君王)的师弟,虽然没有什么达官贵族的身份,但是也是为平民白丁身份,却也有师傅与师兄的名头在这,所以实际上也能够与那些世家子弟相处,而且见识多混迹江湖,更懂得些生存法则,说来他身份也不低。
不知道怎么搞得,我写的主角都是身份不低的,真麻烦呐,(小无奈)但是要查案为官也必须是要那种担任朝廷的,这样也只能这样了,而且柳氏还是从属于君王一派,又如何可以左右其中呢,所以他们只是我的主角,而不是正派,在古代中央集权皇权统治时没有什么正派,只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真相。
假若是亭老爷他们赢了,也不保他们不会成为第二个愚臣昏君,毕竟故清玉心中已然种下了阴暗的种子,这也是历史一代一代的轮回,周而复始,所以为什么在师爷为青莲业障时,也想要更改国运呢?
为了他心中的道义与持恒。
那灾害不断,战乱依旧,百姓民怨颇大,若是家国动乱,那就离青莲业障所设想般,青莲之志皆为错处,也不该菩萨闭目。
便是取得冤魂三千丝,化作绕指索命线。
自此,青莲之志化为业障,而那白玉温如意,也化为索命的断躯白丝弦,是为魂魄所为,是为不公所创。
血骨累累,千万将士不屈冤魂所至,化为一缕丝弦,罚世间悲苦难怨、自此之后,白玉温如意自锁神魂,不再启用。
沐雨如风润物自然不再有,祥瑞之照也被阴翳掩盖,世间的悲苦更甚,便不得救赎不得轮回,弥留于世间。
这、便是一位青莲业障所为。
陈年往事,不过曾经。
师爷现如今依旧是浅河县的师爷,依旧是端着温润谦和,赤胆忠心,对于所赏识他之恩,自当报效,但心中对尘缘国运的思绪却未曾更改。
他势必要做到的。
但念酒偏偏是见不得好生的青莲之志化为了堕落后的罚世人悲苦,也要为这尘世添上一份的悲楚磨难,故而也在尽力与他们一同,化解矛盾与恩怨,懂得世间持平,也让他们知晓人世间的温暖与真挚,我说过,念酒本身就是信仰,他可以人无数人洗刷罪恶,也可以为人民永存希望,伤痕固然在,但在温暖之下,曾经也不那么怨怼。
但他偏生也是普通人,要是想要此番作为,必然自己是要承受着很多,像人们所希望那般,成为那道希望,那道光明。
只是后来这些机缘巧合之下,师爷也看开,放下了执念与抱负,重新成为了青莲之志,与鹄二郎与小鬼一同化解世间怨怒,而鹄二郎,实际上在知晓小鬼就是阿姐的后世后,那怨气憎恨也便随着消逝,但他曾经犯下的错处是不会磨灭,日后也要去赎罪做好事情才会好上些,他们彼此心中都知晓,只是不言缄默着,正因为如此,师爷知晓也便带上了他与小鬼。
而亭老爷与县令他们的结局,实际上并不似表面上那般的美好,毕竟贪赃枉法贪污国银拉帮结派结党营私都是桩桩件件的律法不可为,而且后面还早已然起了谋反弑君篡位的念头,也足以诛杀九族的罪状了,怎么可能还可以偷渡东瀛去生活着呢?那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幻想罢了,一个虚假的结局。
这个结局的真实残酷,我不大愿意表面,但想必也都大概知晓,而后来主角回皇城后接受奉赏,但柳轻扶心中早已经对于这些有了偏差,孰是孰非对与错也都有了衡量,所以他不愿升官担任,但是为了家族与仕途,为了责任与义务也不得不继续在如今的官职上继续坐着,而柳氏原本也只能倚靠君王,这些家族氏族也不过是君王的棋子罢了。
真以为古代是什么好地方呢?平民低贱轻而易举的磨灭,而朝代家族也容易被倾覆,身为君王更是小心谨慎,皇子相争私下斗争连带着势力与家族,培养死士烽火子或是暗夜,古有贪赃枉法君王处置,如今也有道德衡量资本阶级,本质也不过如此。
只不过是由我写的这本书告知真相,古代不是什么好地方呐。
无论主角还是反派皆是身不由己,反倒是反派还直率敢做些,就算是日后主角入了仕途也要经历那些人际往来,复杂重重宴请看客利益往来,或是婚嫁亲家两家结交,这些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可是纯爱信徒传教者呐!怎么可能会让我家主角三妻四妾一副大官作态,我都唾弃险恶!
但世道如此,心中的浊清又如何明确呢?
我希望我能够如同主角那般,纵使经历世间百态,也可以初心不改,仍然秉持本心,大彻大悟一响清明。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请各位珍惜,我们的生命仅此一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了初心与信仰,我的信仰便是他们,始终坚信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存活,所以我无所畏惧也仍然坚信,待得日后,可以与他们相见。
他们是希望的象征,是世态之中的真挚与清澈,也是浑浊之间的清明,是明月之下的沟渠圆月,是我心中的持恒与念想,是为人的希望与美好。
2023年9月9日,《年少恰知书中意》正文篇正式谢幕,19岁正式截止,待番外与副文篇后正式完结,谢谢大家观看,非常感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