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寤听见卫令的话不赤暗自捏把汗,瞥了眼高位上的雍和女人:“犬子自小流落校外,没得亲自教养,也不知失家威严,冲撞了大后娘娘,还请娘娘切勿怪罪,不过太后娘娘若是要定臣的罪,臣却是不认的,做人很难,既要不背恩,又要对得起良心。太后一言九鼎,也可以让无数人破家。身处高位,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臣说不清。做好事时,无人能挡,固然让我们兴奋;做坏事时,也无人能挡,我们又当如何?臣喜欢的地方,不应该有这样的律令。”
“沈国公这是在怪罪哀家以权势压迫你不成?你们沈氏满门清流是本朝的忠臣也是世家大族,你们不争不抢,在哀家看来却是软弱且无能,只是要你们服忠于哀家而已,沈国公却表现了明确的拒绝之意,哀家提前为这个朝廷立下太子,而且太子还是你沈氏的子孙,自此以后你沈氏就是实打实的皇亲国戚,纵使来日他北戎要称帝称朝,你们沈氏的皇帝也自有去处,而且哀家给你沈氏的,会是国公爷没有想过的荣华富贵,沈国公你在忧需什么?”
“太后之言,臣不敢苟同,如今幼帝尚且下流不明,此强为臣之亲孙,却是位不正言不顺的新帝,要知南五郡以及旧都建康虽藩王作乱,可南边却才是汉民们的众望所归之处,此北边已被北戎盘踞,纵使没有称帝,可我们这些朝臣手中又还有多少实权?对于太后来说,北戎难道真的对您的所作所为无动于衷么?如今的北戎军退居天子关,可都中却有驻守的北戎贵族,先不说两王,还有北戎五大氏族,岳氏妹儿之子为帝,我沈氏只会成为众矢之的,沈氏三代都是忠烈之人,因不忍北方故土受北戎践踏,子民们受北戎苛待这才没有南下,也是对这份君臣情的交代!”太后却缓缓地笑了起来,“不悔?”
“生死不悔!”
半晌,太后起身,同时对卫令招手道:“你上前来。”
“你手中的东西是皇家给哀家的,哀家却没有想到到了你的手上,你说这是什么命运?”太后的目光放在她手中的檀木盒上,“哀家其实根本没有改立皇帝的心思,但是宣和帝命不久矣,若不能及时立储,皆是又是腥风血雨,你们沈氏,哀家没有看走眼,这东西估计摄政王也猜到是哀家的意思了,所以才让你代为转交给哀家,哀家知道这孩子现在还恨,可是他到底也是禁都中长大,大抵也不愿意都落入北戎人手中,现在的意都不过是强弩之末,建康才是众望所归,只是幼帝一日不在江南建立新朝,哀家就要替胤儿子守此处帝位,到建康去吧,忠臣不应该留在这里。”
一阵风吹进来,太后将靠近窗户的那支羊脂蜡烛吹灭了。察觉到烛光变暗,太后从桌案前站起来,缓步走到正对着桌案的窗子跟前,先伸手将撑着窗门的支架放下,轻轻关上了窗,然后放下窗帷。她看了看那支熄灭的羊脂蜡烛,扭头从旁边的烛台上取下另一支燃烧的蜡烛,凑到它的烛芯上,将它点燃了。她静静地盯着这支重新点燃的羊脂蜡烛发起愣来。过了好一会儿,她意识到有滚烫的烛泪流淌到了手上,这才将手中的那支蜡烛插回了烛台。
不过,她没有走回方才离开的那张桌案,而是慢慢走向这间御书房的西墙。西墙前立着一排金丝楠木书架。她走到靠西北墙角处的那个书架前站定,微微俯下身子,伸出双手,搬开了书架上的一部书册。书册搬开后,露出了后面的木墙。她低头往书架格子后面的木墙看了看。那块木墙上,有一方小木条不显眼地往外凸着。她伸手往那小木条上轻轻一按,咯吱一声响,一块小木板往旁边移了开去,木墙上露出一个暗藏的壁龛。
这个暗藏的壁龛,是太后不久前令一个巧手木匠秘密制作的。为了保密,她同时还让木匠在这面木墙上制作了数个秘密的壁龛。壁龛修好后,她赐给木匠重金,令他不得透露半点风声。那个木匠是老实的手艺人,既拿了厚重的报酬,便一口应允,以后绝口不提此事。
“你手中的东西是皇禁台给哀家的,哀家却没有想到到了你的手上,你说这是什么命运?”太后的目光放在她手中的檀木盒上,“哀家其实根本没有改立皇帝的心思,但是宣和帝命不久矣,若不能及时立储,皆是又是腥风血雨,你们沈氏,哀家没有看走眼,这东西估计摄政王也猜到是哀家的意思了,所以才让你代为转交给哀家,哀家知道这孩子现在还恨日是他到底也是在打那中长大,大抵也不愿意都落入北戎人手中,现在的梦都不过是强弩之末,建康才是众望所归,只是幼帝一日不在江南建立新朝,哀家就要替胤儿守好此外帝位,到建康去吧,忠臣不应该留在这里。”
太后缓缓地从里面取出一纸淡金色的卷帛:“这是代皇帝写的传位诏书,其实他原本要立的皇帝不是谢胤,而是他的皇弟礼王,因为陛下深知胤儿过于年幼撑不起这大位,可哀家却并不担心,因此将传位诏书藏了起来,伪制成让吾儿继位,因为当时宫中只有胤儿这位皇子,所以没有人质疑这份圣旨的真伪,只是哀家没有想到,武王与礼王野心太大,竟起兵谋反,而礼王明明能力远胜于武王,你猜他为什么会败?”
卫令没成想听见这等宫闱秘事,但解一想前世礼王之子谢乌衣意图刺杀太后,便心中有了个猜想,其实前世她意在从老宫中偶然得知,太后有孕当年见过红,有过滑胎的迹象,而且代王谢东流本人在成年时郎中就断言未来不会有子嗣,只是此事被瞒,可见太后肚中之子并非来自谢东流,而极可能是当时的宰相崔颢,但这个孩子没有留下来,而是滑胎。太后选择瞒下此事,制造了场宫宴失火案,将礼王妃刚诞下的长子谢衡抱到宫中替了死胎,死胎则被扔进火场中,自此谢衡换了皇份成了谢胤,礼王是知道内情的,因此当礼王妃得知真相后担心被太后灭口才装疯,还收养了隋鄢为义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