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吓到的不仅有他,还有一干同样或真心或假意改信新教的贵族。
此刻全英国在政治上拥有话语权,因此能够第一时间得知奉命入侵苏格兰的军队成果如何的贵族们,全都被吓成了哆哆嗦嗦的鹌鹑,只恨自己没能多长几条腿立刻跑去苏格兰表忠心:
我们也是虔诚的信徒,抛弃天主教改信新教什么的都是误会,是我们那个酷爱砍王后的头的国王一意孤行逼我们这么干的!
蒙受天佑的苏格兰女王啊,如果将来真的有神罚的话,要不咱们商量商量,你只去砸我们的国王好不好?反正死在他手下的王后都有那么多了,你不砸白不砸!
亨利八世:???我谢谢你???
明显感受到坐在自己身边的贵族传递出来的隐约抗拒和退缩之意的亨利八世,其实心里也很没底。
毕竟大家天天口口声声念着上帝的名号是一回事,但当这个名号突然降下神罚,受罚的一方还是自己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个名号不再只是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单词,而是格外有力量、十分令人信服的金光闪闪的象征。
说得再明白点,就是拳头越硬,越能取信于人。
这个道理古往今来一概通用,只不过之前,话语主动权都是掌握在英国手中的,眼下风水轮流转,终于轮到苏格兰来说一不二了。
——更正,短暂地说一不二。
在这样人心浮动,谁都不愿意去攫苏格兰女王“天佑”锋芒的当下,亨利八世长叹一口气,疲惫道:
“那英国和苏格兰联姻的这件事……就暂时告一段落吧。婚约延后再谈,也不必急在一时。”④
英国的退让没过多久,就经由使者传到了王太后玛丽·德·吉斯的耳中,同时也让奥丽加彻底放下了心底一块大石。
在确定短期内没有了英国的联姻请求后,终于从巨大精神压力中解放出来了的奥丽加,心满意足地天天吃吃喝喝睡睡醒醒,就这样美滋滋地迎来了她这段时间来最重要的大事:
加冕仪式。
1543年9月9日,奥丽加一大早就被叫了起来,穿上了专门为她加急制作的礼服。
没办法,在她之前,没有任何一位女王在如此年幼的时刻就要登基加冕。而加冕仪式又如此重要,以至于哪怕苏格兰再穷,也不能在这方面露怯抠门。
长长的深红色的天鹅绒斗篷披在她身后,一直垂到抱着她的王太后玛丽·德·吉斯的胳膊上。不仅如此,她的领口和袖口还缀有貂皮的点缀,这些造价不菲的皮毛使得她看起来更高贵了,再加上她的身上还有“天佑”的光环,便衬得奥丽加愈发冰雪聪明又乖巧可爱。
在红衣主教宣读加冕誓词后,按理来说,此时应该由幼年女王的监护人代替她回答,但奥丽加年幼能言、过分聪慧的名声,不仅传到了邻居英国的耳边,也让更远处的罗马教廷都得知了。
于是在红衣主教半信半疑、近乎看热闹的情况下,被半点开口代答之意都没有的玛丽·德·吉斯抱在怀中的奥丽加,用简短而稚嫩的声音,回答道:
“……我以苏格兰女王之名义,接受并发誓。”
哪怕奥丽加说话的速度特别慢,这短短一句话愣是被她一个词一个词地蹦着说得几乎有五分钟那么长,但一个只有九个月大的孩子,竟然能没有哭闹、没有重复、没有结巴地说完这么个长句这种事,就足以令人惊骇不已了!
就连罗马教廷派来的红衣主教,看向奥丽加的眼神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在抵达苏格兰之时,虽然听说了苏格兰女王展现出来的种种异于常人之处,但他一直有着罗马教廷的傲慢与优越感,认为神迹就算有,也不会出现在苏格兰这种偏远蛮荒之地。
至于这么丁点大的小孩子身上展现出来的所谓“神迹”,多半是苏格兰国内的贵族为了给己方造势,所夸大的吧。
然而在亲眼见到奥丽加被抱在王太后怀中,不哭不闹甚至不笑,只用那双深色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自己的冷淡神情,还有这句半点错漏也没有的、以正常小孩子的能力根本不可能说出来的话,红衣主教都觉得自己有点腿软了:
救命啊!我之前干的缺德事也不少,我不要直面上帝眷顾之人!!苏格兰女王求你行行好让我全须全尾地回去,别让我死在大庭广众之下身败名裂,我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这复杂而剧烈的心理活动,使得他接下来给奥丽加施涂油礼的时候,手都在微微发抖了,生怕自己在这短暂的接触中,被苏格兰女王看穿自己的本质,然后再来一次神迹,一道天降闪电劈死自己。
虽说隔得远一些的苏格兰贵族们,看不见这位本该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红衣主教的失态,但奥丽加身为被按着往身上和手上涂抹圣油的“受害者”,自然注意到了他的异常,不由得在心底百无聊赖地叹了口气,讽刺而漠然地想,天主教。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位倒霉的红衣主教被奥丽加这看似格外智慧深邃、实则只是在走神放空的眼神一扫,心下更虚了,要不是接下来还有贵族向女王交付权杖和宝剑、佩戴王冠的仪式,他早就溜之大吉了!
