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分!省状元?!这怎么可能?!沈清澜上次模拟考才将将过了一本线而已!
“不……不可能!一定是系统出错了!或者是重名!”苏晚晴第一个失声叫出来,声音尖锐。
沈清澜慵懒地靠在椅背上,好整以暇地看着他们失态的样子,仿佛那个震惊全省的成绩与她无关。
“系统出错?重名?”她轻轻笑了一声,拿出手机,点开早已收到的省考试院官方短信,递到沈建国眼前,“爸,您确认一下?”
白底黑字的短信,清清楚楚地写着同样的分数和排名,还有恭喜成为省理科状元的话语。
沈建国的脸色变幻不定,从震惊,到难以置信,最后,一丝极其复杂的、掺杂着审视和算计的光芒,取代了最初的愕然。他看向沈清澜,这个一向被他视为漂亮花瓶,需要严加管束的女儿,第一次让他感到了某种脱离掌控的陌生和……一丝微不可查的忌惮。
“你……你怎么做到的?”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干涩。
“当然是凭自己本事考的。”沈清澜收回手机,语气平淡,“现在,爸,轮到您履行承诺了。A大经管系的全额奖学金,应该很快就会到账。至于您答应我的五百万启动资金,请问是转账,还是支票?”
她目光平静地直视着沈建国,没有丝毫闪躲,那眼神仿佛在说:我做到了,你呢?
沈建国胸口剧烈起伏了几下。五百万,对他而言不算大数目,但这样轻易地,以一种完全超出他预料的方式给出去,让他感到极度不适。尤其是,这笔钱将完全脱离他的掌控。
王婉茹反应过来,强笑着打圆场:“清澜,你这孩子,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不过一家人,说什么兑现不兑现的,你的钱不就是家里的钱吗?这笔钱放在家里,让爸爸帮你投资打理,肯定比你自己拿着稳妥……”
“阿姨,”沈清澜打断她,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赌约就是赌约。我相信爸爸作为沈氏集团的董事长,一言九鼎。况且,这是我成年后第一笔属于自己的资金,我想试试自己打理。”
她将“沈氏集团董事长”和“一言九鼎”咬得稍重,直接把沈建国架到了一个无法反悔的高度。
沈建国的脸色更加难看。他死死盯着沈清澜,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女儿。许久,他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好!很好!沈清澜,你真是长大了!账号!”
沈清澜早已准备好,从容地报出一个新开的、独立于沈家任何关联的银行账户号码。
沈建国阴沉着脸,拿出手机,几乎是咬着牙完成了转账操作。
几分钟后,沈清澜的手机收到了银行入账短信。看着那一长串零,她的心底没有任何喜悦,只有一种“取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的平静,以及复仇之路又踏出坚实一步的冷冽。
“谢谢爸。”她收起手机,站起身,“如果没什么事,我先上去了,还有些……‘以后’的计划要想想。”
她特意加重了“以后”两个字,然后无视身后沈建国铁青的脸色、王婉茹复杂的目光以及苏晚晴那如同淬毒般的眼神,从容地转身上楼。
回到房间,关上门,隔绝了楼下那令人作呕的氛围。沈清澜走到窗边,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却温暖不了她眼底的寒意。
省状元?只是一个开始,一块敲门砖而已。这重身份带来的关注度和光环,在她后续的计划中,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她打开电脑,五百万资金已经到位,加上她之前隐匿操作的获利,她的初始资本已经相当可观。是时候,进行下一步了。
她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启明科技”。
这一次,她不再发送匿名邮件。而是通过一番调查,找到了“启明科技”创始人之一,也是技术核心——谢知桓的私人学术邮箱。这位前世的科技巨擘,此刻还只是A大一名即将升入大四的天才学生,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学校提供的简陋实验室里,为了梦想和经费苦苦挣扎。
沈清澜斟酌词句,写了一封简短却极具分量的邮件:
谢知桓同学,你好:
拜读了阁下发表在《计算机前沿》上的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交互模型优化初探》,深受启发。对贵团队在AI语音交互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印象深刻。
据悉,贵团队目前正致力于解决远场拾音降噪与复杂场景语义理解的耦合优化问题,并在低功耗模型部署上遇到瓶颈。冒昧提供一点不成熟的想法(附上了一份精炼的技术要点文档,直指其当前面临的核心技术难关和可能的突破方向)。
本人作为天使投资人,对硬核科技领域极具兴趣,认可技术的长期价值。若阁下团队有融资需求,可随时联系。期待与真正有潜力的技术者同行。
沈清澜
邮件末尾,她留下了自己一个干净的、与沈家完全切割的私人联系方式。
这封邮件,与之前的匿名咨询截然不同。它展现出了几个关键信息:1. 她了解他们的核心技术,并且有独到的、一针见血的见解(这得益于她前世的记忆和对未来技术走向的把握);2. 她定位自己是“天使投资人”,关注“长期价值”,区别于追求短期回报的普通资本;3. 她亮出了“沈清澜”这个名字,以及她刚刚获得的“省状元”光环(这重身份在学术圈和技术圈,天然带着一种“天才”和“潜力”的认可度,能一定程度上打消对方的疑虑)。
她不确定谢知桓是否会回复,但这步棋,比之前的匿名试探,前进了一大步。她在主动递出橄榄枝的同时,也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诚意。
发出邮件后,沈清澜便开始处理其他事务,并未过多期待 immediate reply。她知道,像谢知桓这样的人,需要时间思考和判断。
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仅仅过了两个小时,她的手机就收到了一条新的邮件提醒。
发件人:谢知桓。
沈清澜眉梢微挑,点开邮件。
内容同样简洁:
沈清澜同学,你好:
感谢关注。技术要点已拜读,见解深刻,受益匪浅。
方便电话沟通吗?
