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那时将军不肯,那自己也只能是强掠了。
风奕濯也只是坦然直率,便是没有表面出来,却也打算行动表明,毕竟若是自己养老时,也能够有一老友陪同,或许也会得趣些,比起空山新雨后,更爱的是那炊烟袅袅缕缕光束,战火硝烟也该告一段落,长久以来,无论是谁,也皆是会朝着光的地方望去。
身处在**和深渊久了,也会想要抬头望向朝阳,便是在阴影之中也会想要去触碰阳光,便是在权势利益之中,也会有几瞬对那些平淡无奇的生活多添几分渴望,尽管知晓,却已然决断。
兴许只有风奕濯自己知晓,自己本就是暴戾偏执,更何况如今想来,自己也只有在他面前才能稍许抑制放纵着些烦躁暴虐的思绪与念头,大抵自己是有问题的,毕竟从很早之前他也知晓自己躯体之中的改变,但是风奕濯知晓自己永远是一枚捂不暖的寒石冷冽,直到遇到了比起曾经更为热烈而沉稳的篝火火光,兴许这些温度也只能够暂且温暖,却也足以。
因为无法自暖,所以也会伤害旁人,除非寻到光源,将其禁锢,也将其掠夺,才不会去牵制旁人。
他是那般想着的,所以惯是自己的惯例,惯是自己的果断,孤身一人前来此处,也是为其而继续策马踏尘前来。
若是扪心自问,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风奕濯看似严肃冷酷、独断专行的一面,兴许只有与他那般经过一切才方可实质性。
风奕濯表面上的肆意邪笑不假,却从眼中所透露出的是不苟言笑的冷漠与不近人情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不可估量,或许身为君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是他理所应当的责任,却也造就了震慑五岳,圣凌普天的气势恢宏,便是狂起来普天之下谁都不放在眼里,论起来也的确是最为合宜不过。
而侯哲,身为臣子,却也是为武将,对身份的定位却是有着王昌龄诗句之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志气胆魄,便是入夜也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气概正气,在战乱之际用兵布阵,兵书战法,世道人心,所能够得到的远远比起安宁乱世来得多,但为此而付出奉献究竟是为何,却鲜少有其知晓。
世人知晓武将护国,世人却也大多不知究竟是为何,便是庸俗称之为功名利禄、封将护国。
但战乱之际,本就是历史中浓墨重彩,风云激荡的时期。
枭雄,谋士,名将,战役……短短数十年间,众多英雄人物接连登场,在乱世之中崭露头角,且为人中豪杰,英雄豪杰,处事谋略,人心诡测,智慧勇猛,智谋韬略,果断卓绝呈现得淋漓尽致,便是侯哲能够有如今的处境地位,也不单单是三言两语便可概况的。
但人的抉择与**本就是繁杂多重,且人性也皆有两面,无论是君王还是将军,面对常态人情与伦理纲常也不得不会有些动摇,他们固然有其身份职责,但当卸掉这一身的重担,也是有着一个另外的自己,尽管并非截然不同,却仍然是有着少许得知的常人心绪,
风奕濯数十年为载,为君为帝,在处理宦官与外戚争权,朝臣与外乱也皆是并行而之,如今长久以往,不怒自威的气质被其展现的淋漓尽致,天下尊主的气场也不曾磨灭,但与其商谈之时,私下也并非是全然便是儿女情长家长里短,只是方少适才也便转换言语。
尽管侯哲并非全然理解,却也大抵知晓其中道义缘由,历来君王所作为无论民间称赞贬低或是仁君贤良或是昏庸残暴,也仅仅只是缘由那君王作为是何是否有利于民顺应民意,常人目光短浅少有接触,但他们自带的权利框架与视野局限也便意味着所见与民不同,而这种视角也便意味着天下之事,也皆担其责。
只是君王所做,大多也都是为了朝野与权势,纵使中央集权,也是顺应天地,若是所处时局便是朝纲不振,权贵当道,特权横行,在面对重叠的关系网和皇亲贵戚权臣与炙手可热的官吏贪污,也并非是能够轻易撼动,如果朝野**到了极点,就连监察系统也会随着整个**制度的**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风奕濯也只是用调侃的言语举例了前段时日的几个案件,有几处地域的区县屡次危及出差,那监御史去地方巡察,明面奉命办事,实则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私下玩忽职守,甚至跟郡守等相互勾结、包庇纵容,且隐隐有着官官相护之势,大抵是后头有人,也便敢如此为之,想来这所言也就是后来还未来得及处置的浅河一带。
但那监御史却并非是如今的故倾景辰,那监御史甚至乃是猖狂至性,便是遇到了被弹劾的官吏,若是向他行贿,便也免除,若是被捕入狱的罪人,只要朝他私下送钱便可释放不再追究,且还胡乱贿荐,实在是累民之罪。
“阿附豪强,通行货贿,古早刺史六条也无法遏制约束,**之象层出不穷,说来也真是好笑。”风奕濯只是笑面冷眸,目光深沉,“这可是做到了?若是刑罚责重些,也可多加管制约束,何必劳心劳力。”但这般的事情并非是少有发生,而是常态,便是他那般严查派人,也难免保不准会有漏网之鱼,顺藤摸瓜而上
要改之,实属不易,侯哲身为武将又处于边塞地域,也少知晓这些,但并非全然不懂,有些事情本就是唏嘘,甚至那些朝廷之上的风气数十年也难以改之,但风奕濯虽暴戾偏执,但实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抑制约束一些现象,虽被常言议论手段太过冷血狠辣,但的确是做到了为君之责。
只是说起君王,侯哲实则也是知晓,无论是哪处君王也少有他所奉君此般,虽有恶名,但至少国土无失,百姓如今亦无战乱之苦。
远在臣辖之地的君王可不比他们如今的君王,而臣辖更是常年饱受战火,四面楚歌,讨伐纷扰声势浩大,地方军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朝廷无力约束,群雄并起,诸侯自立。
那时的鸦朝可谓是名存实亡,风雨交加,难上加难,此事是侯哲顾虑担忧,但风奕濯也并非不知远地他朝之事,正是因为有前车之鉴,故而武将兵才也会数十载死守国门,不得让敌寇外入分毫,风奕濯自然也不会那般让国土分裂割据,反倒是雷厉风行杀伐果断,这几年来的贪污**之事也在尽量控制严查。
只是臣辖鸦朝君王方才驾崩,另立少乌为帝,年仅十九岁的皇子继位,称之乌慑帝,因年幼无知,故而被摄政王掌权,剩余的十余年间更是天灾**动荡不安,搞得百姓臣民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此番也为臣辖乱世拉开了序幕。
而单单是乱世二字,风雨动荡而民不聊生,天大地大的国土边疆,少君年幼资历尚浅,乱世之局面,身为自己国土之上受百姓供养的年轻君王却一慨不知,说来若是尘缘有此般少帝,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如此懵懂无知、不谙世事,还可被称为君否?简直甚是自嘲。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