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玉成这回到陈家峒,只花了快一天的时间,大半的路都修得宽敞多了,可以跑马,他自然来得快了。
“柴兄弟,你终于来了!怎么就你一人?”
“修路的人,明天就来。他们在山下休息了。我有要事找你阿父。”
陈飞一听也不玩弓箭了,就把柴玉成带着去家里,但陈象并不在家,而是去山腰和山脚看家里的田地了。他们这儿过了年,天就要慢慢热起来了,山脚下的水田如果没有涝灾一年能收三次,山腰上也种粟米和黍米,不过陈象正打算把山腰上的田都改成种甘蔗。
柴玉成也没坐在陈家等,反而跟着陈飞去看他们的田,一路上不少人都和他们打招呼,汉子们都认识柴玉成,还问他什么时候继续修路。
黎族峒里能耕种的土地,基本上都被开了出来,但都狭小、崎岖,山地上缺水,也种不了水稻,只有山脚边有河流过,一小片一小片的水田连在一块,倒映着天光。
陈飞也忍不住感慨:
“官府送的赈灾粮算个鸟,要是不修路,今年陈家峒非要有人饿死不可!”
“这里年年都有涝灾?”
陈飞摇头,涝灾也是看天的,偶尔几个月都下雨,能不发大水吗?有时候也不下,那时候稻子能收三回,可是少有啊。
陈象带着两个儿子和三个孙辈、两个儿媳在田里捡土块、拔草。他远远就瞧见陈飞和柴玉成的身影,旁边的陈河还在抱怨:
“叫小弟去弄点水来,他又跑哪里去玩了?”
“那不是吗?柴郎君也来了。”
几个人都起身看,柴玉成也高兴地晃晃手臂打招呼,陈象想让他回家去说,柴玉成也不着急:
“行,等我同陈族长说完,你们也就不用干这活了。”
陈象看了眼表情高深莫测的柴玉成,顿时来了兴趣。柴玉成把图纸掏出来,也不走了,两人就坐在田埂上说了起来。
孩子们见大人要讲话,也跳脱地在田地里跑动,不再乖乖地拔草了。几个大人也围过去听。陈飞最沉不住气,啊啊地叫起来:
“真的只要一头牛的力气就能拉得动了?这怪模怪样的犁,你们用过么?”
陈熊瞥了眼小弟,让他别打岔。柴玉成赶紧点头:
“当然试过,新作的曲辕犁就放在县衙里,我想着带犁来实在不方便,倒不如图纸一劳永逸,只管找人做出来就好,或者不成再派人去县上找人做。”
陈象点头,摩挲着那张图纸,他们峒里刚好就有对父子,爱做木工,做出来的小玩意让人新奇又喜欢,家具又结实,只是除了黎人也没人找他们去买东西。
“走,我们去陈大水家。”
柴玉成就被陈象带着去了陈大水家,这位黎峒的木匠家里一贫如洗,满地都是木头的刨花,也能看到一些打磨得十分光滑结实的木具。
陈大水也认得柴玉成,他年龄大些,本来不该去修路,但族长说他能帮忙做锄头、砍刀之类的修路工具,还是把他留下了。如此,他才和自己儿子过了一个囫囵年。
等他一见图纸上的曲辕犁,立刻瞪大了眼,招呼自己儿子:
“小鱼,快过来看看!你想做的犁,已经有人想出来了!”
陈鱼已经十二岁了,但家里太穷,吃的太少,也还不到柴玉成的腰那么高,一张脸黑瘦,看见他们这么多人在家也当没看见一般,只是定定地瞧着那张图纸。
陈大水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孩就这样,不爱讲话,他阿么去得早。”
正在这时候,陈鱼忽然间把图纸放回阿父的手里,匆匆去里面的房间拿了个东西出来。陈象和儿子们正疑惑着,柴玉成却认了出来,这是直辕犁的小模型,还有改造的犁的模型。
按照历史来看,唐代慢慢就出现了对前代直辕犁的改造,人们在劳动中最终完成了曲辕犁。陈鱼拿出来的小模型,就类似于唐代人改造出的曲辕犁。但柴玉成拿出来的图纸其实更接近于宋以后对曲辕犁进一步改造的犁具,能快速适应不同的耕种需求。
没想到小小的黎峒里,居然藏着如此天才的人。柴玉成目光灼灼瞧着这小孩,小孩看了几遍图纸便道:
“阿爸,我知道了,原来是我想错了。这个做好了,能省好多力气。”
“好!你瞧瞧,这就是阿爸说的柴郎君,这图纸就是他画的,曲辕犁是他想出来的。”
陈鱼终于抬起眼来看着柴玉成,目光极其热烈,柴玉成嘿嘿一笑:
“大水哥,你们家小鱼可太聪明了。我那儿还有许多器具图纸,等你们有空了,可去县上瞧瞧。现在就拜托你们先做出一架曲辕犁来,给村里人试试。这图纸我是无偿送给你们陈家峒了,所以……”
陈大水听着连连点头,心里想着的则是柴玉成简直是天大的好人:
