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守仁,就算你真的悟到了道又能怎样呢?你不还是只能在那个荒凉偏僻的龙场生活吗。你不还是每天在那贫瘠的土壤中耕耘吗。
你能将你的心学传播出去吗?
别担心,王守仁。敌人有时也能助你登青云,对吧,刘瑾。
提到刘瑾自然就会想到那送礼不成的朱宸濠,想到那场造反,想到百年前的燕王朱棣。
天幕上恰到好处的展示出Judy身披战甲,骑着神骏非凡的战马,只见战马两蹄腾空,高亢嘶鸣,朱棣的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让人心生臣服。他手握长矛,直指苍穹,他策马回首。所有人都看到了帝王之姿。
只是......
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看到天幕上的朱棣,再看向他的太子朱标,阴沉着脸对旁边的宦官说:“叫朱棣过来。”
满朝文武看着这天幕上的内容都不敢吱声,每个都低下了头,恨不得自己从这里立马消失,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
谁也不知道那个时空的朱棣会如何,只能保佑他吉人自有天相。
我们再把视线转回来。
朱宸濠是个孝顺的孩子,他时刻铭记着自己祖宗所受的屈辱,势必要夺回这半壁江山。他看着这荒淫无道,只知享乐的朱厚照,心中满是不屑,这皇帝就应该他来当!他要造反!他要夺这江山!
但是造反是需要成本的,经过靖难之役,朱棣在登基后很快的将藩王们的护卫都裁员了。你朱宸濠就区区一个光杆司令,拿什么造反?难道要带着你府上那些下人和一堆破刀一路杀上京城。
别搞笑了,还没出南昌就被人镇压了。
朱宸濠也知道没兵的自己什么也办不成,所以他很聪明的想到一个办法——送礼。给刘瑾送一大堆的金银珠宝,过程很顺利,结果也让他很满意。这个宦官赵瑾同意了他的申请,朱宸濠又有侍卫了。
不过好景不长,刘瑾被自己人和杨一清扳倒了,朱宸濠的侍卫也被收了回去。朱宸濠简直是欲哭无泪,这简直就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啊,钱没了,人也没了。但朱宸濠是不会放弃的,他找到了“皇庶子”钱宁。
说起钱宁,那可是小人中的小人啊。他接受了朱宸濠的钱财,并且保证包售后。不得不说,是个可靠的友商。
就这样朱宸濠乐呵呵的拿到了侍卫所有权,但是,光有侍卫是不够的,他要人,很多很多人。那要怎么得到人手呢?朱宸濠那聪明的脑袋很快就想出了办法——用钱和权啊。
就这样,他通过贿赂的手段招募了很多当地的地痞流氓和豪族,并且借由他皇族的身份笼络了很多地方官员。
就这样,他招到了职业不同的人,有杀人犯,有水匪,有强盗,有书生,有骗子......这些人的职业说出去不太好听,但是没关系,朱宸濠相信一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就这样,他开始了造反之路。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那些在朝廷中混的如鱼得水的老油条们对这件事没有任何反应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吗?当然不是。
明朝自开国以来就有一个很奇葩的规定:官员俸禄不可过多。到了杨廷和那个时候,正一品的月俸是87石,换算成银子也就是69.6两。但当时已经有通货膨胀和俸禄折色的现象出现了,对于身居高位的首辅来说这月俸根本不够维持一家老小和自己的生活。
所以,结果可想而知,连首辅都没管,底下的人还会说什么吗。当然了,杨廷和能不管这事主要也是他实在没想到这位仁兄他不干人事,他是想造反啊。
就这样,朱宸濠将他前边的石头都清理了个干净,满心欢喜的想象着他成为皇帝该如何。
只是,朱厚照的皇帝命强的可怕。有一个人回来了。
没有了刘瑾的阻挠,王守仁很快的从那深山中走了出来。
正德五年(1510年),他被任命为庐陵知县。
正德六年(1511年),任吏部验封司主事、吏部文选司主事。
正德七年(1512年):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后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
正德九年(1514年):升任南京鸿胪寺卿。
正德十一年(1516年):被擢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地。
这样火箭就着鞭炮飞升的官员可不多见啊。六年,短短六年的时间里,直接飞升。难道这是他爹的功劳吗?当然不是。他的身后有两只强大的推手——兵部尚书王琼和杨一清。
就这样,王守仁被他俩那么一推,离圣贤又近了几步。
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守仁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新工作。不过有一点很奇怪,这里很多土匪,并且他们纪律严明,像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
王守仁不敢细想,却又害怕这是真的。
他试探了几次,发现每次剿匪都会扑空,就好像有双眼睛盯着他们。既然有眼睛,那就让他花了眼。
王守仁故意放出假消息,假意要集中兵力剿匪,让那些内鬼去通风报信,实则派人去紧盯着官吏,看看是谁偷偷溜走。
果然,有几只老鼠被抓到了。按理来说,这些人都应该被灭口。可这里的官员还是比较少,都是劳动力,可不能浪费了。再说了,如今我在明敌在暗,这几个内鬼还是可以传递消息的么。
王守仁一根棒子加一个甜枣,一边进行温柔的口头教育,一边和蔼的问清楚他们的家庭情况,再含蓄的表达自己对于他们家人诚恳的问候。那些内鬼的心一会儿被提起来,一会儿又狠狠的落下去,心态直接崩了,他们无条件答应王守仁的条件——当好二五仔。
解决了信息泄密的问题,王守仁很快就抓到了很多土匪。但这还不够,他知道,这些人不过是些餐前水果,连凉菜都不算。
面对未知的敌人,王守仁自是全力以赴。他开始推行“十家牌法”,也就是保甲连坐制度。他将十户人家组成一个小组,轮流巡逻。如果发现哪家出现了土匪,那么这十户人家都要被波及。不得不说,商鞅的方法就是好用啊。土匪们也都不知道该如何破解只能呆在山上。王守仁也不着急,他最擅长的就是等待。
但是等待可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傻傻的呆在府中渴望着那些土匪自己找上门来主动招安。
坐以待毙不是办法。王守仁先是给土匪们写了封招降书,可能是因为双方焦灼的时间还不够长吧,这封信没能起到实质上的作用,但肯定影响了他们的心态。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官府给的信啊,我们还要坚持吗?
