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斑驳间,曙光微现于东方。
乘着朝阳晨辉,朝行暮御起飞剑离开主峰,一路南行,身心疲惫地回到了凌云峰上。
推开自己那间清静的小竹屋的竹门,她缓缓走了就去。
屋门,竹篱萦绕之间,是一片空地。
地里没有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作物,只有一株长在青瓷里的紫白色兰花。
这倒不是朝行暮懒,所以没有种植花草树木。恰恰相反,她虽懒,可还是挺乐衷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怡然田园生活。
只是朝行暮纵使有心,也无力,只因为凌云峰峰顶的土壤比较特殊——
薄薄的泥层下面尽是密布的岩石,寻常植物难以在此扎根,即使扎根了,也是难以留住水分而导致无法生长的。
方圆百里,除了竹子所长无碍,其他的植物都适应不了这里的环境。
而那株栽在青瓷盆里的袅袅婀娜的紫白色兰花,之所以能够在此凌云峰奇迹般地活下来,全得益于朝行暮。
每每见到它,朝行暮都会不厌其烦地精心呵护、施以自身出窍期的灵力悉心照料。
这不,给紫兰施展完灵力,朝行暮带着一身疲惫,转身回屋里调息起来。
毕竟,灵力滞涩这事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小
到盏茶功夫,便可恢复;大到飞升时,可能致命一击。
所以,马虎不得。
在檀木书案旁的竹塌上,朝行暮闭目调息,瞬间四肢百骸徜徉在似清风的灵气之中,广袤若天地间的主宰,渺小若天地间的蜉蝣。
不一会儿便灵力通达,顺畅异常。
只是,朝行暮始终不明白——为何破境神虚时,会无故产生灵力滞涩的情景?
思前想后,心里始终觉得不踏实,她琢磨,自己得想个法子预防一下。
于是,起身走向书房旁一面空竹墙,青衣无风自动,指尖掐诀,她薄唇微动,道:
“阵起,开。”
只见一阵斑斓青色光辉下,一个古老的黑白八卦阵亮起,接着空竹墙凭空出现一扇门,门前有古老铃铛。
朝行暮见此,无瑕思虑其他事,径直轻启书阁房门。
顷刻间,一股竹子的清香扑面而来,眼前是一方广阔的天地,天地间一排排、一层层古朴书架装满了书籍,她径直走了进去。
一霎那,广袤空间里一片竹影摇曳、灵鱼浅游之象。
要不是方才二长老给朝行暮找个理由支回了念虚峰,如若此时他看到这一幕,想必他那张看破红尘,无欲无求的脸上此刻肯定异彩纷呈。
然后必定白发翩翩、仙风道骨地,状若灭绝人寰喊一句:“暴殄天物。”
接着,还会边撕心裂肺,边叹息地说教起朝行暮来:
“师父传授于你的、用于新开一方天地、过滤杂质而举日月之精华修炼的僻灵阵,你就是这么用的?就这么,随手就用来藏书了?你,不会像凡夫俗子一样告诉我,书中自有黄金屋吧?哎,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未作迟疑,朝行暮在各大书架,仔仔细细地一个架子一个架子地翻找古书,看看有没有关于此类症状的典籍。
藏在书阁的这些书,都是她自各大宗门、或者民间江湖有缘收集来古书孤本。随手一拿,可能都是一些小宗门百年可遇而不可求的修仙秘籍,还是极有价值的。
朝行暮想里面或许有答案,当即低头继续翻找起来。
还真让她找到几本记载了有关破境神虚的书,旋即她一页一页翻阅起书籍来,徜徉于书海,浑然不觉时过境迁。
一方天地之间,景随心动,时而竹影摇曳、灵鱼浅游的景象转瞬即逝,时而转变为夜影阑珊,墨竹徐徐,星芒闪烁。
独站此天地,仿若此间唯余她一人、一书、一剑、一竹。
朝行暮越翻阅古籍,越觉百思不能其解。
《破境神虚》说,破神虚,只顾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即可,灵脉通达。就是说,达到半步神虚的境界,按理会灵力越来越舒畅,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那,她不但没有灵脉通达,反而觉得越近破神虚境,就越觉脉不通、灵力滞涩,呈现浑然不同的景象。
这,是为何?
良久,在书阁里,朝行暮搜寻甚久,都无甚头绪,想前往春妙峰找天青宗最腹有诗书的师姐看看。
忽的,书阁外,阵门前的风铃随风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朝行暮一秒警觉——
有人在竹舍前,而且实力相当不俗。
于是,指尖轻点,斗转星移间,法阵关闭,旋即她的身形瞬间出现于书阁门外竹墙,竹墙也空空如也,仿佛什么也没有。
朝行暮打开竹门,定睛一看。
碧绿枝叶摇曳下,一公子芝兰玉树,白衣翩翩,眉目间温润如玉。
这人长得一张好脸,,一双桃花目含情,眸中神采飞扬,腰间环着半块无瑕的白色璧玉,衣袂临风而动,翩翩君子,举世无双。
在朝行暮看眼前人的同时,眼前的翩翩白衣修士也在悄无声息地看着朝行暮——
眼前女子一袭青衣如竹,竹姿飒爽,眸中倒映的却都是她的一颦一笑,再无其他。
她,还是如此!
白衣男子嘴角不由扯出一抹真心实意的微笑,耳畔微红。
朝行暮看见他微红的耳畔,眼中闪烁出几丝熟悉的怪异感油然而生。
又见那他腰间半块白玉,她的心当下有点惊悚。
这个人,她是认识的!
他一如少年时白衣胜雪,甚至风姿不减,更甚当年。
她背脊一紧,只觉得棘手,果不其然——
他,入出窍境了。
朝行暮皱眉,不由想到两人之间的渊源。
那是,那人与自己初见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