下面附上了一个手机号码。
效率之高,让沈清澜都有些意外。这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启明科技”此刻的资金困境,可能比她预想的还要严峻。
她没有犹豫,拿起一个专用的、不记名的预付费手机,拨通了那个号码。
电话很快被接通,对面传来一个清冽干净的男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逻辑清晰,语速平稳:“你好,我是谢知桓。”
“谢同学你好,我是沈清澜。”
“沈同学的邮件让我很惊讶。”谢知桓开门见山,“我查了一下,你是今年的省理科状元。没想到你对AI领域也有如此深的理解。”
“兴趣所在,略有涉猎。”沈清澜语气平静,“比起我的身份,我想谢同学更关心的是,我能为‘启明’带来什么。”
“不错。”谢知桓并不迂回,“我们确实需要资金。但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理解我们方向,并且有耐心的资金。市场上大部分VC(风险投资)更看重短期数据和商业模式,这对我们目前的基础研究阶段并不友好。”
“我明白。”沈清澜淡淡道,“我提供的正是早期天使投资,不干涉研发,只看重技术和团队。我可以先提供一笔五十万的无约束力资金(no-strings-attached funding),用于你们解决邮件里提到的那个降噪模块的瓶颈。如果效果达到预期,后续我们可以谈更大规模的A轮融资,估值可以由你们主导提出初步方案。”
她给出的条件,优厚得几乎不像一个投资人,更像是一个纯粹的赞助者。五十万,对现在的她来说不算小数目,但用来赌一个未来千亿级帝国的雏形,并建立起与核心创始人最初的信任,值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进行快速的利弊权衡,也被她这种干脆利落且极具魄力的方式所震动。
“……为什么?”谢知桓问,声音里带着一丝探究,“仅仅因为看好技术?”
“因为我相信,未来是属于科技的。”沈清澜的声音沉稳而笃定,“而我,愿意为我相信的未来下注。尤其,是下注在像谢同学这样优秀的技术者身上。这笔钱,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我为自己购买的,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一张门票。”
她的话,既抬高了对方,也明确了自己的立场和格局。
又是一段短暂的沉默后,谢知桓的声音再次响起,少了一丝疲惫,多了一丝郑重:“谢谢你的信任。这笔钱,我们会用在刀刃上。关于后续合作细节……”
“细节可以慢慢谈。”沈清澜打断他,“我会让我的律师草拟一份简单的协议。资金明天就可以到账。”
“好。”谢知桓干脆地应下,“期待合作。”
挂断电话,沈清澜轻轻呼出一口气。与谢知桓的第一次接触,比她预想的还要顺利。这个人,冷静、务实、有野心,而且不缺乏决断力,确实是理想的合作对象。
她立刻开始安排转账和协议事宜,所有操作都通过离岸公司和匿名账户进行,确保资金来源清晰合法(符合她“投资人”的身份),但又不会过早暴露她与沈家的关系。
处理完这一切,已是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绚丽的橘红色。
沈清澜站在窗前,看着那轮缓缓下沉的落日,如同看着沈家,以及所有敌人,不可逆转的黄昏。
省状元的惊雷,已经炸响。
与未来科技帝国的第一次连接,已然建立。
五百万的启动资金,顺利到手。
而顾言深那边……暂时还没有新的动静,但沈清澜知道,那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她拿起桌上那本厚厚的、封面印着《全球科技趋势与投资展望》的书籍,指尖轻轻拂过烫金的标题。
一切,才刚刚开始。
她转身,重新坐回电脑前,屏幕的冷光映照着她年轻却无比坚毅的侧脸。
下一目标,是在顾家和沈家反应过来之前,利用高考结束到这个暑假结束的黄金时间,尽快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最初的,也是最坚固的资本堡垒。
夜色渐浓,而她房间的灯,一直亮到了深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