王守仁见火没烧起来,又给加了一把。这次的他选择了离间计,你是铁桶都给你捅出洞来,更何况是一群土匪。猜忌,怀疑开始出现在那些土匪的心中。别急啊,还有第三把火呢。
按耐不住的土匪们还是下山了,因为他们发现王守仁竟然退兵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他们终于不用窝在这深山上吃土了。
但那些单纯的土匪又怎么能逃出我们王大人的手掌心呢。都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你们身为男人居然还敢相信他的话。天真!
正当那些自以为逃出深山的土匪松了一口气时,一群官兵的队伍直接向他们打来。这又把他们吓得直窜了起来,个个都如同那惊弓之鸟,四处逃窜。
但他们毕竟也是这山头的老人了,不久以后又重新汇聚在一起。这一波的惊吓劲还没缓过来呢,那一波的攻击就又上来了。王守仁倒是玩了个开心,就是这些山匪的小心脏就要报废了。
猫抓老鼠的游戏虽然刺激,但玩多了也就该收网了。你追我逃的次数多了也该一网打尽了。
那些土匪实在是被王守仁玩得没有了半分力气,他们也不下去了,就躲在山里头。何曾几时他们还在抱怨自己出不去,现在想想山里头也好啊,至少没有那王守仁。
也许是听到了土匪们对自己的召唤,王守仁很快就出现了。
又来!这是土匪们的第一反应。
快逃!这是他们的统一行动。
他们马不停蹄的向后面逃去,却发现,路早就被堵死了。这下好了,一网打尽。
算了,我们累了,朝廷不是招降吗,现在还来得及吧。就这样,江西的山匪之乱被王守仁和两千兵解决了。
土匪投降,守仁立功。这看上去好像就是故事的结局了。官府的官吏都在庆祝这件大事,只有王守仁,满脸严肃的凝视着桌上的信息。他发现了,这些人身后都站着一个人,或者说一个群体,一个他王守仁惹不起的存在,但他现在并不知道任何信息。
那他要从哪里知道呢?
“唰。”几名土匪被王守仁作为杀鸡儆猴的鸡了。
而这几天被官府笑呵呵对待的土匪们也笑不出来了。他们就知道,这位王大人没这么好糊弄。
“pong!”是几位土匪被扔到王守仁前跪着的声音。这几位吓得直哆嗦,唯恐下一个被砍头的就是自己。
人在死亡面前是没有撒谎的勇气的。
王守仁站在他们面前,声音带着死亡的冷峻:“你们既然投降了,本官也可以网开一面,放你们一条生路,就看你们能不能抓住了。”
跪在地上的土匪连忙磕头:“大人,小的们一定抓住,一定抓住。”
王守仁看着这些吓破了胆的土匪,又接着说:“你们背后是谁?”
土匪们都摇着头表示自己并不知道。
王守仁看着这样,挥了挥手,让身旁的官兵将他们带出去斩了。
土匪们不知道死亡来的这么突然,被士兵抓起来的一瞬间他大喊着:“大人,大人,我们听闻有宁王大人与我们取得联系。”
宁王?听到这名字的王守仁皱起了眉头,事情果真还是朝着那最坏的地方发展了。
他又开口:“可还知道什么别的?”
“咚咚咚”,是土匪挣脱官兵的连忙磕头的声音,“不知道了,大人,我们都是些小喽喽,什么都不了解啊。饶命啊,大人。饶命啊,大人。”
...
通过土匪的口,他也算了解到背后之人是谁,但,他要怎么做呢?
愁啊,愁。王守仁没有说话,只留下一声叹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