“那我们做些木头活也不收钱了,都是乡里乡亲的。”
“大水,钱你是要收的,木头我叫峒里人自己送来。”
陈象补充了一句,陈大水这才不好意思地搓手,只有陈鱼已经拿着图纸进内间去刨木头了。
陈家峒里有人能做曲辕犁,比柴玉成料想的还要顺利。他和陈象说了要去其他峒说曲辕犁的事,还要去收甘蔗,陈象便让陈熊、陈河两兄弟陪他一起,他留下来督促明天的修路。
自此,柴玉成开始了将近一个月的奔波,临高山地里藏着大大小小的峒,黎族人对他或多或少还是不信任的,若是没有陈熊、陈河在,他连峒都进不去。
那些黎人也听过陈家峒修路的事,这才慢慢相信起了柴玉成和他带来的曲辕犁图纸。但不是每个峒里都有木工,也不是每家每户都能买得起曲辕犁的。即使陈大水只收了工费,也差不多要七十个铜板,才能买一架曲辕犁。
柴玉成终于知道李爱仁怎么这么痛快,就同意他找黎族人修路和推广曲辕犁了——他一个汉人县令,对全县三分之一的山地只是名义上有统治权,实际上黎人几乎过着不知道有县令,只知道有族长的日子。
有了受益的陈家峒在前,也渐渐的多了些峒,愿意出人修路,柴玉成还是一样,派人到县里去取粮食,顺带把收来的甘蔗都送回去。偶尔随着粮食来的,还有县里送来的包裹,一开始是几件春衫,后来是一些吃食。
柴玉成回了一趟陈家峒,陈大水和陈鱼忙得团团转,陈家峒到县里的大路已经修得差不多了,他们也开始修去隔壁县的路。陈家峒周边的峒,柴玉成都是自己带人去的,附近的峒和陈象的关系更密切,早盼着他来了,不少人甚至是去帮忙修过陈家峒的路。
柴玉成一问,他们的甘蔗早就自己背到县上卖了,如今春耕也有人用上了曲辕犁。柴玉成就把带来的工人和现场招的黎人安排他们修路,自己则偶尔在峒里走动聊天,认识了不少人。
他还遇到了忆灵,忆灵带着弟弟妹妹在地里拖动曲辕犁,看见他忍不住叫他:
“是柴大贵人!阿弟,你去和阿娘说,大贵人到我们峒里来了。我是忆灵呀!”
柴玉成也停下脚步看他们,好几个月没见,几个小孩似乎结实了一些,没有之前那么干瘦了:
“不急,你们忙。我今日就在你们峒口那儿修路,晚上到你舅舅家住。”
柴玉成也挺可怜这小孩的,忆灵的阿娘是陈象的大女儿,就嫁在旁边的峒,本来是极好的姻缘。成婚十三年,他们生了五个孩子,可实在是太穷,结果忆灵的阿爸上山打猎摔死了,他阿娘也一病不起,要不然他一个哥儿也不会被逼到自己走一整天到县上去卖甘蔗了。陈象家里也不算富裕,帮不了多少。
他回到峒口,看着这条去陈家峒的小路逐步被填平,心里正盘算,就听到燕夫郎叫他。
“东家,那边有人找你。”
柴玉成一扭头,果然是忆灵和他阿娘,还有另外四个孩子。他阿娘手里提着个竹篮子,见到柴玉成就要给他跪下,把他吓了一跳。
“哎,不用跪不用跪,我和你阿父、三个弟弟都是老相识了,咱们自己人不说别的。你身体可好了?”
“多亏了忆灵这孩子带回来的药,我好多了!”
柴玉成点点头,看着几个小孩,忆灵正手脚灵活地从篮子里掏东西,是他们自己做的野菜团子,还有春天刚发的新笋。他没有拒绝,笑盈盈地道:
“忆灵阿娘,你得好好保重身体,家里这么一堆孩子等着你呢。我倒是有件事想请你想想,我想花钱请忆灵到县上,帮忙去照顾我弟弟。”
忆灵的阿娘一愣,有些犹疑。柴玉成赶紧解释:
“我弟弟如今脚受伤了有些不方便,他也是个哥儿,身边没有一个照顾的人,我不放心。我每个月花二两银子雇他,成吗?”
忆灵阿娘还没说话,忆灵眨眨大眼睛,立刻道:
“我愿意!是上次和大贵人一起,坐在椅子上的那个漂亮官人吗,他居然是哥儿?”
柴玉成就喜欢忆灵这孩子的机灵劲,如果不是他机灵,柴玉成也不会买下那甘蔗。如果没有柴玉成和制糖厂,他家和他阿娘都是生死难料。
“阿娘,大恩人帮了我们,还收了我们全家的蔗杆,又来帮我们修路,舅舅们不都说他是大贵人吗?我愿意给大贵人做事,照顾贵人的弟弟。”
忆灵的阿娘被说得一愣一愣的,柴玉成见状,直接从钱袋里拿了二两银子给忆灵。他笑着:
“你这几日就收拾好东西,我也快回县里了,到时候一块回去。”
柴玉成:一个出差就想给老婆带礼物的人[竖耳兔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小天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