而接下来负责这些环节的贵族们的表现,也没好到哪里去:
神迹这东西,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只顾得上赞叹惊讶,第二次接触的时候就该回过味来了,赶紧想想自己这些年来干没干什么天怨人怒的缺德事比较好。
在人人都忙着反省“我应该没太缺德吧我不想死”的这一大环境之下,奥丽加的加冕仪式竟然格外慎重——大家都谨言慎行相当怕死;静默庄严——生怕多说一句话就被看出端倪然后被从天而降的神罚给弄死;不管是罗马教廷的人还是向来最爱搞事的苏格兰贵族,都有志一同地对王太后怀中的女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废话再不致以敬意万一被弄死怎么办!
在奥丽加涂过圣油,两只小手颤巍巍地握住沉重华美的权杖后,苏格兰摄政王亚兰伯爵二世将王冠小心翼翼地佩戴在了她的头上。红衣主教将王冠扶正固定后,贵族们依次上前,跪地宣誓效忠。⑤
玛丽·德·吉斯:不知我当讲不当讲,我的丈夫当年即位的仪式都没这么肃穆隆重……所以你们这些年来到底干了多少缺德事啊,这么怕神罚!
①福克兰宫,苏格兰王室所居住的王宫。玛丽·斯图亚特在林立豪堡(又译林利斯戈堡)出生,但日常住还是住在福克兰的。
诚恳建议跟我一样不爱记名字的朋友们,在看这些不重要的背景名字的时候可以把它们在大脑中简化成XXX宫,XXX堡,XXX国,XXX国王,XXX河。
毕竟重要的名字我一定会强调无数遍,直到人人都能记住甚至嫌我啰嗦的地步。
②尽管如此,她们的母亲已经向即将卸任的法国大使承认:“我对女儿的夙愿是,她们会成为笃信基督教的淑女。”她们的谦逊也反映在一贯的朴素衣着上,法国《新潮》为这一事实致哀:“皇后不允许她的女儿们穿金薄纱或是阿尔玛大街的流行色炫耀”。很显然,年轻的女大公的衣服“仍然必须在母亲的监督下制作,好像是十年前的一样”。
——《罗曼诺夫四姐妹》
③现实情况比此有过之而无不及,别看奥丽加上辈子在父母的限制下过得清贫,但其实特别有钱,和现在真的没钱的苏格兰完全两码事。
④正史上,1543年7月1日,英国和苏格兰的代表在格林威治签署条约。格林威治条约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确定了两国之间的和平关系,第二部分是签订了当时的英格兰王子与苏格兰女王的婚约。
1543年8月25日,苏格兰摄政王亚兰伯爵二世批准格林威治条约,但1543年12月11日,格林威治条约最终被苏格兰议会否决,导致了苏格兰与英国之间的八年战争。
⑤加冕仪式参考百度百科,我也有看百度百科的一天,混乱邪恶快乐。
【小剧场】
玛丽·德·吉斯:我接下来要说的事,你千万别害怕。
奥丽加:我上辈子是女大公,我不会害怕。
玛丽·德·吉斯:我们苏格兰,很穷。
奥丽加:请问有多穷呢?
玛丽·德·吉斯:就,不是那种普通的穷。我丈夫是国王,但他的全部财产只有一万头羊……
奥丽加:噗。
玛丽·德·吉斯:?你笑什么?
奥丽加:我想起高兴的事情,我刚出生的时候我的父亲为我大赦天下,接生的医生和护士都收到了几千卢布和黄金钻石。
玛丽·德·吉斯:我们所有的奢侈品都是从法国和罗马那里借来撑场子的,堂堂苏格兰国王连近卫队都没有……
奥丽加:噗。
玛丽·德·吉斯:?你笑什么?
奥丽加:我想起高兴的事情,我刚出生的时候名下就有超过一百万英镑的钱财和城堡土地。
玛丽·德·吉斯:而且苏格兰的土地上连银行都没有,很多地方还在以物易物,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
奥丽加:噗。
玛丽·德·吉斯:你分明在笑我,你都没有停过!
奥丽加:???不,我真的没笑。
玛丽·德·吉斯:那是什么声音?
奥丽加:是某些苏格兰贵族叛徒的气管被切断发出的声音哦。噗噗。
玛丽·德·吉斯:……我是王太后,我不会害怕,除非忍不住。我开始忍不住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加冕登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