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宴会交响曲

(一)

寒夜带来的黑暗渐渐褪去 ,太阳还未升起。天边开始泛起浅淡的蓝光,哥特式教堂与古典风格建筑被一层薄薄的晨雾所笼罩。推开窗后,屋内松木燃烧的烟熏香混合着雪后空气所带来的清新。她深吸一口气,以此驱除残留的困意。

密合色的中式斜襟上衣搭配加厚的长裤,外套一件杏仁色的西式大衣。她的头发不长刚好过耳,梳理起来也方便。镜中的自己眼眸如琥珀般透亮,只是面色稍显苍白。应该是月经期的缘故。

简单和伊芙琳一家寒喧几句后,周姚灵动的身姿在雾中渐渐模糊。空气中弥漫着煤烟味和咖啡的香气。街边时不时传来巡逻士兵“heil,hitler。”的招呼声,她的心对此早已麻木。”

教室内,周姚理了理头上的绒帽。本以为是寻常不过的一天,直至收到那封装饰精致的邀请函。

指针轻盈而沉默的跳动着,钟表发出机械清脆的“滴哒”声。时间的胶卷不断转换,一切在悄无声息的慢慢变化。天空如同油画的调色盘,单调黯然的灰白逐渐被冷艳神秘的幽蓝所晕染。华灯初上,映照着雪花飘落的轨迹。

“不要慌,就像平常一样。”她来回几个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一些,随后将证件、邀请函交由门口的男待检查。

灯光如轻薄的丝绸滑过宴会厅每一个角落,流转生辉、绮丽旖旎。宾客与军官们穿梭在各处,她(他)们的谈笑声与低语声交织在一起。衣香鬓影、绮罗珠覆。香水甜腻浓郁的味道与隐隐约约的烟草味令她有些头昏脑胀。劁!这该死的学术交流聚会,究竟是福还是孽?周姚面容依旧娴静,实则内心一团乱麻。

(二)

当瞧见冯雪姝在远处朝她挥手时,就像在一望无际的荒漠发现一片绿洲。周姚脸上恢复一丝笑意,迈着碎步朝前走去。她巧妙避过周遭的人群,以免惹到不必要的麻烦。

“嘿,阿姚。你今天这身打扮实在是清丽雅致。”冯雪姝语气亲和,一袭淡蕊香红的昵绒大衣内搭月牙白针织杉更显典雅大气。“雪姝,今天的穿搭很适合你。看起来雍容不迫。”周姚点头赞许。

此时,一位身着礼服的中年男子走上台 ,底下宾客的喧嚣逐渐褪去。

“女士们,先生们。我是这次交流会的策划人之一,-贝克.瓦格纳将军。德意志国一直重视与别国学者的文化交流,愿诸位渡过一个愉快的夜晚。”话毕,台下响起阵阵掌声。周姚和冯雪姝神色淡漠,对这套公式化的言论早已见怪不怪。

素色大理石长桌上成列着各种香飘四溢的主食与精致秀巧的甜点。她如芒在背,哪有心情挑选。随意拿了一小块果酱蛋糕与柠檬气泡水后,周姚缓步迈向远处的小餐桌。

“阿姚,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吃食,你的意志力真强。”

“哈哈,雪姝。咱都是属兔的。”周姚眼帘半垂,瞥见冯雪姝盘中的白葡萄酒和土豆沙拉。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民国政府与德国的友好关系还会维持多久呢。”冯雪姝刻意压低声线,像羽毛划过肌肤般轻细飘渺。

周姚不语,抬眸注视着宴会的众生百态。这并非是一场普通的学术交流会,她不愿揣测笑语背后的漩涡与风云。

冯雪姝轻抿一口葡萄酒,柔和的光线倾洒在她脸庞。

“ 俪姀,真不巧在这遇到你。”眼前的少年清隽俊逸 ,凤眼微挑。鸦青色的军队礼服线条流畅,裁剪合身,增添几分飒爽与庄严之气。(少年一词不是男性专属哦)

冯雪姝起身颔首。 “念伊,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这位是周姚小姐,来自湖南湘西。”

“嗳,湖南碧水青山,所以养出周小姐这样伶俐俏雅的可人儿。初次见面,我叫陈妤,中国台湾人。”

周姚握手致意,笑容嫣然 。 “哈哈,生养之地,自然水土养人。台湾人杰地灵,英雌辈出。陈小姐年少有为,穿上这设计严谨的德**装也是英姿焕发、气宇不凡。”

“嗯,那当然啦。军装又不是只有男人才穿得。 ”陈妤轻挑蛾眉,理了理头上的大檐帽。

“念伊,近日在柏林军事学院的课程可还顺利?”

陈妤沉吟片刻:“一切安好,我们这批黄埔军校来的毕业生,除了我以外其他都是男人。我被单独安排在一个寝室倒也方便安静。只是一天结束时,连个说话的知心人都没有。但我自己清楚此行目的并不是为了享乐颓靡和长吁短叹,不然就对不起宋二夫人(宋庆龄)的期望了。”此时,周姚注意到她拇指和食指虎口处被枪杆长期所磨出的茧子。

“嗯,最近国内发生的情况我也了解一二。同仇敌忾终归是好事。”冯雪姝点到为止,几人心知肚明。

“唉,希望蒋公不要再这么固执下去。”陈妤神色有些凝重。

再过两天,也就是西安事变发生后的第13 日,在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的努力下,蒋介 石终于接受“联共抗日,停止内战。”等六项 主张。但自12月12日以来,德国媒体并未报 道西安事变。

她们又寒喧了几句,此时一位身着晚礼服的年轻女子走了过来。

“陈小姐,俾斯麦长官和贝克将军在二楼等你。”

陈妤起身致意:“好的,西蒙娜。我这就过去。”临走时她不忘朝两人补充一句:“我们有时间再慢慢再聊。

(柏林军事学院是普鲁士帝国于1810年创建的第一所培养高级参谋人员的学校。自一战结束后,德国需要中国可以建造武器的矿物质-钨,而中国需要德国的先进武器装备。所以彼此贸易往来建立所谓的“友好”关系。上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开始派遣一些中央军校毕业的学生来德国各地军校进修,如顾清泉、桂永清、黄维。有了德国的武器装备后,民国政府开始建立德械师。德国也派遣了一些军事援华顾问团。例如汉斯.冯.赛克特上将,冯.法肯豪森将军。但这并不影响nc政府自1936年起对汉堡唐人街华人的各种打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北岛长夜

第八年新婚

狩心游戏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盼找到,时间裂缝(二战)
连载中姈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