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鲜牛肉和原麦山丘

“恶女”是一种不算很新的人设,恶女的精髓有三大要点,要美,要强还要疯。《战争与和平》中恶女之桂冠自然非美女海伦莫属。

海伦的名字让人联想到了那个挑起特洛伊之战的绝世美人,她有着很多身份:库拉金家的小姐、彼得堡社交界最受欢迎的女子、以及后来的皮埃尔·别祖霍夫伯爵夫人。女主角娜塔莎一开始是不漂亮的,但是海伦一出场就成功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海伦艳丽的外表和她华丽的着装相互交织,是舞会最耀眼的点缀,就连见多识广,对女人不太感兴趣的安德烈公爵也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真漂亮!”另一个男主角皮埃尔更是被海伦的美貌迷惑,以至于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自己究竟有没有真正爱上海伦,就匆匆“求婚”,因为皮埃尔继承了巨大数额的遗产。

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外表时,美者不避其恶,恶者不讳其美,所以无论整体美丑,总能带给我们一种巨大的真实感。外貌欠佳的玛利亚公爵小姐哭起来楚楚动人;娜塔莎小时候大鼻子大嘴,长大后却出落成了一位苗条的美人;安德烈公爵的第一任妻子娇小美丽,嘴边有一圈黑黑的绒毛。

而海伦始终高挑、丰满,完美得有些不真实,托尔斯泰越是穷形尽相地描绘海伦外表的动人,就越毫不客气地书写海伦内心的堕落。皮埃尔在同海伦结婚后很快就看清了妻子的面目,两人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决裂,夫妻关系形同虚设。海伦擅长应酬和交际,在成为伯爵夫人后,活跃于上流社会,皇太后疼爱海伦,亲王和王子与她过从甚密,海伦去往国外,甚至拿破仑都称赞其美貌,是大家公认的“聪明又美丽的可爱女人”。

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作家,在这部史诗中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对于喜欢的人物,托尔斯泰不吝惜笔墨,去描绘他们心中的欢乐与忧愁,展露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但是对于海伦,托尔斯泰却甚少心理描写,这或许是因为在作家批判的眼光看来,海伦不过是一头“美丽的动物”,外表再美也无法掩饰内心的空虚与贫乏。

在没有解除和皮埃尔的婚姻的情况下,别祖霍夫伯爵夫人想要再次结婚,纠结于是嫁给俄国伯爵还是外国王子,完全把自己名义上的丈夫皮埃尔抛之脑后,连神父都被海伦的无耻惊呆了,最后海伦思考的结果是:同时做三个人的妻子。

海伦的做法颇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彪悍,如果在今天,有好事者甚至不免要赞叹一句开女性解放之先河,但是海伦的放纵不是精神和心灵的觉醒,而是纵欲和享乐的沉沦,最终她因误服堕胎药而死,这样的结局似乎有些过于草率匆忙。

但是海伦的命运除了如此,还能是什么呢?国家的存亡,百姓的苦乐和她毫不相干,人性最基本的美和善已然被忘却,以海伦为代表的俄国腐化贵族必然走向毁灭。

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这些地方是真实存在的,在我们阅读历史小说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这个问题。用现在比较流行的历史观来说,都有他们个人的历史在其中,真实的历史人物存不存在,到底有没有客观的、真实的历史人物?

俄国陆军司令,击退了拿破仑对俄国的入侵,库图佐夫以这种身份进入了世界史,是一个能把拿破仑击败的人,这些历史人物是很重大的,12岁进入军事工程学校,14岁就在俄**队当下士。1745年生,1774年头部重伤失去了一只眼睛,但是仍然积极参加土俄战争。

1805年巧妙撤退,获得了伯爵头衔。国王对他的行为不满,写词条的是个德国人,但是我们读到这段话的时候,跟西方的主流思想很相像。在几次决定,皇帝不对,库图佐夫对,但是舆论不一样。不主张打,但是联军一定要打,奥斯特里茨战役失败后,责任就落到他头上。

拿破仑认为可以签合约,但是俄国人不签,结果拿破仑就败退了。南边撤退,拿破仑本来想抢一些物资,但库图佐夫拦了,导致全军覆没。

1812年重新担任抗击法国的领导,亚历山大重新启用库图佐夫,因为时间、环境和轨迹都集中到了库图佐夫身上,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环境下该做什么。究竟是历史的真实还是托尔斯泰创造出来的?

1813年,波尔金诺战役,最重要的胜利。库图佐夫挥师追击敌军,直达波兰和普鲁士,后(1813年)因病去世,仅次于苏沃洛夫将军的指挥官,避免不必要的战斗。

斯摩棱斯克公爵和克里米亚总督、波兰总督,库图佐夫是正面、光辉的。艺术中的库图佐夫,陌生化的典型,占用农民房子开军事会议。壁炉?托尔斯泰将库图佐夫作为一个纯军事家来写,库图佐夫是一个有权威的军事统帅,是一个军人,在战争与和平里面,和平场面里就没有库图佐夫。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大美人带崽进城务工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被迫奉子成婚之后

嫁玉郎

风听过她的告白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女大学生日常发疯
连载中浮云小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